转发人民政协报2018-02-05期05版【民意视点】

1月28日,67岁的白水(化名)老人站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门口。冒着北京凛冽的寒风,从老家山东淄博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白水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为了和心理学院的王建平教授见个面,并在校门口合个影。

和王建平教授结缘,是因为白水参与了他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家庭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课题组的调研;而之所以会参与到这个调研中去,则是因为白水就是中国百万失独家庭中的一员。

 
 

 

2017年清明节,刚刚为去世3年多的独子上完坟的白水为了减轻悲伤的心情,打开了电脑。一行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院立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建平教授担纲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基于全国调研数据的中国失独家庭心理健康援助体系研究,于2017年3月28-29日两天在北京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及理论研讨会。这一消息让白水眼前一亮,“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这个人群了,我也想为这个群体做点什么。”

怀着这样的心情,白水联系上了王建平教授,并被项目组聘为“中国失独父母代表”,参与失独家庭心身健康状况全国性普查。在之后的半年多里,白水以代表的身份,完成了山东省10个地市县100个失独家庭的问卷调查,四川省12个市(县)区(州)4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以及重庆市12个市(县)区4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2省1直辖市共180个家庭,占全国普查数量的18%。而这些问卷绝大部分是白水走进失独家庭,走进失独老人住院的医院,面对面填写完成的。

 
 

180个和自己有着同样经历的失独家庭,让白水在调查过程中既感同身受,又倍加心痛。他在调查中发现,失独带来的精神伤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其带来的精神打击导致很多人性格扭曲,离异率居高不下。这样的失独人群急需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可在180个参与问卷的家庭中,只有2人次得到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各一次心理疏导。还有一些失独家庭生活困难,除了丧子之痛,疾病的困扰更是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看到他们,我就想到自己,希望自己的调查将来能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为失独家庭争取更多的政策倾斜,以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白水说。

将近半年的调查让白水看到了失独家庭的悲苦,但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善与美。他了解到,在山东和重庆,各有1个家庭在孩子走后捐献出了孩子的眼角膜,让孩子的双眼继续看世界;四川一户家庭捐献了儿子的遗体,让他有用的器官在世上继续存活。这些都让白水感到,虽然失独者经历了太多悲痛、太多思念,但仍在以纯真、善良的心来回馈他人,而不是抱怨时代、抱怨政策、抱怨命运。  

在山东老家,白水和5个农村失独家庭组成了一个小“联盟”,大家常常聚在一起聊天,排解心中的哀愁。白水说,他希望和大家一起点亮心中那盏希望之灯,坚强地走出悲壮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