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关于尚善
尚善简介
机构章程
理事会
管理制度
尚善资讯
媒体报道
信息公示
尚善项目
品牌项目
资助项目
项目记录
抑郁症认知
抑郁症科普
抑郁症案例
抑郁症交流
名人与抑郁症
《渡过》书摘
辅助疗法
尚善传播奖
奖项介绍
评委会
如何申报
15年获奖名单
16年入围作品
暖心行动
项目介绍
管理规定
项目活动
视频与电刊
讲座/节目
活动集锦
艺术传播
尚善电刊
抑郁症科普
抑郁症案例
抑郁症交流
名人与抑郁症
《渡过》书摘
辅助疗法
抑郁症认知
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
抑郁症认知
〉
《渡过》书摘
渡过专栏:双相是怎么回事儿
我在“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中提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更难处理的精神疾病,可能和抑郁症相混淆,也可能和精神分裂症相混淆。
双相是怎么一回事儿?先讲两段故事吧。
两段故事
曾经,我接待了一位前来求助的抑郁症少年的父亲。少年原是武汉一所名牌中学优等生,成绩排名年级前五,是上北大的料儿。岂知在高一得了抑郁症,求治四年,期间还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住院三个月。最后,迫于无奈,家人不得不强逼儿子再次住院,接受电击疗法。
就在预定电击的那天早晨,可怜的父亲一早来到病房,看到儿子已经异乎寻常地起床了。坐在床边,表情平静,眼神清澈明亮。父亲正惊讶,儿子开口说:“爸爸,我好了。”
父亲大惊,问:“你怎么好了?”
儿子指着病房里的一盆花说:“昨天我看这朵花颜色是灰的,今天看是红的。”
真是喜从天降!父亲赶紧把妈妈叫来,一家人悲喜交集。而后,儿子雀跃着给昔日的同学打电话,告诉他们病好了。父母欣慰地看着儿子兴奋而流畅地打电话,一扫昨日的畏缩、呆滞。
给自己的同学打完电话,儿子意犹未尽,又把爸爸妈妈的手机拿来,翻开通讯录,不管三七二十一,挨个拨通,滔滔不绝说起来。
父母亲脸上刚刚绽开不久的笑容凝固了。他们觉得不对劲,赶紧去找医生。
迹象实在太明显了。在少年患病四年后,医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正在从抑郁相转向躁狂相。医生立刻调整治疗方向,少年逐渐康复。
再说说我自己的故事。我在经姜涛医生治疗的第19天,豁然而愈,所有失去的社会功能全部恢复。当天夜里,兴奋地一夜无眠;第二天上午,毫无倦意,去红螺寺爬山,健步如飞,体力健旺。
当晚,我给姜涛医生发了一个信息,表达谢意。他迅速回信息,就几个字:“你来找我看看。”我回信:“好,本周六复诊我就来。”他又回信息:“不能等到周六,明天就来,让我看一眼。”
话已至此,我不能不去。第二天,姜涛医生见到我,只瞥了一眼,就说:“你有转相的苗头,赶紧调药。”随后开药,加奥氮平,停瑞波西汀。当晚,睡眠恢复,逐渐平稳。
我后来一直思索,为什么姜涛医生非要我让他“看一眼”?他看到了什么?
我猜测,这也许就像我让记者把稿子拿来让我看一眼,外人看不出名堂,可我扫一眼就能看出稿子新闻事实够不够,有没有修改基础。
也许当时我的表情、脸色、举止中,就蕴含着某种信息,姜涛医生一望便知是否转相。
双相的两极
从上述两个事例,读者也许能明白,患者那种兴奋、激越、精力充沛,是双向情感障碍的特质之一。
医学书籍载: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疾病。躁狂相的特征是兴奋、激动、乐观、情感高涨;抑郁相恰是另一极端,是悲观、呆滞、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运动抑制。二者可交替循环发病,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
临床医生们如此概括躁狂相的表现:
1.心境高涨,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有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2.思维奔逸,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好为人师;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对异性兴趣增加,性欲亢进。
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记载过一个典型病例。在此简述如下:
“
1996年,有一次,情绪明显抑郁。然而,突然间,情绪出现好转,觉得思维变得很快,反应迅速。突然变得喜欢与人打闹,感觉自己的前程一片大好。还发明了“WC”的手势。又自称发明了“小偷可以在下雪天倒穿着鞋作案,这样就不容易被捉住了”等方法,感觉自己很不一般,话也多起来,行动也多起来。
……2001年,因为工作和恋爱问题,曾企图自杀未遂。同年7月,由北京某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给服文拉法辛。服药两周后,感觉突然好转,回到单位上班。原来自己不敢走大路,那天晚上,自己就特意走在路中央,不怕见人。晚上亢奋得睡不着,感觉这下自己好了。第二天到单位,到我们同事的办公室,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好像自己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2005年,2006年,又多次抑郁发作,仍被诊断为社交恐怖症,反复住院治疗,用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效果不佳。2009年,自行停药,进行心理治疗10个月,效果也不行……
