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2日的典礼上,共有四位优秀作品的作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及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当我们了解这些动人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就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优秀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十大优秀作品之《她们为何抑郁》

作者:张进、黄姝伦、汪苏

推荐语:谁言记者只是冷眼旁观?发掘细节,集珠成串,当可指引未来。此篇报道是对农村妇女抑郁情况的深度调查,思索在中国这种特殊、扭曲的城镇化模式下,两代留守妇女的生存与生活困境。《她们为何抑郁?》不仅反思着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挣扎,也为我们唱响中国城镇化一曲意味深长的哀歌。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发言作者 张进(前财新传媒副总编、“渡过”公号创办人)                                          

这篇报告做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在财新的岗位上,今天对我的介绍说我是财新传媒的副总编辑,应该加一个“前”,现在不是了。因为我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为了写我的《渡过3》,继续做公众号,也请单位允许我请长假,一直到现在的这个状态。当时我在请长假状态,我们的一个记者叫黄姝伦请教说:“张老师,我到农村去问留守妇女,讨论她们的抑郁问题应该怎么问?”我说:“你干嘛呢?”她说:“我在陕西在商洛山区做这个题目,因为有个调查团队发现中国的农村抑郁妇女里面患抑郁症的比例非常高。我立刻就怪她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这个线索?然后我立刻就给财新传媒总编打电话,我说这个题目我要做。几个小时以后我就坐上火车赶到陕西商洛和我们的记者汇合。

       在商洛山区一共是三个县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主要是挨个村里去找抑郁的人,找的就是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去了解他们的抑郁情况。但是这个过程其实不是很顺利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病耻感,在农村尤其如此,如果说一个村子里面有一个留守妇女或者留守老人当他们得抑郁症的话,他们是会回避的。而且当时我们获得线索的时候,也是一个国际机构给我们的,这个国际机构也不愿意我们去报道。后来我和我们的记者完全就是用其他的方式,各种非常隐蔽的方式,拐弯抹角的偷偷摸摸的进行各种调查,然后搞到很多的资料。毕竟所谓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你真正深入到基层里面,深入到群众当中,慢慢的时间长了,总是可以获得信任,并且获得相关资料的。后来我们在采访了一个多星期,而我们的小记者此前在那里加在一起大概十多天的时间。我刚才提到访问了三个县,访问了将近十个乡村,后来获得了材料以后,回来就写了《她们为何抑郁?》。我后来写了一个导语,大约就是说在整个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中国庞大的农村的留守妇女用她们自己的精神状态,为我们社会的进步承担了她们自己的代价。

       这篇文章能够获奖我觉得这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从选题的挑选和重要性,以及对抑郁症内涵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有新闻价值的。整个采访过程包括对于社会的深入的程度,我认为也是在目前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也应该是,从我个人而言也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通过这些年我个人的体会,无论我办公众号,还是自己写的两本书,包括这个作品,我现在也有这么一个认识了。就是一个文字写作者,他能走多远,他的作品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其实决定于他对中国社会的理解的程度,以及他实践的彻底性。如果一个写作者,他能够真正的以一种悲悯之心来看待这个社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疾苦,能够更深的关注底层的百姓,那么他所有的这一切努力都应该在他的作品当中获得一种报偿。假如能够这么做的话,那么他改变世界,他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的干预程度,以及改变的世界彻底性,最终一切都会化作一种能量,在他的作品当中能够表现出来。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那么他的做法将不会是自娱自乐的,而是应该能够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当然这一切也不那么简单,需要一种坚持,需要在自己的内心里面贯穿着一种人道的、对人性的理解这么一种情怀,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对于现实的永恒的批判姿态。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长按扫码 阅读作品

                                                

精彩回顾3|优秀作者感言:张进讲述《她们为何抑郁?》背后的故事

扫描二维码 关注“渡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