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周报(7.9-7.15)

心理健康周报(7.9-7.15)|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学科

本周资讯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近日通知,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各试点省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新增学科的面试暂由各试点省(区、市)和部属师范大学自行命题和组织,待条件成熟后再由全国统一命题。

 

 

香港卫生署倡市民关注心理健康

 

由香港卫生署主办的“记录好时光·满载好心情”短片创作比赛于7月14日举行颁奖典礼。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表示,比赛旨在鼓励市民关注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提倡社会主动求助和互相帮助的文化,并消除大众对常见精神健康问题的负面标签。香港卫生署在去年1月推出了为期三年的全港性心理健康推广计划“好心情@HK”,并于同年8月与香港教育局合作,推出“好心情@学校”,本次短片创作室两项计划下的重点活动。

 

 

中国心理建设品牌论坛在京召开

 

7月15日,“中国心理建设品牌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聚焦“临床心理,名师对话,行业发展,品牌建设”。300多名来自国内外及港,澳,台,临床心理学家、优秀的心理机构负责人聚集北京,全方位多角度探讨与沟通,进一步拓宽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应用与发展。

 

 

中国汉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遗传比对研究项目启动

 

7月10日,中国汉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遗传比对研究——重度抑郁症项目启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行。此次上海交通大学牵头携手UCLA启动了中国汉族人群重性精神疾病的遗传比对研究中的“重度抑郁症”项目,联合国内的几十家医院,旨在了解重度抑郁症的致病原因、遗传基础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提高抑郁症诊断、预防和治疗效果,开发新的干预手段等提供科学依据。 

 

最走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出炉

 

7月13日,由江苏省文明办主编、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正式发布。该丛书聚焦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常见的心理困惑,以心理发展历程为经,以不同类型读者视角为纬,构成一个纵横交织的丛书体系。全套丛书共有9本,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年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学生、家长、老师三个读本,力争成为学生自我调节的手中书、家长陪伴成长的枕边书、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书,成为服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最走心”的读本。

 

本周推荐
 

 

 

北京安定医院临床研究受试亲者招募

北京安定医院将进行计算机化心理治疗研究,本研究目的是验证自主研发的“心启点”自助心理治疗程序的疗效,探讨计算机化心理治疗的可行性。更多招募要求请参考招募帖。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招募

 

抑郁、自杀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

 

 

认知行为评估与治疗工作坊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ancy H. Liu 博士将在北师大心理学部举办一场为期3日的工作坊。主题是“抑郁、自杀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行为评估与治疗”。Nancy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心理测评中心副主任,曾任瑞士日内瓦WHO精神健康和物质滥用部顾问,美国退伍老兵精神康复中心PTSD宣传培训部临床心理学家。报名具体详情见二维码。

 

报名具体详情见二维码

 

 

《财新》封面报道:她们为何抑郁

破碎失序的乡村、尚未摆脱的贫穷、撕裂的半城镇化……乡村变迁阵痛,两代留守妇女首当其冲,无处可逃。

 

该条信息来自财新网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我是一只在抑郁的风暴中

自得其乐的蜻蜓

 

作者说,他作为一个有近二十年抑郁症病史的“资深”患者,能把性格和精神状态“修炼”到现在的地步,已经非常满意了。从量变到质变,他是如何走上“重建之路”的呢?

 

该条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抑郁症关爱联盟”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老年抑郁症状不同于年轻人?

来自美国缅因大学及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一组研究者基于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对老年抑郁的五大常见问题进行了跟进,旨在更新知识及强调日后研究的重点。研究全文发表于《美国老年精神病学杂志》。该文章为针对第一个问题的探讨:老年抑郁的症状是否与年轻人不同?

 

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医脉通精神科”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狗狗可以缓解抑郁症的6个理由

 

 

作者的两条狗对他在情绪方面的帮助超乎他的想象,比其他不会讲话的动物要更有帮助。从他的两条爱犬Sonny和它的妹妹Sara身上,作者总结出了6种通过狗狗提高精神健康水平的原因。

 

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一鸣心理”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本周尚善
 

1、“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微信服务号正式更名为“全国心理健康服务地图”(微信号:yyditu),帮助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群找到身边专业的诊疗机构、咨询机构和相关社会组织。

2、7月15日,尚善与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正和远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探索人生、提升能量、绽放生命——空行禅辟谷体验之旅”开始上线招募学员。

3、关爱产后妈妈项目建立“宝妈驿站”微信群,不定期邀请专家在群里做微课、知识分享,传播产后抑郁的防治知识,对产后抑郁防治感兴趣的妈妈都可以扫码加入。

4、7日,尚善资助的“益宝益心——公益人心理减压工作坊”在苏州举办,30余位苏州本地的公益人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5、抑郁症患者安心计划上海地区的第二批患者完成核查工作,共有8名患者通过申请。

北京地区安心计划申请方式:可前往安定医院医患关系科填写申请表,或拨打电话咨询

负责人: 隋老师 联系电话:58340244 58340269

办公地址:老门诊楼一层东侧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00

上海地区安心计划申请方式:可直接前往上海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南汇精神卫生中心、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闵行区精神卫生中心这7家机构的办公室进行申请和咨询。

 


 

心理健康周报

聚焦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最新动态

传播心理健康和抑郁症防治知识

 

我们倡议全国各地乐于支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和科普宣传的新媒体同道一起联动,共同发现和收集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动态信息,每周共同汇编和推送“心理健康周刊”。

 

用知识守护心灵,

让传播点燃希望。

 

投稿及纠错请联系:info@shangshan.org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yokaworld@163.com

 

本期主编:于嘉

实习编辑:袁漪

感谢北师大心理学院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