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以“知识守护心灵,分享传递爱心”为宗旨的“尚善知心沙龙"在北京圆恩公益文化空间举行,首位被邀请分享的嘉宾是曾患抑郁症的、黑龙江肇东心安寺及河北衡水天宁寺首座传展法师,同期还要邀请了回龙观医院的武雅学大夫和心理咨询师安心老师分享与互动。沙龙活动结束后,传展法师又在分享内容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完善出了《当和尚遇上抑郁症》的文章,期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从中节选摘编了部分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供大家品鉴,此为下篇。

6

接下来,我开始努力去克服第三个情绪。我发现自己很爱叹气,经常感到忧伤,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绝望,即使这件事情做得还算可以,但是,一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想放弃。回忆自己二十多年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虎头蛇尾,而有始有终的时候是很少的。我想,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我发现这种绝望、忧伤容易使人大喜大悲。比如我所希望的事情,如果他人顺我的心,我就会特别开心,甚至把他当成最知心的朋友促膝长谈。但是,当对方变化了,不顺我心的时候,我就会变得特别失落,特别绝望。

记得在佛学院求学时,我的一个同学,他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文学功底特别好,他写的诗都很美。记得有一次我在半夜起来的时候,看到厨房里满地的霜,感觉跟北方晚秋时的霜一模一样,于是用手去摸,一摸才发现不是霜,感慨之余想起李白的“疑是地上霜”,真的会出现这种境界,我便仰望天空,一轮圆月闯入眼帘,月光如此皎洁,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李白做诗时的感受竟如此的真实。感叹之余,一股乡愁油然而生,忽地想起家乡哈尔滨的霜。此时此刻我也很想写首诗来抒发此情此景,却又不知如何下笔,忽然,我的这位才华横溢的同学浮现眼前,于是兴高采烈的狂奔到他的家,把我的感受向他描述,并请他以此赋诗一首。果然,他真的出口成章:“夜半中宵步出房,忽见窗前满地霜。撩起乡情信手触,举头望月天一方。”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的思乡之情,我非常感动,此时此刻,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从那以后,我们相处得更加融洽,经常促膝长谈,通宵达旦。虽然年龄相差12岁,但我们彼此欣赏。然而世事无常,当我后来陷入生命的低谷,病得很重,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的时候,他也曾规劝过我几次,然而我却觉得他的规劝很苍白,因此,彼此也发生了一些争执,感情也不再似曾经的融洽,甚至产生隔阂,为此,我一度绝望。回想这些往事,我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如此忧伤和绝望呢?

我发现,自己把很多的希望寄托于父亲、老师、朋友的身上,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当我的希望得以实现时会特别得亢奋;当不能实现的时候,情绪就陷入低谷,这种痛苦让我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我渐渐地觉察到,原来我的忧伤和绝望,是来源于我对外界过度的希望和依赖!

假如我们的希望、愿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实现的,又何来失落呢?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会对他人寄予希望?这个希望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勘察内省发现:每个希望,都有羡慕的点,甚至每个希望的建立,会有很多的参考点,也就是羡慕。就如我会羡慕孔子的仁慈博爱、老子的超脱、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等。在有了这些羡慕之后,就会地产生很多希望,希望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希望天下没有贪官等,而当这些希望实现不了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社会的阴暗面,所以经常唉声叹气。当我觉察到这个原因之后,就开始运用“自他相换菩提心”。

“愿一切生命的羡慕、希望、懊恼与绝望变成黑色的气,进入心间的我字中;愿我一切的美好都给予一切生命,愿他们远离希望、羡慕、绝望和懊恼。”

通过这样大量的观修,再加上忏悔,发誓对任何人、任何事不羡慕,不寄予希望,不懊恼。如此,末学的这个烦恼才渐渐得以消融。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问我:难道任何美好也不能羡慕吗?羡慕圣人,成为一个利益天下人的人,也不可以吗?末学的回答是:想要成为利益天下的人,不一定要羡慕,也不一定要有希望,要更多地去实践。年轻的时候多学习,进入社会后多奉献,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实现我们的愿望。

我在实践中就是这样做的,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尤为认识到感恩报恩的重要性,当我拥有一万元钱的时候,我供养我的师长,随之发现,自己的福报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让我更加感叹于福田的恩德,于是努力地报恩,三万、五万、六万的供养,随着额度的增加,我的愿望也开始实现,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大。最近的几个月,我发心做弘法的播经机,费用大概在七、八万左右,一些讲经说法的视频加在一起,费用将近几十万,援助很多寺院的修建,也供养了几十万,这样累积起来已经超过一百万。回想我从佛学院刚毕业的时候,甚至连飞机票都买不起,今天,竟然能做这些事情,这个福德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感恩、报恩。

