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周报(4.22-4.28)

心理健康周报(4.22-4.28)|2018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年度论坛在京召开

 

 
 

本周资讯

 
 
 

2018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年度论坛在京召开

4月24日,“2018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年度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发展:EAP+与组织变革”为主题,将心理学界、管理学界各大专家、EAP领域的资深学者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共同探讨在全新的时代和形势下,EAP应该如何在企业内落地生根,同时也探讨了在组织变革的大背景下,EAP自己要如何发展,将更有活力的EAP+与组织变革更好的贴合起来,推动企业以人文、生态的方式转型,使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成为可能。

 

合肥出台办法保护被欺凌学生防止二次伤害

《合肥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办法》已于近日正式出台。《办法》要求,各学校要切实保护被欺凌学生的身心建康,防止二次伤害发生,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对有一般不良行为、暴力行为的学生,由校园警务室民警或者担任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的民警实施训诫。每年创建达标一批平安校园,力争到2020年实现平安校园全覆盖。此外,各学校要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北大六院紧急派出专家

参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事件心理应急工作

2018年4月27日18时许,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多名中学生在放学途中被袭击,造成多名学生伤亡。当日晚22点左右,北大六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任务后,积极响应,连夜协调派出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和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薛冰参与应急救援。4月28日一早,两位专家克服临床工作和家庭的困难,紧急奔赴机场,前往事故发生一线开展心理应急工作。作为国家卫健委属(管)的唯一一家精神专科医院,在突发事件面前,北大六院人牢记四个意识,履行医务人员使命,体现了精神医学工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探索新时代医学服务模式 渝成立精神卫生专科联盟

近日,由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牵头组建的“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北京、河南等地的知名专家,以及重庆市卫计委相关领导、各联盟单位代表近300人出席当天仪式。据了解,重庆市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是由重庆市级和各区县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及设置有精神专科的综合医院自愿联合构建的公益性医疗协作组织。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平等互利”为原则,吸纳了众多优质的精神医学专科资源加盟,也是目前重庆精神医学专科规模和体量最大的联盟。

 

报告称学业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首要原因

手机成为新杀手

近日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宣布学业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可大致划分为六类,依次为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另有其他问题(6%)。尽管家庭矛盾比例高于学业压力,但分析家庭矛盾原因,会发现诸如“父母责备其成绩退步”、“作业未完成被家长批评”、“因学业与家长发生口角”等相当一部分案例的冲突根源是学业压力。考虑间接作用的话,研究人员认为学业压力可能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此外手机成为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特殊存在,在215例死亡及未遂案例中,23例是与手机直接相关,涉及比例超过10%,反映出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心理依赖。

 

心理所发现精神分裂症高危群体

情绪识别任务中的杏仁核功能连接异常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NACN Lab)开展了一项脑成像研究,该研究在阴性分裂型特质群体中考察了面孔表情识别任务中的脑活动和功能连接的改变。研究招募了阴性分裂型特质高分被试34人,低分裂型特质对照组被试30人,被试均为大学生,根据社会和躯体快感缺失量表总分进行划分,并在脑扫描仪中完成了面孔情绪识别任务,该任务包括中性、愤怒、恐惧和快乐四种情绪图片,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片后判断面孔表情的效价并按键。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高危群体中存在面孔表情加工相关的杏仁核脑活动和功能连接异常。

 

英国开设“快乐课” 为学龄儿童的心理健康护航

英国教育部从今年5月开始,为8岁及以上学龄儿童开设“快乐课”,该计划被英国民众称为让学生“将那些恼人的想法变成即将远行车辆”的计划,据英国教育部门调查显示,在一个平均规模为30人的班级中,至少有10%的学生经常处于严重沮丧的情绪中,包括产生过自杀念头、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后长时间不能自拔、每天都有大哭一场的冲动等。“快乐课”就是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一严峻问题,英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希望通过开设课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本周推荐

 
 

 

 

1

 
 

不分年龄地域:锻炼全面阻击抑郁

 | 研究速递

尽管存在某些局限性,但本项研究的结果已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若能保证一定强度的锻炼,日后出现抑郁症状或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有望显著降低,且这一效应横跨不同年龄段及地域。

 

该条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 医脉通精神科”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2

 
 

两个正念小技能,

帮你摆脱消极情绪

在《情绪》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区分了正念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何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

 

该条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 健心家园”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3

 
 

焦虑长了一张怎样的脸

对于有焦虑症的患者而言,焦虑症仿佛一副镣铐,不仅禁锢了他们的内心,还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该条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 ItGetsBrighter”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4

 
 

抑郁症复发,如何服药?

哪些药物更有效?

预防复发已成为抑郁症全程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该条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 大话精神”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5

 
 

史上最全抗焦虑大法!

以下这么多抗焦虑的办法,你不需要每一条都做,选择某一条对你有帮助的,哪怕缓解一点点压力也好。

 

该条信息来自微信公众号“ 杨凤池心理工作室”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心理健康周报

聚焦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最新动态

传播心理健康和抑郁症防治知识

 

我们倡议全国各地乐于支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和科普宣传的新媒体同道一起联动,共同发现和收集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动态信息,每周共同汇编和推送“心理健康周刊”。

 

用知识守护心灵,

让传播点燃希望。

 

投稿及纠错请联系:info@shangshan.org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yokaworld@163.com

 

本期编辑:袁漪

感谢北师大心理学部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