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家长群上海线下活动】专题:精神障碍的鉴别和诊断

今天我要讲的是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的内容。一般性的知识,大家从书上、网上都可以查到,这里我只讲一讲我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

(一)  躁狂、轻躁狂的基本特征

第一, 心境高涨,无原因的高兴。

第二, 思维活跃,脑瓜灵 。

第三,意志力增强,自信夸大。包括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增多,原来不爱打电话,最近特别爱打电话;原来不爱活动,最近特别喜欢各种健身运动;集体活动增多,交际活动增多。

第四,睡眠需求量无原因减少。不睡觉第二天精神也好,一般情况下会连续三天。

第五, 随境转移。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主动广泛体会外部世界。

第六, 行为动机无目的性。好奇心特别强,做事虎头蛇尾。

第七,自控能力差。主要是易激惹。

第八,对以前的痛苦体验差。比如,原来抑郁期间的痛苦忘得一干二净,认为那都“不是事”。

(二)轻躁狂的表现 

和躁狂相比,轻躁狂的思维奔逸和夸大妄想表现得不太明显,也没有精神病性症状。 

轻躁狂的主要表现是:心情好,脑子灵,想法多,计划多,更乐观、自信。但计划都不去执行,半途而废。 

话多,爱开玩笑,善于交际。往往是早上喜欢外出,爱打扮,爱化妆。原来喜欢穿平底鞋,现在喜欢穿高跟鞋。喜欢穿红色的衣服。抑郁的时候一般喜欢穿暗色的,轻躁狂的时候正好相反,喜欢穿鲜艳的特别是红色的衣服。目的是去吸引人,引起别人的注意。 

爱购物,买来放家里不用,下次还买。买的不一定就是一样东西,有可能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实际上是没有用的。 

比过去大方,买的东西,认识不认识的都可以用。原来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愿意让人碰,现在愿意让别人用了。 

再就是垄断话题。你和他一起说话,他不停地插话,或者打断你的话;你打断他,他就不愿意。 

兴趣过于广泛。平时不太爱动,最近一会儿学跳舞,一会儿学打球,或者是蹦极、唱歌,但做不了几天又要变化。

自控能力差,自动调节的能力弱。易怒易冲突,事后懊恼不已。喜欢喝刺激性的饮料。 

轻躁狂时协调性最好,随着躁狂越来越加重,就会杂乱无章,开始不协调了。

(三)转躁前征兆

双相转躁的情况很多见。比如药源性转躁,可能和吃药相关。这个如何判断,转躁前怎么表现? 

一是睡眠减少。一般要连续三天。工作效率高,脑瓜灵,活动增加,喜欢逛街,尤其是早晨喜欢外出。无原因的快乐,有时候反而会急躁。

再就是欲望增加,喜欢交朋友,尤其是异性朋友,谈论异性的话题特别多。

对前一段抑郁的痛苦感到陌生。原来浑浊的头脑,不清晰,现在突然变轻松了,这也是一个表现。

紧接着我再说一下这个易激惹的分类:

一是精神病性易激惹。最大特征就是没有痛苦体验,发了脾气转眼就忘,没有痛苦,自知力缺失。

二是轻躁狂与躁狂的易激惹,具有攻击性。痛苦体验不明显,持续时间短,易转怒为喜。反应心境不稳定。

三是抑郁症的易激惹。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方面,成年人不太明显。有痛苦体验,不具有攻击性,怒后易伤感、委屈、自责。反应的是心境压抑和失调。

四是神经症引起的易激惹。包括神经衰弱,现在的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其特点一般是易发怒,再后悔。压抑自己的心情,感觉委屈,别人不理解、懊恼,这主要反应的是焦虑心境。

五是人格障碍的易激惹。人格障碍一般情况下就是爱发脾气,经常性的有现实刺激的易怒,会懊恼,但不会防止下一次再犯,这是最明显的特点。 

六是疲劳性易激惹。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容易发脾气,心烦。小孩也有可能,他学习疲劳,也会发脾气。他主要就是大脑能量低下,消耗过度。

七是经前期易激惹。“易激惹不能自控”区别于其他非病易激惹。因为经前期易激惹,家长不认为是病,实际上是病症(经前期综合症)。它有周期性,月经前十天左右就开始发脾气,月经过后基本上消失,这和内分泌有关。

八是压力下引起的易激惹。人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发脾气,正常人都一样,有病的孩子可能更明显。

九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易激惹,这个主要不愿意回顾原来的创伤,采取回避的态度。没有创伤情景的再现,则不会出现激惹。

十是药物戒断易激惹。小孩换药期间有可能会出现易激惹,这个不一定就是躁狂。

药物戒断反应也有易激惹的表现。主要是安眠药一类。还有半衰期比较短的药物,如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心得安这几个药物,容易引起戒断易激惹。

第十一,药物本身引起的易激惹。主要指文拉法辛、安非拉酮、米氮平、舍曲林、拉莫三嗪。拉莫三嗪是稳定剂,有可能会引起易激惹,这可能是个体差异。

第十二,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引起的易激惹。如赌博、偷窃、强迫性购物,这些主要表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考虑结果如何,主要是体验过程。

第十三,恶劣心境引起的易激惹。这一般与性格关系比较大,内向,优柔寡断,做错了事不会道歉。和抑郁症的易激惹不同,这主要指向外界,对别人给自己的好不理解,认为别人都是针对自己。

上述只是一些经验,只能供参考。咱们家长平时需要注意的观察。医生也不是天天跟着孩子,所以说家长对医生的反馈很重要。


【“渡过”家长群上海线下活动】专题:精神障碍的鉴别和诊断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渡过”家长群上海线下活动】专题:精神障碍的鉴别和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