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思爱成病 》读者沙龙活动公告

文字•影像•病与爱: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
——《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
 

  • 一次艺术与心灵的对话

 

  • 一场关于病与爱的探讨

 

  • 9位嘉宾的深度交流与分享
  •  

 
 

        作家、公益活动践行者李兰妮最新长篇小说《我因思爱成病》因其关注精神健康,宣传、普及、传播预防心理疾患知识和分享疗救经验,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2013年9月28日(周六),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大佳网、新浪文坛开卷、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协办的“文字•影像•病与爱: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活动将在国家图书馆隆重举办。多位作家评论家、比较文学、新媒体、摄影理论等方面专家学者组成嘉宾团,对《我因思爱成病》一书的文学、思想、艺术价值及社会影响力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还有嘉宾对谈、现场问答、图书漂流等环节,内容丰富,形式轻松。这不仅是一次文字与艺术的思想盛宴,也是一次传递爱心的公益行动。欢迎您前来参加,丰富自己,帮助他人!

活动时间:2013年9月28日 14:00-17:00
活动地点: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国家图书馆北区一层学津厅

 
 
 

《我因思爱成病》读者沙龙对话嘉宾简介
 
对谈嘉宾:
陈建功: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作品有:《迷乱的星空》,《陈建功小说选》、《丹凤眼》,《鬈毛》,《前科》,《从实招来》、《北京滋味》、《嬉笑歌哭》以及《建功散文精选》等。作品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并被译成英、法、日、捷、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李敬泽: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曾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和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
 
胡殷红: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曾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著有报告文学《让生命更美好》《绝访录》《人民音乐家刘炽》《赵浩生浪迹天涯总为情》《谢学哉夫妇的五十年情缘》等。在《南方周末》《北京晚报》《文汇报》《文学自由谈》等报刊开设专栏。
 
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著有文学评论集《守望文学的天空》、《文学:向着无尽的可能》。出版译作《圣经中的犹太行迹——圣经文学导论》(文化研究专著,合作)、《阿西莫夫诠释人类万年》(历史文化专著)、《致命的冒险》(长篇小说)等。
 
陈晓明: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主要著作有《无边的挑战》《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剩余的想象》;《表意的焦虑》,《无望的叛逆》等。主编编选丛书文丛多种。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2年度评论家等奖项若干.作品《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
 
李  媚:摄影批评家、策展人、编辑。原《现代摄影》主编、《焦点》杂志社长。曾获“一品国际摄影节”“当代中国摄影特殊贡献奖、”2004年《受难者的光荣》摄影评论获中国文联年度评论二等奖、连州国际摄影节“年度策展人奖”、第二届沙飞摄影奖“学术贡献奖”。曾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艺术总监、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编辑出版《中国摄影家丛书》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侯登科《麦客》、张新民《流坑――中国农业社会最后的标本》、王瑶《后911》、《庄学本全集》等摄影家图书。
 
刘  稚: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室编审、首届白鹿文学编辑奖获得者、陈忠实《白鹿原》、黄永玉《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王朔《致女儿书》责任编辑。编辑的图书曾获茅盾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经她编辑出版作品的作者还有格非、李洱、徐浩峰、李洁非等。
 
莫  楷:中国文学翻译家、编辑、诗人,美国东北缅因州人。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硕士、曾拜相声大师丁广泉为师。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路灯》(Pathlight) 的诗歌编辑。多篇译作在《肯雍评论》等美国著名文学杂志上发表,主要译作有何其芳的《哀歌》《街》《呜咽的扬子江》 ,王良和的《旧物》诗歌集,王安忆的《黑弄堂》、《云底处》等作品。目前在翻译格非的小说《隐身衣》,将于2015年由纽约书评出版社出版。
 
姚文坛: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曾任新浪UC原创视频主管、新浪网文化读书频道副主编、新浪知名栏目《文坛开卷》主持人、“新浪中国好书榜”策划人。
 
李兰妮: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作者。曾著有《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央视首个青年电视公开课嘉宾之一:《好好活着》。
 
 
主办单位领导:
罗列杰: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管士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毛爱珍:尚善公益基金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