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2日的典礼上,共有四位优秀作品的作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及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当我们了解这些动人作品背后的故事,也就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优秀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十大优秀作品之《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

作品类型:上海地铁广告、公益广告众筹项目

作者:姚灏

推荐语:作者设计的“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地铁广告海报,在上海15个大型地铁站点租赁了20个地铁广告展位进行展览,一张张凝聚着作者心意的海报,别具一格以展出的形式,吸引着过往的人们的眼球,更是唤起了更多的人对精神疾病的重视与客观认识,提高了公众对于精神卫生的重视。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发言作者  姚灏 (在读博士研究生,心声公益创始人)                    

谢谢大家,谢谢主办方能够给我机会到这边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我当时是在2016年大概10月份的时候策划了一个活动,然后做了众筹,大概筹了4万块钱,在上海十多个地铁站里头打这样的广告。那么这个广告很简单,白底黑字,就是说每个大脑都值得尊重。那么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每年10月10号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日子,我打这样的广告,其实是想说每个人每个大脑,不管是不是被医生诊断为某种疾病,也不管他在他人看来是否正常,都值得被我们每个人呵护、爱护、理解,更重要的是值得被每个人尊重。

其实这个活动大概有两个过程,对于我来讲已经是其实是比较遥远,它算是我的一个起点。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这其实是著名的佛洛依德的沙发。当时我是在那个伦敦的时候特别去拜访朝圣的一个圣地。我目前是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精神病方向的在读博士,将来的话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精神科医生。刚才杨甫德院长也讲过了,其实我们医学院专业花费时间很长,八年抗战的感觉,在前几年我们大家上的课都是一样的,大概到2015、2016年大家会去分科,就是说你要选择自己的科室,有些人做心内科,有些人眼科或者是搞外科。有一句话我念给大家听一下,金眼银外,又脏又累妇产科,吵吵闹闹小儿科,走投无路传染科,稀里糊涂是内科,死都不去急诊科。其实很简单,大家知道眼科外科是比较赚钱的,所以说医学生很多人会选眼科跟外科。妇产科小儿科,要么就这个不好,要么那个不好,所以人比较少。那么急诊科的话,大家知道压力很大,就是死都不会去。但是这句话里面的话还有一个科室是没有提到,就是精神科,因为大家都没有去想它,去考虑这个事情。

刚才张老师也讲过了,中国精神科医生其实是短缺的,只有大概3万不到的精神科医生。那么它对于中国13亿这样的一个人口规模的话其实非常少。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因为医学上没有人去选择精神科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所以才会导致现在精神科医生数目这么少的问题。其实这个想法也是很奇怪,因为大家觉得精神科看什么不太清楚,大家也会想精神病没什么好看的。另一方面,大家会想精神科医生每天看这个精神疾病,那会不会自己就会受影响,这个也不一定。这个观点其实比较极端,但是不是无中生有。其实在很多年以前,我自己其实也是被这样的观念影响。今天我们谈精神疾病的污名、偏见问题,大家不要觉得说医学生好像对精神疾病会比较有偏见。其实也没有这种说法,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大环境里面,那么我们的文化以及语言各种媒体,包括电视其实都对我们有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灌输一些观念,比如说像这个精神疾病是可耻的,是看不好的,是危险的……这样一些观点。那么所以其实不管你是不是学医,对精神疾病的这种看法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其实我自己也不例外,再说对于我来讲,我从很早以前就对神经科学就很有兴趣,但是要真正做到精神科要以精神为业好像是很难和其他人解释的一件事。那好像精神科医生是存在一些电影里的一些角色,但是真正要以这个为业也好像还是比较遥远。所以两年前的时候,当时我要面临分科选择的问题,因为我自己还是对精神有特别的兴趣,另一方面好像心里面还是有些疙瘩在里面,有些纠结。以后跟人说这个我做精神科的,我是看精神病的,都不太体面。大家知道我们看一些这种电视剧《外科风云》什么之类,这些医生都是很光鲜的。所以说到后来我说服了自己说服了家人去了精神科,但是我心里还是有一种疙瘩。后来我知道这个叫做污名或者耻感。所以说大家不要说只有我们病人有问题,问题是好像很多的精神科医生他们自己有同样的问题。我们社会对于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两方面都是有些问题在。所以我们要改变观点不容易,尤其是改变人们偏见,但是我想不管怎么样,还是想尝试一下,如果说大环境改变不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在两年前策划这样一个活动,与其说这个活动是策划给大家的,不如说是策划给我自己的,希望能够给自己一种力量让自己做下去。

其实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心里面也是比较没有底,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筹到钱,筹到钱了以后能不能成功。当时,我记得是在2016年9月4号的下午我们上线了这个项目,那么当时这个项目名叫做“为他们在地铁亮起一盏灯箱”,因为我当时觉得这个好像得到一盏灯箱的钱,一个广告的钱就是非常不容易。所以其实我自己不是非常乐观对这个项目来讲,但是非常出乎意料的是,当时这个项目上线两天之后就得到差不多两万块钱。这个数目对我来讲已经是天文数字。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支持这样的一个很小的项目。要从现在来看,从广告设计到传播设计都不是非常全面的一个项目。最后我们一共收到了4万块钱,在上海买了20个广告位,一个月的时间,成就了这样一幅广告。所以说这个项目最后的成功对于我来讲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虽然说这个项目没有经过一个特别的评估,我们不知道他到底在倡导在改变大家对精神疾病观念方面有没有一个很大的帮助,但至少对我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让我有了很多信心,让我发现自己是选择是没有错的,让我知道这精神健康公益道路上并不孤单的。就好像在座每位朋友一样,他们其实都在默默的支持中国精神健康的发展。

在这次活动以后,这两年时间里面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所以现在不是我一个人,是很多人在上海做一些精神卫生方面的事情。那么两年前的时候,当时我父母和我谈转精神科的问题,我父母说中国还是有很多人对精神科有偏见,让他们担心我说做精神科会不会不太体面,就是他们会觉得你将来能养活自己吗?你想以后能找到女朋友吗?当时我是这么回答他们的,我说不要看到眼前,要看到未来20年以后中国是什么样子。但是其实我内心里没有底,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成功。两年过去了,我其实看到很多人在努力,包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所以我现在是越来越相信可能20年以后,靠一代人两代人努力,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因为抑郁症或者其他精神疾病而感到耻辱。我也相信他们在拥有这个良好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个港湾,属于自己的港湾,它对于我们是安全的。在那里我们可以有这么明确的想法,不会害怕被嘲笑;在那里我们的任何缺点会被包容,任何创伤都会被理解;在那里我们也不会因为人们的性别性格职业,包括性取向等等标签来对人加以区别对待,更加不会因为你患有某种精神疾病被其他人加以区别;在那里我们也不是用所谓的这个正常或者不正常来标签束缚人来限制自由。因为在那里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只是作为普通的人活着。这样一个港湾其实确实有时候不太好找,尤其是对于我们一些病友。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港湾我们终会到达,谢谢大家。

精彩回顾5|优秀作者感言:姚灏讲述《每一颗大脑都值得尊重》背后的故事

长按扫码 阅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