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拉松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但是上马公益跑给上海当地郁友和跑友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淡去。“奔跑吧抑郁”上海公益跑团的跑友们最近活动频频,志愿者近日给我们发来了他们采访上马公益跑全马完赛选手的稿件,我们决定通过公众号发表出来,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奔跑吧抑郁”开始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精神健康,学会和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更有效地关爱和帮助受到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困扰的朋友。

2015118日周日上午7时,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正式鸣枪开跑。今年是上马20周年,来自85个国家与地区的35000名选手因爱而跑,用奔跑的方式感受上海的情怀,为上马庆生。其中,由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和上海家化联合赞助的“奔跑吧抑郁公益跑团也参与其中,跑者多达 200多人,旨在倡导大众关注并了解抑郁症及其防治。

116日,2015上海国际马拉松开赛前两天,笔者在“奔跑吧抑郁”公益跑团上海负责人Kay的引荐下,见到了刚从南京专程赶来参加上马的Chris,还有陪跑的王烨子。初见Chris,个子不高,笑容有些腼腆。85后的他这次是第一次挑战马拉松,而第一次挑战便选择了42.159KM的全马,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为了给Chris助跑打气,跑团特意安排跑马经验丰富的70后王烨子陪跑,以期圆满完赛并取得更好成绩。相对于Chris,王烨子显得开朗而健谈。

11月8日,2015上海马拉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奔跑吧抑郁”公益跑团参赛队员全部完赛。Chris也在王烨子的陪伴下顺利完赛,收获了人生第一块马拉松奖牌。“特别开心能够在快到而立之年完成自己的首场马拉松目标,也很感谢跑团安排椰子姐陪跑,这无疑给忐忑不安的我吃下一颗定心丸。”交谈中,褪去腼腆,反而开始有些无厘头的Chris常笑称王烨子为“椰子姐”,笔者便跟着称呼她“椰子”。对于他们,直言更喜欢加入这样一个带有公益性质的跑团,不为追求成绩,而为感受氛围、挑战自我;大家一起,用陪伴与坚持,为着抑郁症公益而奔跑呐喊。

上海跑团来稿 | 有了信念与陪伴,抑郁就追不上我们!

 

Chris:奔跑是孤独的,陪伴是温暖的

Chris爱上跑步只有一年多时间。“去年开始跑,喜欢一个人在风景好的户外跑,有时环湖,有时绕山,边跑边看风景。至今没有参加任何马拉松,其它跑步活动参加的也很少。”

在酷爱自由的Chris看来,奔跑本来就是孤独的,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反过来说,因为有了自己的对话,也并不觉得孤独,反而很充实。

2015年上马,是Chris送给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为了挑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马,内心更多的是自信而非疑虑。“这段40KM+的距离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可能更加能够考验耐力和意志,特别像是我这样第一次参加的选手。”尽管平时不喜欢受到太多限制,更喜欢独自奔跑,更喜欢拥有自己的一份空间,但此次Chris仍然接受了椰子姐的陪伴,感谢跑团的安排。“虽然在备战期间查了大量资料,每周末进行长距离的慢跑训练,但训练其实只有1个多月,加上最后一次拉练乳酸没有完全排掉,所以对于首马很没底。”

上马当天,由于参赛人数众多,Chris前10公里速度非常慢;15公里后由于脚腕充血,出现了让他担心的酸胀感,赶紧把鞋带松了一下。“椰子姐和松哥一路鼓励着我,并在合适时间提醒我补给,这让我特别温暖。一切都超乎我意料之外的顺利!35公里后我们还能朝路人做鬼脸,甚至跳起来拍合影。”

最后5公里,Chris没有冲刺;相反,他渐渐慢了下来,希望能够更多享受马拉松的氛围。“当我跨过终点线时抬头看了看上方:第6386名,用时:4小时2313秒。谢天谢地,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椰子:奔跑是一种修炼,做一个有胸怀的跑者

“椰子姐”(王烨子)现在政府机关工作。跑步对于她并不是一段很长的路,却走得相对遥远。2014121日开始跑步,至今已参加过两次全马,多次半马,平时双休日也经常会有长距离(20KM以上)的拉练。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主动选择的生活状态便是一个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旅行外出,呼朋唤友都是着力避免的。所以很庆幸在年近不惑之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长跑。

201412月,椰子无意中参加了一个“百人百天”的活动。虽然此前最长跑步距离不超过800米,而且一跑就“岔气”,但她仍然选择了参加。“那段时间,我的心态和人生状态都不太好,希望通过一种运动来有所改变。当时,感觉长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周20公里的活动任务很容易就完成了,而专业跑步知识的学习,持续跑步习惯的养成,使她的奔跑生涯并未因此中断,却一直独自在路上晨跑夜跑,各种赛事,从不觉得一个人的身影有何违和之处,反而身心自在。之前两次全马,椰子也一直一个人跑。2015北马时,一位北京跑友的激励和陪伴让她感动,“当时我觉得他是个有胸怀的跑者。可能,很多人的完赛就缺最后那一点点的陪伴和激励。所以这次我答应陪跑!”

