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给了他们一缕阳光,他们却还给我们绿树蓝天

编者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尚善基金会“关爱失独暖心行动”的项目官员辛欣。在六一儿童节入职的那一天,她拿到了一个服务于失独老人的项目,从此开始了600多个和老人们相处的日子。

 

 

来到尚善基金会是我硕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朋友介绍说尚善主要关注抑郁症防治和精神健康,我想正好和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相符,就过来试试了。2015年61日入职尚善,这一天是儿童节,所以记得特别清楚。可是在儿童节我却拿到了服务老人的项目,而且是失独老人。说实话,对于失独项目根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在读硕士的时候,学习哀伤疗愈了解到失独群体,后来也通过媒体看到过一些报道,但确实没有太多的感触。

 

很多人提到失独项目都会担心,觉得这个项目很难做。因为失独群体的心理特殊性,他们不容易接近,不容易取得信任,面对失独老人会有点胆怯,会担心说错话,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可是我和大家不同,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专业背景,可能是个人特质,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刚开始和失独老人接触的确是有距离,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个距离是永恒的,我会觉得这个距离一定会越来越短,越来越靠近他们。

 

开始做项目的时候觉得让失独老人能过来参加活动,大家能在聚在一起交流,能开心就算成功了。反而是后来,越来越了解他们,才越觉得这个项目不好做,当然不是因为不信任而是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失独群体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其他人无法想象到的。你无法想象他们在人前人后完全两种状态;无法想象他们为了躲避世俗人伦常常搬家;无法想象他们在除夕为了不让家人和他们一起痛苦而跑到外地“躲年”;无法想象他们躺在病床上,等待手术却没有亲属签字;无法想象他们去世后,他们的孩子以及自己的坟墓没有人办理接续手续……而我们能做的只是给他们带来一点点的心灵慰藉。

 

 

我们变着花样设计项目活动,活动很多,几乎每周一次,工作很辛苦,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确切地说是没有感觉到自己给失独老人带来了什么。直到有一天在一场活动中,有位阿姨一见到我,就抱着我痛哭,我没有说话,也紧紧地抱着她,几分钟后阿姨哽咽着说“感谢,感谢,感谢为我们这群人做了这么多,改天一定要来我家,让叔叔给你做好吃的……”这一刻我读到了信任和肯定,忽然就觉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项目,是有用的,觉得我的工作也是有价值的,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的进入了角色。其实在这之前也收到过许多感谢,可是之前会觉得叔叔阿姨只是客气一下,那次之后就觉得大家真的是对我的工作肯定,真正感到这份工作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有时候也是为了增加失独老人的参与感、价值感,活动中我愿意让他们亲自动手协助活动,或者让他们相互帮助,现在我常常可以果断地说出类似这样拒绝的话,“这个就不要找我了,您们可以自己来”,而之前就不会这样,会小心翼翼,担心破坏关系。在关系中,如果说你能果断拒绝对方还不会担心对方会因此而责怪你,不会担心因此而破坏这段关系,这就表明彼此之前建立了强烈的信任感。

 

这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刚开始没有进入角色,到老人对我的肯定,再到后来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也是经历了近两年时间。回头去看我们暖心活动的视频,发现原来做了那么多事。

 

 

我们根据失独老人的需求设计并举办了暖心年夜饭、暖心艺术节、暖心工作坊、周末开放日等等活动,而暖心植树节会让我觉得不同于其他活动。还记得第一次带叔叔阿姨去内蒙植树,植树前我们设置了一个环节,给每位叔叔阿姨一张卡片纸,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心愿,然后统一放进许愿瓶,埋到尚善暖心家园同命人纪念林的石碑下面。

 

拿到纸后,叔叔阿姨们有的蹲在地上放在膝盖上写,有的站着用左手托着右手写,有的叔叔半弯着腰,阿姨就趴在他背上写……偶尔看到几张:“孩子,妈妈爱你,今天妈妈跟着易妈妈在大漠种下绿色生命,种下希望”,“儿子,你就放心吧,爸爸妈妈会好好的”,“爸爸妈妈想你了……”,有的叔叔阿姨离开我们的视线,当你回头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泪流满面,我知道这个眼泪是重新开始,是一种积极生活、阳光生活的心态的转变。

 

 

彩仙叔叔是暖心活动的给力志愿者,我看到叔叔每种下一棵树,都会跪在沙漠上向天拜拜,他希望这些小树苗能够茁壮成长,到时候能成片,有顽强的生命力,你能看出来,叔叔的跪拜寄托着很多的希望,寄托着绿色生命,也寄托着对孩子的思念。

 

还有好多好多画面都历历在目,也有一些声音久久不能忘怀:

“植树,对于我们失独者来说,给我们增加了希望,增加了安慰,大伙儿在一起,有幸福感。”

“来为祖国多做点贡献,为祖国后代多种点树,给我们的后辈带来好的环境,我们的孩子在天上也能看得见。”

“孩子没了吧,也想要造福后代子孙,种树留下一片绿荫,对孩子也是安慰。”

  ……

 

连续参加两年植树活动的叔叔阿姨们,能明显看到他们的变化。第一年是很明显的疗愈状态,因为很多老人通过植树,他们开始笑了,发现他们的脸上也会有阳光,也会灿烂;到第二年就更不一样了,因为参加完第一年的植树活动,他们开始愿意走出家门参加其他的活动,比如说艺术节、健行队、兴趣小组等等,他们可能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是也愿意参与,哪怕是旁观,或者就和同命人聊聊天。

 

从第一次植树到第二次植树,他们的笑容还一样灿烂,但是主动性完全变了,他们有了能动性,第一次是我带着他们植树,第二次他们就会带动周围的同命人一起参加植树,许多老人主动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决心要服务大家。

 

 

暖心植树节和其他暖心活动明显不同,其他暖心活动我们会营造一种轻松欢乐的气氛,大家相互陪伴,相互给予温暖,这就很难打开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或者说在那种氛围下我们也不愿意去碰触那个柔软的区域。可是种树就不同了,在自然的、空旷的户外环境下,很容易发生自我对话的状态。虽然之前开设的一些心灵类的课程,老人们可能会有深刻的感触,但是也很难用语言表达,可是在那种最自然的户外环境中,他们就会说出来,完成一次自己与树苗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达到心灵疗愈。

 

读书时了解过园艺治疗,现在回头再去学习园艺治疗,发现我们的暖心植树节的确是验证了整个疗愈过程。人类与植物本身具备依赖的亲密关系,种植活动正好以这种关系为推力,结合精神投入、希望、期待、享受、回味的过程帮助身心需要改善的群体获得疗愈。栽培的时候,老人们挖土、整地、移苗、浇水,这个过程赋予老人身心活力,恢复身体的自我感觉,当下让老人有适度的宣泄,提升自我评价;植树时打开所有的感觉通道,体验和植物一起度过的感觉,寄托希望;植树完成时的成就感、充足感和有益体验,让老人们真正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2017年的春天到了,我们希望能带领全国3000名老人参加植树,预计总共种下3000棵乔木类树木和10000株梭梭。目前我们的项目正在腾讯乐捐平台众筹,有超过6000多名爱心网友支持了我们的项目,并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我想邀请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帮助失独老人实现种树的公益梦想。我们只是给了他们一缕阳光,他们却还给我们绿树蓝天。

 

 

点击“捐助”,帮助失独老人实现植树护蓝天的公益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