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宝+益心,中国公益人心理保障助力计划来了!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事业从业者规模日渐扩大,他们活跃在议题迥异的各个领域,为中国公益事业奉献力量。与此同时,常年奋斗在公益一线的基金会、NGO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媒体人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收入偏低,尤其是长期接触和了解社会底层苦难与工作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公益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健康状况需要更多关注与保护。

2015年,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联合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鸿芷咖啡馆、圆恩空间等机构共同发起“益心计划”,发动全国心理健康领域专家和志愿者参与,以“关爱公益人的精神健康,服务公益人的心理需求”为目的,定期举办专门面向公益人的精神健康主题活动,邀请资深心理专家或精神科医生通过讲座、沙龙或工作坊等形式,为公益人传播精神健康知识,传授心理沟通技术,化解心理压力和困惑。

2015年9月,依托第四届中国慈展会,尚善开展中国公益从业人员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希望了解中国公益人的心理状态,并根据调研结果探索建立持续稳定的公益人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本次调研历时近4个月(2015年9月-2015年12月),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问卷设计与发放、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几个部分,主要了解了公益人的职业动机、工作现状、福利待遇、心理健康状况、对精神卫生机构的看法,并且提出简单建议。其中,问卷发放主要通过微信、网络、邮件等在线方式与公益活动现场发放的线下方式进行。截至2015年11月30日,回收有效问卷 191 份。此次调研有下述核心发现:

公益人选择公益作为职业的前三个主要原因分别为“热爱公益事业”(32.38%)、“能从中获得成就感”(22.06%)和“为了实现公益梦想”(14.04%),均与个人理想或价值实现相关。

多数公益人再择业仍将选择公益事业:公益人若再择业,39.79%的公益人“一定会再做公益”,49.21%的公益人“可能还会做公益”。
39.79%的公益人每周工作时长在“40-60小时”之间,相对常规“上班族”而言时间较长;25.65%的公益人每周的工作时长为“30-40小时”之间,与常规“上班族”的工作时长相符。

近八成公益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总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公益人的社会保障仍有待加强:62.83%的公益人由“单位提供社保”,18.32%的公益人由“自己提供社保”,7.33%的公益人“自己购买商业保险”,2.62%的公益人“参与益宝计划”。仍有8.90%的公益人“没有社会保险”。
部分公益人存在轻度犹豫、焦躁不安等心理健康问题,公益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受重视。

为帮助中国公益人获得更多心理保障,援助和满足公益人的心理需要,提升公益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关注及对自身保障的相关认识,不断提升公益人的生活安全度,让公益人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推动他们的家人、友人与社会公众对公益与志愿服务给予更多的认可和尊重。2016,我们联合“益宝计划—中国公益人保障项目”共同发起“益宝益心|中国公益人心理保障助力项目”,致力于关注与援助公益人心理健康发展。

2016年1月25日益宝益心项目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