于是,上马开启了一个新的体验纪元:有同伴始终陪伴啦!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来相互提醒、鼓励和支持的话语那么有力那么温暖:速度快了……需要提速了……十五公里,该补充盐丸了……二十五公里,该吃能量胶了……当然说的最多的话是:“你现在怎么样了?”那么简单话语,却滋养心灵。连以前觉得万分痛苦的三十五公里左右,竟也毫无感觉地轻松度过,甚至说说笑笑。从头到尾,没有掉速,反而一直在提速,状态好得不敢相信。“也许,真的就和陪伴有关呢!”

椰子是学中文的,体质较易抑郁,曾经非常情绪化,犹豫而不太有主见。但独自奔跑102030公里之后,她发觉自己在很多事情上更加自信,更加坚定,也更容易做出决断。在她看来,如今70后社会、工作、家庭压力都很大。中年危机最大的疑惑就是梦想在哪里?曾经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最后却发现能做的太少。而跑步可以帮助自己轻松度过中年危机,帮助自己去找到真正的自己,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真正地接纳自己。“每个人跑步的初衷都不同,对于我,奔跑更多是一种心灵上的抚慰,一种修炼!”

今年8月,椰子参加了张掖3100公里徒步。顺着古长城,那是条非常艰辛的路。而椰子每次马拉松和徒步结束后,都会对人生产生新的感受。“比如跑步,有时候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比较科学的训练、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对于将来的工作或人生会有更好的自信。”现在在她眼里,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因此心灵会很平静,很平和、很充实,也更加能够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这是一种身心的修炼。“可以说,我身上的负能量,都是跑步跑掉的。”她笑言。

上海跑团来稿 | 有了信念与陪伴,抑郁就追不上我们!

抑郁:我们眼中的你

交谈中,笔者发现,两人却都对“抑郁症”这一话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谈到抑郁,Chris很幸运找到了自己比较喜欢的工作,“咖啡师”工作压力并不大,因此抑郁概率也不高。平时,内向的他在工作之余喜欢交交朋友,聊聊天,调节情绪。在Chris看来,他很乐意用参加公益跑团的形式支持抑郁症,帮助大家走出“牢笼”。“我觉得抑郁症很多时候是人给自己的心造的一个笼子。如果让更多人关注并推广这个话题,让更多人参与和支持,抑郁症公益推广的影响力会更大。”他希望能够通过奔跑,让更多人从自己设定的笼子里走出来,更多地与人去交流、去运动,去看看这个世界,从而变得更好。

而身为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椰子,从2010年便开始关注心理学。她坦言自己性格里也有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容易抑郁,关注心理学更多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最早接触抑郁这个词,是在读研究生时。香港作家李欧梵在一篇散文提到自己的妻子是一位非常严重的抑郁症患者,需要陪伴,需要照顾,因为随时都有可能结束自己的生命。“当时,我觉得抑郁还很遥远。但多年之后,像崔永元这些名人的抑郁症开始浮出水面,这个词便越来越熟悉了。”当开始从专业角度去了解和接触抑郁时,椰子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有这方面的问题,并主动提供帮助。比如同学的孩子高考后患上抑郁症,她便帮助联系、转介专业老师为其做专业指导。

“跑步可以帮助缓解抑郁。除了我自己,还有很多例子。”椰子在跑步时常能认识一些跑友。比如一个小伙子,在美国生活时便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但意识到并开始吃药,很快就调整好并恢复正常。另一个跑友是某企业高管,工作压力很大。压力之下会产生人生无意义和轻生的念头.但跑步后,似乎更善于自我调整情绪。虽然负面情绪困境依然困扰着他,但跑步真的可以明显缓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怎么去诊断和治疗,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抑郁症,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去帮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抑郁青睐孤独的人。只要有了放手去跑的信念,还有不离不弃的陪伴,不管跑多远跑多久,抑郁都会被远远地抛在身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