对于每一个支援、帮助我弘法利生的人,我都十分感恩,也会去支持他们的事业,成就他们。当我去感恩报恩的时候,我过去大量的希望、愿望,真的就开始实现了!我发现自己的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让我惊喜,让我感叹,更让我感恩!我的奉献越多,感召的善缘也越多,我一边报恩,一边继续冥想并默默地忏悔,通过大量的内省,三年的时间,这种羡慕、希望和懊恼,甚至包括唉叹都消失了。这种状态彻底消失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心情如沐浴阳光般温暖、舒畅。过去,我经常会因为一件不愉悦的事情,导致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情绪都很低落,绝望。但是,当我真的对一切都不羡慕、不寄予希望、不懊恼,并懂得用实际行动去报恩时,自己变得越来越愉悦,连说话的声音都改变了。过去我说话的声音低沉,总是带着失落和忧伤,喜欢谈论社会的阴暗面,性情开朗的人都不愿意听我说话。但是现在,这样的状态没有了。我说的话开始变得越来越积极,对于忧伤感叹的事情根本不说,也不关注。只关注自己能为这个社会,更多的生命做些什么,奉献什么。当自己不断努力的时候,不需要求人,很多的愿望也逐渐地实现了。

我刚出家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位法师,像古来的高僧大德一样去传扬佛法,把佛法的智慧光明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得到这种正法的光明,解除心灵的幽暗。由于这个愿望一直无法实现,我在2006年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想自杀。记得那时,佛法的教诲使我不可以自杀,但自己又感觉活不下去了,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那时颈椎上肿起一个包,用三棱针扎几下,放出来的血都是黑色的,浑身疼痛难忍。有一次放假,我去了师父的寺院,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因为浑身难受就不愿意起床。师父是一个很勤快的人,他每天一大早就叫我起床,为了让我起来,掀掉我的被子,推开所有的窗户,敞开门。东北的冬天寒冷刺骨,这使本来就忧伤、绝望的我出了越来越多的虚汗(一个人忧伤和绝望的时候,汗毛孔就会出现问题,张开之后不易合拢),寒风肆无忌惮地穿透我羸弱的身体,所以我就对师父特别地抱怨,甚至冲他发怒、绝望。慢慢的我发现这些都是错误的。我抱怨他是错的,对他发怒也是错的,甚至对他寄予希望都是我的错。通过大量的内省和忏悔,我不去抱怨、不去寄予希望之后发现,跟师父可以处得很愉快,甚至后来我们见面的时候,他会主动和我拥抱。

所以,正如师父曾对我讲的:“我之前之所以没有帮助你,是想让你知道,人是不能依赖任何人的,人要独立。你的一切想法、愿望和追求,要靠自己的努力奉献和付出去实现,依靠任何人都是不对的。”至此,我明白了师父对我是如此良苦用心,我对师父越来越感恩。

就这样,通过大量的努力、忏悔,我逐渐地从这种忧伤、希望和懊恼当中走出来了。身心是如此的轻松、愉悦,精神焕发,就连睡觉的时候都是美滋滋的!

7

我向着第四个情绪发起进攻,发现自己的第四个较重的情绪是要求。我很容易去要求别人,甚至憎恨,这是我过去丝毫没有觉察到的。

自己过去对“恨”的理解很肤浅。“恨”有轻、重之分。“恨”得严重就是报复,绞尽脑汁的想杀了对方,恨得咬牙切齿。那么轻微的恨是什么呢?比如,认为他人不好,“孬”。我们中国的文字,造得多妙啊!实际上这个“不好”是被衬托、对比出来的。有时候我们会把很多的美好拼凑在一起,并且想积聚在某个人的身上或者某件事情上来实现期许。而当这一切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产生“恨”。学到佛法的很多美妙境界,了知很多佛国的庄严美好之后,再回归现状,就会认为现实世界是"孬",这种恨意造成了我身心巨大的痛苦。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运用“自他相换菩提心”的方法:愿一切生灵对于美好的贪欲、幻想,以及取相的痛苦,由我来承受,愿我能给与他们永远不要求,永远不恨人,永远不贪着美好,永远不幻想,永远不取相。“贪好”的原因是从取相上来解释的。例如“我”认为一个小庭院非常别致,环境优美,而且毛老师的尚善基金会的绿化做得非常好,于是很想将二者完美结合,但是这件事情是我现在的能力所做不到的,于是我就寄希望于某个人来帮我实现愿望,一旦实现不了,我就会恨他能力不足,认为他“孬”,进而产生新的烦恼、矛盾等等。

如今,通过大量的忏悔之后,我虽然还没有完全做到对任何事情都不贪好、不幻想、不要求、不恨孬,但是,当这种情绪有所缓解的时候,我与别人之间的相处也开始变得轻松愉快了,身心自在了许多。

正如佛法中讲,一个人如何能得到大自在呢?对于任何的“相”都不去执著、不贪、不取相的时候就得大自在了。在我冥想和忏悔的时候,慢慢感受到了这种感觉。

关于“自在”,还有个小故事。在哈尔滨的时候曾遇到一位专门做土建的企业家,他跟我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一次,他和几个同行去拜见黑龙江省省长,其它几位企业家都很紧张,表现得有些卑躬屈膝,然而这位企业家的状态却很放松,拜访结束后,其他几个企业家既不解又有些生气,认为他们是上亿的富翁,而他只是千万的富翁,为什么他能够这样轻松呢?这位企业家说:“我们家有一个祖训,就是‘人不求人一边高’。当我不去求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地位,无论他的身份如何。”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开始忏悔:对任何人、任何事不去要求,自己有能力就尽量地做,力所不能及时,可以请他人有报酬的帮我做,实在做不了的,暂时先不做,等机缘成熟时再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开始变得轻松、自在,做事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8

