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尚善公益传播奖“新闻奖”入围作品介绍(一)

 

 

关于尚善公益传播奖

尚善公益传播奖是国内首个专注精神健康和抑郁症防治的传播奖项。去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第二届“关爱精神健康·尚善公益传播奖”启动,奖项的举办希望吸引更多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大众关注中国精神健康的发展,推动抑郁症防治事业的发展。本届传播奖由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主办,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中山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和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提供学术支持,自媒体“公益资本论”提供媒体支持。

 

截至目前,奖项共吸引了100多件作品申请,经评审专家组初步筛选,29件优秀作品入围网络投票环节,其中“新闻奖”入围10件、“科普奖”、“传播创新奖”各入围10件。

 

入围本网络投票环节的29件作品,将按“新闻奖”、“科普奖”以及“传播创新奖”三个类别,自2月16日起分别进行推送介绍,并将在推送结束后启动网络投票,敬请期待。

 

由于推送篇幅限制,今天首先介绍的是入围“新闻奖”的7件作品。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推出入选“新闻奖”的另外2件作品,以及入围“科普奖”及“传播创新奖”的20件作品。

 

新闻奖入围作品简介


1《抑郁症之殇》

发表媒体:法制周末

发表时间:2016年09月28日

作者:高欣

简介:文章采访两位抑郁症患者讲述康复经历,通篇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解读抑郁症及患者的所面对的痛苦。同时,报道中也提到200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媒体该怎样报道自杀”的意见。
 

2《CSR共·创 1/14的孤单:精神健康守护亟待落地社区》

发表媒体:财新网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28日
作者:关其

简介:作品描述了目前中国精神疾病病患及精神疾病治疗的缺口、环境及心理因素、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解锁”这些困境。


3《  抗争抑郁症》

发表媒体:《财经》杂志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31日

作者:王丽娜

简介:抑郁症作为高患病率的慢性疾病,困扰了很多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对于抑郁症,患者和医生痛恨那种“心灵感冒”的说辞,抑郁症的折磨使一些患者生活全面受损,甚至走上自杀的“解脱”道路。精神障碍患者他们有类似的疾 病症状,但痛苦又各自不同,人人都觉得自己最孤单痛苦,但也有不少人在艰难地同抑郁症抗争。问题是,他们该如何才能走出抑郁?
 

4《  精神病已成亚太第二大健康问题 92%中国严重精神病患未治疗》

发表媒体:《南方周末》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11日

作者:袁端端、万晓华

简介:10月10日,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等在京举行“精神卫生发展论坛”。论坛首次发布了由经济学人智库撰写的亚太地区精神健康报告,在名为《精神疾病患者支持服务: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对比》的报告中,中国在亚太15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排名第九,属于较为落后的第三梯队。


5《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怎么来的?这位学霸女科学家告诉你》

发表媒体:澎湃新闻

发表时间:2015年12月25日

作者:邢春燕

简介:  此文为作者对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的采访报道,胡海岚教授团队在2013年首次证实了钙调蛋白激酶家族成员“βCaMKII”在抑郁核心症状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并利用一项名为TAI-FISH的新技术解释了各脑区对于喜好或者厌恶的情绪反应编码模式。找到大脑中和每种基本情绪相关的神经环路。


6《为精神障碍患者打开那一道道紧闭的门,而今一项实验正在进行—回归社会的破题》

发表媒体:《解放日报》

发表时间:2016年10月30日 

作者:李晔

简介:本文向社会普及了公众所不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早在多年前就已尝试为精神疾病康复者提供真实的人际、竞争和社会环境。中心将零陵路、宛平南路口的店面以低廉价格出租给便利店和面包房,作为对等交换,这里成为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的实训基地——便利店内的理货员、面包房内的面包师等,多为精障康复者。但精卫中心多年坚持也不过是一己之力。一场正由越来越多企业参与的试验正在开展,向精神疾病康复者提供就业实训岗位,以打通患者回归社会“闭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7《  隐疾|分裂的精神》

发表媒体:澎湃新闻

发表时间: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康宁

简介:此文为澎湃新闻对邵阳脑科医院、湘雅二院精神病院、北京六院、海淀区田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报道,介绍了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的精神疾病康复环境。

更多入围作品,请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