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精神类疾病
“大爱精神”公益微电影大赛揭晓
近日,“大爱精神”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大爱精神”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旨在通过公益微电影的制作传播,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类疾病,关爱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及精神科医生,消除歧视和偏见,传递正能量。截止颁奖典礼之前,共有来自于120个参加机构的200多部作品参与评选。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辽宁省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等机构的作品分别斩获最佳制作奖、最佳公益宣传片等奖项。
发展儿童精神医学
助推精神卫生全面发展
近日,“第四届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新进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儿童精神科、基层儿科儿保的150余名医生参加研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郑毅教授就《国内外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的机遇与挑战》勾画了儿童精神医学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儿童常见疾病方面的问题,并指出:儿童行为有关的品行障碍会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人,表现为物质滥用、少年犯罪等问题。而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成人差,注意力不集中,对医生违拗或过分顺从,害怕自己被周围人说成“疯子”,害怕住院,给儿童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带来了困难,医生的专业观察,患者的主动呈现是早期发现疾病的关键。
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联盟成立
为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专业支撑,建立起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份公司联合台湾团体谘商与治疗研究学会倡议成立“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联盟”,并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企事业单位、个人发出倡议,发展首届联盟单位和个人会员、理事单位、专家委员。
韩国研发出可治疗抑郁症的可穿戴设备
过去的11年里,韩国已经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隐藏在大多数自杀身亡背后的是抑郁症和精神疾病。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被慢性心理健康问题所折磨,很多韩国人因为担心社会偏见,仍然不愿意接受住院治疗。韩国创业公司Ybrain发明了一种头带Mindd,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医疗可穿戴产品在韩国推向市场。该设备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临床抑郁症。它的工作原理是发送微小电流到大脑额叶,那里的活性下降与抑郁症有关联。到目前为止,Ybrain已经在首尔及首尔之外的12家大型医院中部署了Mindd。它今年的目标是在大约150家当地医院里安装这种设备,至少治疗3000名患者。
冥想、瑜伽和太极能够“逆转”
引起抑郁情绪的DNA分子反应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15日报道,英国考文垂大学和荷兰奈梅亨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身心干预手段,比如冥想、瑜伽和太极,不仅能让我们放松,而且能够“逆转”引起健康问题和抑郁情绪的DNA分子反应。来自这两所大学的专家认为,综合考察11年来共有846人参与的18项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因身心干预手段对身体影响而产生的分子变化模式,研究还发现了这些变化如何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南都科学
找到让抑郁症患者快速“高兴”的密码
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和朱心红教授团队,通过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探寻、研究,通过让小鼠抑郁,并采用新的方式治疗,找到了对抗小鼠抑郁症的密码和手段。就在今年4月,这一治疗新方案开始进行小范围的人类患者临床验证,抗抑郁治疗,有望在1周甚至更短时间内起效。
该片文章来自南方都市报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考后抑郁来自哪里?
“只要坚持到考完就是胜利!”很多同学都是听着家长和老师这样的安慰熬过初三和高三的。原以为考后就可以狠狠地放松一下了,可是有些考生和家长却不尽然,考后抑郁越发严重,甚至出现了焦虑、焦躁、消沉和暴饮暴食等等反常行为。
信息来自微信公号“小崔不抑郁“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抑郁症患者感觉“累”,怎么破?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疲劳感是抑郁症状的一部分,并且抑郁症诊断标准之一就是疲劳。一项对近2,000名抑郁症患者的研究显示,73%的患者表示,在急性重度抑郁发作期间感到劳累、缺乏精力。那抑郁症患者的疲劳症状该如何治疗?
信息来自微信公号“医脉通精神科“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我的 透明色的 抑郁
作者猫怪不怪把抑郁症当作是自己的朋友,用画笔描绘出发病时的一些症状。他把抑郁看作是迷人的恶魔,虽然痛苦,但使他重新塑造了更好的自我。
信息来自微信公号“抑郁症关爱联盟“
微信扫描二维码 阅读该篇文章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大会
即将在京召开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第五届大会暨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会议将于2017年6月29-7月2日在北京大学 召开。
电话:15600036098(可加微信)
手机:13021023504
邮箱:huiyi@chinacpb.org
联系人:刘老师
1、“抑郁症患者安心计划”上海地区已经开始对第一批患者资料进行核查工作,接下来将对患者申请资料进行逐批核查。
2、与杭州的郁金香阳光会正式签署新一年度的捐赠支持协议,尚善将为郁金香阳光会康复体系项目提供一年的资金资助,支持郁金香阳光会开展各类活动。
3、19日,尚善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举办的“知心讲堂”,邀请亚洲家庭治疗学院及上海家之源临床总监李维榕博士做“何为幸福家庭”的公益讲座。
4、19日,尚善基金会参观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与北京市民政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多个公益基金会进行了座谈,介绍基金会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计划。
同时我们也倡议全国各地乐于支持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和科普宣传的新媒体同道一起联动,共同发现和收集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动态信息,每周共同汇编和推送“心理健康周刊”。
用知识守护心灵,
让传播点燃希望。
投稿及纠错请联系:info@shangshan.org
转载及合作请联系:yokaworld@163.com
本期主编:于嘉
实习编辑:袁漪
感谢北师大心理学院大力支持
相关文章
- 心理健康周报(4.22-4.28)
- 心理健康周报(4.8-4.14)
- 心理健康周报(3.25-3.31)
- 心理健康周报(3.18-3.24)
- 心理健康周报(3.11-3.17)
- 心理健康周报(3.4-3.10)
- 心理健康周报(2.25-3.3)
- 心理健康周报(2.18-2.24)
- 心理健康周报(2.4-2.10)
- 心理健康周报(1.28-2.3)
- 心理健康周报(1.21-1.27)
- 心理健康周报(1.14-1.20)
- 心理健康周报(1.7-1.13)
- 心理健康周报(12.31-1.6)
- 心理健康周报(12.17-12.23)
- 心理健康周报(12.10-12.16)
- 心理健康周报(11.19-11.25)
- 心理健康周报(12.03-12.09)
- 心理健康周报(11.25-12.2)
- 心理健康周报(11.12-11.18)
- 心理健康周报(11.05-11.11)
- 心理健康周报(10.29-11.04)
- 心理健康周报(10.22-10.28)
- 心理健康周报(10.15-10.21)
- 心理健康周报(10.01-10.14)
- 尚善基金会祝大家双节快乐!
- 心理健康周报(9.17-9.23)
- 心理健康周报(9.10-9.16)
-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您知道吗?
- 心理健康周报(8.27-9.02)
- 心理健康周报(8.20-8.26)
- 从“抑郁症援助地图”到“心理健康地图”
- 心理健康周报(8.13-8.19)
- 心理健康周报(8.06-8.12)
- 心理健康周报(7.30-8.05)
- 心理健康周报(7.23-7.29)
- 心理健康周报(7.16-7.22)
- 心理健康周报(7.9-7.15)
- 心理健康周报(7.2-7.8)
- 心理健康周报(6.25-7.1)
- 尚善E周报试刊第4期
- 尚善E周报试刊第3期
- 尚善E周报试刊第2期
- 尚善E周报|心理健康资讯,抑郁症防治信息
-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知心读书会
- 第二届“关爱精神健康:尚善公益传播奖”揭
- 最后两天投票!优秀作品助我们了解精神健
- 网络投票启动 | 一起来为优秀的精神健康作
- 推动精神健康公益生态圈形成,尚善责无旁贷
- 首届“关爱精神健康·尚善公益传播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