2010年10月再次抑郁复发,记得在治疗中途,有一段时间感觉良好,精力旺盛,沉迷于钓鱼,白天做有关周末钓鱼的准备工作,晚上上网看有关钓鱼的文章和视频,觉得睡眠需要减少,很是亢奋。甚至还想进行夜钓,想参加钓鱼比赛、成为钓鱼高手等等。在这段情绪好的时候,感觉生活非常美好,心情舒畅,行动起来争分夺秒。这样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后,感到疲惫,情绪又见低落,乏力嗜睡,早上起不来床,一睡一整天。
总之,在这十几年里,多次抑郁复发。最近几年,发作越来越频繁。有时候一个月发作一次,最长不超过两个月,肯定会有一次情绪低落,四五天到十天左右。情绪低落的时候,没有精神,不想说话,不想做事,思维缓慢,早上起不来床,自责,担心,恐惧等等。此后,情绪会突然好转,这时,感觉一切都没有问题,自己不比别人差,反而比他们反应快,比他们更聪明,一切都那么美好,给自己设定了远大的目标。但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再次陷入抑郁和恐惧当中。十几年来,就一直这样往复循环,曾自杀未遂一次,住过三次院,受尽了病痛的折磨,没有办法逃出这个“魔圈”。
颜文伟医生指出: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双相患者。很可惜,不少医生不认识,只知道他是抑郁症,只知道给他吃抗抑郁药,导致患者变成“快速循环型”。
几个实例
这两年,我和一些网友,也交流过双相的表现。时过境迁,对当时自己的种种表现,大家哈哈一笑。
一个网友,2000年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看到有个四层楼高的由冰堆砌的城楼,城墙上顺下几根麻绳,他认定自己能爬上去,而且非要顺着绳子爬上城楼。几千个游客没有一个敢这么干的。后来他被他弟弟和妹妹死活拦住了。
某市一个患者,本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躁狂期屡次要去找市长,和市长面谈振兴本市经济的大计,被秘书拦住,一次也没见成。
一个大学生,生性腼腆。躁狂期间,突然变得非常自大。他自以为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去食堂吃饭时,就站在食堂台阶上宣讲。结果被当成精神分裂症押进医院。治了半年,才发现其实是双相。
一个内蒙古的网友,2009年夏天跑到草原上露营8天,在漆黑的夜里安睡,以为自己可以应付一切野兽……
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称,37%的双相抑郁症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是两种机理不同的疾病。
如果诊断为双相,就不能只吃抗抑郁药,而必须用情感稳定剂,主要是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
如果实在过分兴奋,还可用奥氮平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暂时把兴奋情绪“压一压”。
只要坚持服用足量的情感稳定剂,双相就不会复发,可以恢复到病前状态
。
如何识别双相
很多患者病愈后,都会怀念躁狂期那段独特的生命体验:心情愉快,情绪高涨,自信心增强,创造力旺盛,工作成绩提高……
何以如此神奇?我有一个大胆猜测: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不知道。平日,人的大脑只被开发了5%,而双相躁狂相时,可能大脑内产生了某种化学反应,大脑潜能突然在短时间内被多开发了一部分,种种超常便发生了……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这不是好事吗?我还求躁狂而不得呢!
是的,是好事。但是,天下能有免费的午餐吗?无数血和泪的事实证明:在躁狂之后,必然有抑郁;躁狂有多高,抑郁就有多深。压躁狂,其实是为了防抑郁。
关于躁狂,我有一个解释:人的生命好比一碗灯油,一般来说,每个人拥有的灯油数量都是差不多的(天才除外)。你的生命之灯能燃多长时间,决定于你的火苗有多旺。当处于双相的躁狂相时,你的生命火苗突然蹿高,烛照光亮的旅程;可惜,好景不长,你的生命灯油被消耗得很快,结局便是耗竭……
回顾我患病前后的情况,大致可以推定,2011年的夏天,也就是患病前半年,我可能就经历了一段躁狂期。那时,精力无比旺盛,虽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也毫无倦意;情绪总是高涨,心情总是愉快,思如泉涌,自信从容,队伍齐整,工作顺利……岂知潜埋的炸弹即将引爆……
留存下来的,是那年10月我赴波兰访问时拍的一组照片。用的是一个小小卡片式相机,但取景、构图、用光,远超我平常水平。“摄影的本质是发现。”我回来后洋洋得意地向别人吹嘘。
我哪里知道,这是通往抑郁之路上的回光返照呢!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渡过专栏:下篇·渡人:艰难的救赎
渡过专栏:下篇·渡人:抑郁病房日记
渡过专栏:下篇·渡人:困兽笼中
渡过专栏:下篇·渡人:寒冷的微笑
渡过专栏:下篇·渡人:一位文学青年的来信
渡过专栏:花香
渡过专栏:橡皮人
渡过专栏: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渡过专栏:揭开抑郁症黑箱
渡过专栏:科学的态度就是对未知常怀敬畏之
渡过专栏:好医生好在哪里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如何用药
渡过专栏: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渡过专栏: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渡过专栏:地狱归来
渡过专栏: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渡过专栏: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分享链接: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