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里里: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精神科知识

尚善知心沙龙由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人人公益、说出你的故事基金、“渡过”公众号(ID:zhangjinzaibeijing)联合主办的尚善知心沙龙,自2015年3月25日起,每月定期举办。

 

讲述者:简里里,“简单心理”APP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心理咨询师。原中央财经大学讲师,2016年福布斯亚洲30under30青年领英。

 

    

沙龙实录-演讲篇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精神科知识”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概在2008年-2009年时,我在北京的一个精神科医院实习。有一次病房里来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因为他有被害妄想的原因,所以住院了。有一次大夫和他的家属有一个长的问诊,详细了解这个病人的发病史。问到半个小时左右的时候,他跟病人的家属讲,你爱人十几年前就开始(精神病)的慢性起病了。他家属就非常意外,说:“那是我们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我以为他这么多年来就小心眼,或者是人际关系不好,我没有想到是精神疾病的缘故。”所以如果这个病人在十几年前刚刚出现症状时就开始接受治疗,就不会在这十几年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个时候治疗的难度加大很多。在我后来的工作里面,我强烈地感受到如果每个人都学习一点点精神科的知识,会对自己帮助非常大。

 
“抑郁症的九个症状”
 

2008年我接了一个女性病人,她说:“我早上很难起床,我只想蒙头大睡,藏起来谁也不见,我不想和任何人讲话,我不想吃东西,也瘦了很多。没什么事情能让我提起兴趣,我一直都觉得很疲惫,晚上一直睡不好,但是我得咬牙坚持,因为我得去上班,还要照顾家庭,我觉得很无望”。

我讲几个抑郁症的症状:

第一个是情绪持续低落,觉得空虚、无价值感。低落不意味着“不高兴”,是持续的空虚和无意义感。

第二是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见过产后抑郁的妈妈。有的妈妈会这样描述,我觉得特别可怕,我对我的孩子一点兴趣没有了。相比而言,有的朋友说我最近特别抑郁,然后哭一两个小时,哭完之后她会说,我跟你讲我最近买了一个特别好看的包,我就知道他是在抑郁的情绪里面,并不真的得了抑郁症。

第三是食欲的丧失/激增,体重有明显的变化。在抑郁症诊断标准里有一条是显著的体重增加或减低(在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自身体重的5%)。所以你到问诊的时候,有的大夫问你最近的食欲怎么样?体重有什么变化?

第四是睡眠出现问题,失眠或者是嗜睡。

第五是行为发生变化,比如说一个人以前特别干净,穿衣服特别好看,但是最近不洗澡了特别臭。

第六是疲劳没精神,如果你真得觉得自己的情绪出问题,一定要找大夫去问诊,为什么想说抑郁症不建议自测?是因为你会发现精神类的疾病或抑郁症很多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很多时候会有焦虑等其他疾病的共病。

         第七是自我评价低,消极思维。像感冒一样。但也有人说你积极一点,不要什么事都往坏处想。这就跟对感冒的人说,你不发烧就好了,其实这不是的,这是它的症状。

         第八是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平时比较机灵的人,这段时间反应特别慢。我自己有一段抑郁的经历,那一段时间想东西反应很慢,想着想着好像被卡住了。这是非常常见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

          第九是有些人就有死亡的念头。如果一个人持续对什么没有兴趣,我睡眠出现问题,行为发生变化,又觉得疲劳,其实很难有生存下来的愿望

                                         
“抑郁了,我该怎么办”
 

我们现在说如果以上的症状持续出现两周以上,就认为你可能在比较高的抑郁症风险之下,就一定建议去看大夫,一定去找精神科医生。但是现如今的状况下大家害怕去见精神科医生(由于一些偏见和误解),我一般对此的建议是,可以先去见靠谱的心理咨询师,他会给你一个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会给你建议要不要去见大夫。

如果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的话,那么一定要药物+心理咨询。

一、药物治疗。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从细胞分子的角度来看,你大脑里没有足够的神经递质,服药就是为了增加这几种神经递质。

药物的特点是4-6周才起效,即便这个药物对你有效,4-6周也才起效。我以前看过陈可辛导演的一个采访,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他当时患有抑郁症,去找大夫开药,一整瓶大概是30颗,他吃到第29颗的时候,突然觉得好了。我们做一个揣测其实是在1个月左右的时候,大脑神经递质的水平恢复了。这是为什么一定要立即复诊。一般大夫建议哪怕症状好了,再服药一段的时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能帮你降低复发率。防止抑郁复发,如果只做心理咨询,有效率只有15%,如果加上药物支持的话,能提升到85%左右,所以建议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我想要强调一下为什么要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一定要求助专业的人士,求助精神科大夫或者心理咨询师。我之前有一个朋友,去年不断的给我打电话。是因为他的朋友情绪不好,就一直找他,连续一个星期的时间,甚至每天跑到他单位来跟他诉苦。我的朋友是非常好的人,真得很想帮助他。每次我朋友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就问我,这种情况我怎么办?我说这种状况下其实你能做的事情很少,你能够做的做好的事情,就是让他预约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是让他的家人带他去医院。但是我朋友不听,但事实两周过去三周过去,我这个朋友很快就被耗竭了,我朋友打电话跟我讲说,我受不了了,我不想再接他的电话了。而这个时候,对求助的人来说,好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再次破碎,这可能带来二次的创伤,这时候会把你们俩放在一个很危险的位置上。而专业的帮助有基本的伦理和设置,能够保护求助者。所以这种情况下,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寻求专业的帮助。

“我陪你哭,而不急于让你变成我所希望的样子”
 

给大家讲个轻松的故事。故事里面有个小男孩,5岁左右。有一天回家很晚,他妈妈就特别担心他。他妈妈就问他说,你去干嘛了?这个小男孩就说,我去陪隔壁家那个老爷爷去了,我去安慰他了。他妈妈一听就吓了一跳,啊,这是什么状况?因为隔壁家那个老爷爷他的老伴刚刚过世。妈妈觉得这个作为成年人来讲不知道怎么面对,不知道怎么去安   慰他的事情。妈妈问小男孩你怎么安慰他的呀?小男孩说,今天下午我骑车子回来的路上,看到这个老爷爷自己坐在花园的长凳上哭,我就爬到他膝盖上,我陪他一起哭,我就跟他一起哭了半个小时就回来了。

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治疗师,我们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记得有一位朋友前几年离婚了,他说他有一天特别难过,自己一个人在家放声大哭,没有人能安慰他,他突然看到他家那只猫。他那么放声大哭的时候,那只猫一直在他旁边陪他,他说这给了他极大的安慰,没有什么原因。而这个小男孩做的就是:“我懂得你难过,而不指手画脚,我陪你哭,并不急于你变成我所希望的样子”。

讲了这么多,我有个事情要强调。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还有一个小技巧:“三三原则”,一个是每天散步30分钟,每天晒太阳30分钟,每天3顿饭跟人一起吃。这些都能够帮你缓解不高兴和抑郁的情绪。

文字整理、排版:李茜茜  摄影:王丹

 

活动推荐
 
 

 

 

大家好,我是金玓

很多年前,我是一名痛苦的抑郁症患者

直到接受了专业的心理治疗

心理学帮助了我和我身边的人

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人生低谷的时候

认识心理学、受益于心理学

于是我和小伙伴们创办了暖心理

我们从来没有想要去改变世界

只想用心理学温暖更多的人

让心理学给自己另一个可能

9月30日20点,我想与你倾诉我的故事

感兴趣的朋友请登陆“暖心理”APP参与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