第五种情绪——烦躁。依旧是运用“自他相换菩提心”这个方法,用大量的冥想:愿一切生灵的烦躁融入心间的“我”字当中,愿我生生世世所有的善法、美好变成光明,变成白色的气,融入一切众生的身心当中。

烦躁这种情绪的根源是:看人的过失,挑人的毛病。烦躁的情绪所涉及的面很广,例如一个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相比其他人就是错误的,由此引发的各种情绪造成了烦躁不安。

而最主要的烦躁就是认为“我”是对的,“我”是好的,“我”是正面的,凡是跟“我”有关的美好都会使他人显的不美好。因此,心中会积聚大量的烦躁与不安。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我对、他错”的分别呢?佛陀在经典里告诉我们,痛苦来源于“我执”。我们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我们最在乎的是自己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人和物。有此认知之后,我开始忏悔不烦人、不挑任何人的毛病、不去执著“我”,不去说“我”。虽然没有彻底瓦解所有的“我执”,但还是一定成效的。

在断除烦躁情绪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另一个情绪的存在,即“怀疑”。我运用冥想的方法来断除心中的怀疑、揣测及发问。对别人产生好奇并发问,而对方未必想回答或者方便回答,会使彼此尴尬,亦或会说谎敷衍对方,由此双方会产生不愉快。冥想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怀疑揣测,人可以活得更快乐。我开始很努力地去忏悔,发誓对任何人、任何事不怀疑、不揣测、不发问。当我忏悔了之后,曾经常发热的头部现在不热了,而且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好了!

9

一路走来,末学不断地挑战烦恼,战胜自我。现在,我的身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6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有一次我到广东的一个寺院讲课时看到有关抑郁症的介绍,当时,国际上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有3.5亿的抑郁症患者,中国2004的一个数据统计显示有九千万之多的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达二十万之多。数字如此庞大,让人痛心。

在自己的抑郁症非常严重的时候,曾经做的一件傻事,现在想来很是搞笑。当我绝望到想要离开这个世界又无法自杀时,正赶上师父给我们传受“破瓦法”——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于是我迫不及待地修这个法,想早些往生。可是,有一天师父在讲课的时候说:“你们有些人不要拿佛法当做自杀的工具,这样是不好的。”说完之后就看了我一眼,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把佛法当成了自杀的工具,于是就放弃了。

人类的疾病,林林总总,各不相同,身体的疾病远不及心理的疾病痛苦。人得了抑郁症之后情绪低落,全身难受无力,十分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病得很重,很多居士都很关心我,要求我的师父带我去医院治疗。结果到医院之后,我师父说我没病,没给我做任何检查,自己做了一次体检。师父虽然已是60多岁的老年人,但他红光满面,健康程度相当于青年人,反而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体虚弱如老年人的状态。当时的我,是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怀啊!而在我师父身上又得不到,那种失落和绝望,让我痛苦到了极点。之后,在我觉得自己快要病入膏肓时,回想恩师续我法身慧命,恩情难报啊!心里想:我一定要尽己所能去报答师长的恩德。

在四川求学的生活环境比较艰苦,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八十块钱,非常拮据。那是2005年十月份,我有因缘到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以及辽宁去讲课,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更是得到其中一位企业家的欣赏和认同。由此因缘,带着他去拜见了我在四川佛学院的师父,他十分地发心,供养了一百多万,又拉了二十万斤大米供养佛学院一万多名的僧人。我还记得运米上山的艰辛,海拔三四千米的盘山道,一路开车。因为我是一个出家人,当时要检查证件,而我又没有带证件,没办法,自己只能下车走上去!当时高海拔,空气稀薄,我已经感冒发烧,中午又没吃午饭,再加上自己很容易绝望,这种种的痛苦使我觉得真的要死掉了。

即使是如此不堪的苦,我还是在想:“在我临死之前,还能为师父,为同学们做一件事,死也值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凭借这份感恩报恩的心才没有死去,反而活得越来越好。

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生命就开始有了希望。如果你不寄希望于任何人、任何事,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原来一切的美好都是从感恩报恩当中来的。

我开始理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含义。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一定是别人对我们施与恩惠之后,我们马上就去回报,因为,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但是,我们要有一颗知恩的心,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就开始点点滴滴地去回馈,连续不断地回馈。

在此过程中,很多善缘就能持续增上,进而集聚更多的善缘,一个人的知恩报恩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于是各种各样人生的善缘,会变得越来越多。当我越来越有机会和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开始充满阳光!

 

本文为传展法师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官方意见,仅供各位读者参考,也欢迎更多郁友分享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