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善E周报试刊第2期

尚善E周报试刊第2期|我国民间首个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灾后心理援助出台工作准则

 

本周资讯


 

我国民间首个老年人心理健康白皮书发布

 

5月25日,一份关注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白皮书在北京大学发布。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所在地经济越发达,则老人心理越健康;老人自身的文化程度越高,心理状况也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整体上,老人年龄越大则心理状况越趋于下降,但在80-85岁年龄阶段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这一年龄段老人的心理状况大大好于75-80岁的老人,甚至在大部分因子上都好于60-70岁老人。研究人员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部分在于:老人们在年龄上开始突破我国人口平均年龄上限,发现同龄人许多已经离世,对自己仍然可以享受生命感到欣慰。但过了这一年龄段,85-90岁老人的心理状况又急剧下降。研究人员认为,大部分这一年龄段的老人,身体机能出现了显著退化,不少人饱受疾病困扰,生命质量降低,因而心理健康状况也随之降低。
老年痴呆预防及陪伴项目组成员宋成锐博士表示,从结果上看,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身体机能、文化程度都存在正相关,与年龄、是居家养老还是在养老院关系不大。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丰富而有意义的高质量生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同等条件下,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的老人也会更加有幸福感、更加长寿。

 

山东:到2020年八成以上乡镇卫生院配备精神科医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的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7—2020年)要求,全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服务,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配备专兼职精神科医师。目前,山东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49家,精神科床位1.98万张,精神科医师2252名。

山东将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与服务管理措施。还将畅通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渠道,设立应急医疗处置“绿色通道”,并明确经费来源及其他保障措施。逐步建立早期发现、转诊和治疗随访机制。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人员精神障碍相关知识与技能全员培训,85%以上的医生具备识别常见精神障碍的能力,以提高精神障碍的早期发现与治疗率。

此外,山东提出广泛宣传“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关心不歧视,身心同健康”等精神卫生核心知识,以及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典型事例,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正确对待精神障碍患者。

 

新疆建精神卫生医联体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医联体线上会议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该院将与新疆20余家医疗单位和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立医联体。

“新疆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加之精神病患者的就医意识薄弱,成为新疆精神卫生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徐向东说,医联体内协作单位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远程会诊等服务,患者也可在手机上与精神科专家进行“面对面”咨询,获得优质、高效、低耗的精神卫生服务。

 

《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发布 指导灾后心理救援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为我国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提供了最为基础、可操作性的工作准则。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表示,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的人道主义民间机构发展特别迅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救援资源过于集中在救灾的初期,而重建期和恢复期相对来说资源太少。”“这套准则旨在提升参与人道主义行动的机构或个人的工作质量,保证救援的有序性、伦理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好地对受灾人群负责。”该标准由人道主义核心标准联盟等共同编订并授权翻译,整合了国际上三个有关开展人道救援的原则以及有关机构内部管理的标准。

 

百度百家号联手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举办“笑脸图集”征集公益活动 

6月1日儿童节,百度百家号联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正式发起致童年“笑脸图集”征集活动,邀请百家号作者发布“笑脸图集”参与公益并赢取现金收益。据悉,百家号将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捐赠与本次活动图集收益相等金额慈善金,全部用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公益工作,呼吁更多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6月1日-6月10日,百家号作者可以在后台参与活动,成功发布“笑脸图集”即可获得平台现金收益。

 

南京将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不满16周岁不得单独居住生活

 

 六一儿童节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最想要的节日礼物可能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近日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同时,南京还将建立精准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此外,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将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同时学校将开辟专门场所,配备电脑、电话以及网络,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通讯等关爱服务。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农村留守儿童寄宿,校车优先满足农村留守儿童需要。

 

 

西宁开通青少年心理健康网站

 

西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网站日前正式开通。该中心网站向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及家长开放,提供心理咨询、个体和家庭心理辅导、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等各项服务,将在未成年人舒缓压力、放松情绪、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提升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与此同时,该中心网站还将继续致力于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资源和咨询服务,并根据未成年人需求,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亲子互动、反校园欺凌、心理减压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普剧《重生》获奖

 

近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创作的科普心理情景剧《重生》荣获“重庆市首届微型科普剧创作与表演大赛”剧本二等奖、表演一等奖。《重生》是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医护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科普心理情景剧,作品讲述了主人公莹莹的母亲因患产后抑郁症没有及时治疗而自杀,莹莹在被歧视的环境中长大,所以高考时,尖子生的莹莹力排众议和阻扰,在老师的理解支持下,执意报考了精神专科。十年后,老师因丈夫车祸去世,精神崩溃,出现幻觉,其女儿向精神科医生莹莹求助。在挣扎中被莹莹说服,老师被及时送入精神专科医院得到及时诊治,康复后还重返了讲台。生命不可重来,人生可以重塑,剧中的莹莹、老师、女儿青青和同学们都重获新生。《重生》将心理卫生知识以灵动的形式向人们传达心理健康知识和它的重要性、普遍性、专业性,并告知社会大众: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和重视,早发现、早治疗,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 

 

 本周推荐



 

每周六,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祝卓宏会通过微信公号“接纳承诺疗法ACT”,专门撰文回答后台留言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近期“老祝问答”就”如何与有轻生念头的抑郁症家人相处“进行了专门解答。

 

 

Listen!

要倾听患者的内心,不要指责批评患者

 

Look!

观察患者的安全线索,不要过分跟踪患者

 

Link!

帮助患者建立人际和资源连接,

不要回避和孤立患者。

本周尚善


 

5月25日,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与贝唯他共同发起的“关爱产后抑郁妈妈”公益捐步项目顺利结束,全国数万名爱心健行者积极参与其中,所筹善款将用于拍摄科学防治产后抑郁的网络公开课。

 

5月29日-6月2日,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关爱失独暖心行动”举办“暖心工作坊”,运用“空行禅”帮助失独老人重启健康身心。

 

6月1日,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在官微和官博发起活动,参与者只要分享倾听的感受和故事,就有机会获赠倾听者手环和绘本。

 


我们推出“尚善E周报”,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汇总每周心理健康领域新鲜资讯,传递抑郁症防治有用信息,本周首次推出,准备试刊一段时间,不足之处恳请各界谅解并且不吝赐教,您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对我们很重要,对很多急需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郁友及家属更重要。

试刊期间,我们将主要从网络公开渠道收集相关资讯,同时也欢迎业界同仁主动提供你们的动态信息,便于我们第一时间代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