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公益
何为公益,这是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参与公益。数据统计,美国成年人一周平均花在社区和公益时间为4小时,这与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因为美国人天生就富有爱心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就标榜“心系天下”,为什么中美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到底公益的回报是什么?
好吧,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获得长期的快乐和满足感?是大肆购物,买了一件心爱的衣服,是品尝美食,让自己的胃填满,亦或是与美女共度良宵?可你心里明白,从心底明白,这些物质享受仅仅只能带给你短时的欢乐,稍瞬即逝,而不能带来满足感。长期的快乐和满足感,是很多人苦苦寻找,而寻觅不到的东西。
而参与公益,可以给你带来长期的快乐和满足感,这就是参与公益的最大回报。你可以把参与公益看做一项投资,你投入的是时间,甚至于金钱,而它的回报,就是长期的快乐和满足感。上海郁今香陈巍说过:以公益为药,道理就在于此。
就我个人而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进化学者告诉我们,我们“天生”有公益的基因,因为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人时代,单独生存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必须需要群居,也就需要合作与付出,那些不付出的人,最终都被淘汰,所以“付出”的基因就被保存下来。而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是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的实验,雄辩地证明着公益可以获得长期的快乐和满足感。
诚然,我们参与公益,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动机和理由,而且我们也不应该追问别人的动机。但我们必须理解,参与公益,可以给你带来长期的快乐和满足感,这就是参与公益的最大回报,这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有的价值观。
二:何为公益组织
任何理智的人都清楚,良好的意愿不一定能成事,还需要合适的方法和方式,公益组织,就是达成我们“良好的意愿”的合适方式。
但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或者说灵魂。抑郁症公益的核心思想,我想应该就是以帮助抑郁症战友(抑友)为核心和基本思想,任何其它的,都不能超越其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多种手段,但是核心思想一定不能变,灵魂不能丢。
树立正确的核心思想,是保证公益组织活力和执行力的关键。人们参与公益,根本上不能为利益,不能为名誉,否则不会长久。人们参与公益,是因为被内心所激励,被自己所驱使,被组织所感化,这样才会有长久的激情和行动,进而保证组织的活力和执行力。
同时,由于核心思想或者说目标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抑郁症公益组织一定是开放和合作的,而不是相互隔离,相互竞争。我们一定要树立良好的组织思想,否则就如某些组织一样,失去了活力和灵魂。
三:最大的一个误区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公益,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赞助才能开展,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诚然,任何组织的运作,都需要场地、管理人员等资源,但这并不是一个必须的条件,这是因为抑郁症的公益与其它公益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救助先天性心脏缺陷儿童,这没有金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必须要去医院治疗。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去医院治疗并不是必须的途径。对于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是必须的,但是更多的中轻度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和帮助已经足矣,并不一定需要药物。
同时,由于抑郁症削弱甚至于瘫痪了抑友的意志力,而且也不可能得到大众的完全理解和支持,所以抑友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就特别重要,这一点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需要的是理解、热情、鼓励和支持。
所以抑郁症的公益,有资金支持固然更好,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不是每个组织都能得到的。如果没有资金,也一样可以开展。我们最需要的,是行动起来,而不是等待。这是抑郁症公益最大的特点,也是很多人的误区。
四:组织形式
衡量抑郁症公益组织,我认为最重要是,是专业和效率。专业是前提,效率是保障。
之所以把专业列为重要标准,还是因为抑郁症公益与其它公益的不同之处。抑郁症既是生理疾病,也是心理疾病,这是它与其它多数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缺陷,最大的不同,因为后者主要是生理疾病。很多的抑友,出于对医生的不信任,不接受药物,也没有接受较好的心理治疗,而选择自我治疗,闭门造车,长期遭受抑郁症折磨。
就专业方面而言,我认为国内的抑郁症公益组织还需要提高,这跟国内心理治疗的落后不无关系。一方面,大部分公益组织对心理治疗认识不够,缺乏指导,另一方面,没有能够充分动员和组织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士参与,也没有获得足够的专业机构的帮助。
就效率方面而言,主要是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形式和活动来衡量。从一个组织的正常逻辑来看,我们要做的是两部分,第一部分,宣传组织,包括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平台,吸纳更多成员/志愿者,他们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实践活动,包括成员自助,组织提供专业帮助和互助等。
(一) 宣传组织
宣传组织主要方式还是在互联网方面,需要对互联网的深刻领悟和互联网思维,要对各种互联网工具有深度理解。一方面,各种互联网工具的特点决定了它们的功能和用途,另一方面,不同人群对互联网工具的选择性具有层次性。此外,各种互联网工具既是宣传工具,也是互助的工具
1. 网站(主要指论坛)
论坛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比后面其它任何工具功能全面而强大,可以有深刻的内容,也可以有效组织深度活动,同时它还可以从搜索引擎获得巨大的流量,这是任何组织都梦寐以求的资源。但遗憾的是,如果你去百度搜索“抑郁症”,前十页你基本上找不到公益组织。这部分原因是由于搜索引擎的优化需要专业人员和巨大精力,同时也是各公益组织对搜索引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而造成的。
但是在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论坛也显示出它先天的弱点,包括展示方式的局限性,弱传播性,内容的杂乱性等。而且论坛对技术以及对管理的要求都很高,人数较少的组织很难单独做好论坛。在此也呼呼各抑郁症公益组织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一个强大的网站论坛。
2. QQ群
QQ是多数人最常用的工具,QQ群交流的展示性/即时性远远大于论坛。QQ群使得信息及时展示给多数人,而且可以得到及时的回答或者解决。比如我们匿名抑郁症互助会QQ群,人数大约900来人,但是每天的信息量估计达到了近万条。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在QQ群得到了帮助和支持。
QQ群的弱点在于群信息太多和杂乱,不能深入交流和沟通。目前使用QQ群的人群呈现一种低学历的特征,与论坛人群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而且微信的普及,对QQ群的活跃人数也构成了较大的冲击。
怎么样具体使用好QQ群,首先要熟悉腾讯对QQ群的搜索机制,其次则要理解腾讯对QQ群排名的一些规则。从我们群的经历来看,每天加入的人数超过20人(会有一小半的人选择退出),这是保持组织活力的有生力量。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QQ群氛围的营造,这才是决定QQ群活跃度的关键,这要归结于群主和群管理的努力和引导。而一旦群氛围提高,其后就会进入自我良性循环的阶段,新人会自觉受到影响和归化。
3. 微信公众号
微信是一款更适合移动互联网的工具,目前很多人已经用微信取代QQ。微信公众号优点:1,可以推送信息,2,文章的质量有保证。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议专业团队负责,提供优质内容。同时微信公众号认证非常重要,这样才可以增加更多复杂功能,同时能提高微信搜索的排名度。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令人惊讶的是,每天微信公众号的增加人数超过20个,这证明了微信公众号是一个强大的工具。
4. YY语音及其它语音工具
文字的方式效率并不是最高,语音和视频的方式,才是最高的效率,这是YY或者其它语音方式的特点和优势。YY语音可分为交流和讲座,交流可以复制线下的方法,让大家充分交流经验,分享经历,这样可克服线下地域性的局限。讲座具有专业性,真正提供方法,提高认知,有效帮助抑友,讲座需要更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治疗师参与。
YY的局限性在于更依赖电脑,同时它使用比较复杂,是一种小众工具。由于流量的因素(费流量),以及发言的方式(不太适合手机发言),对于部分手机用户不太方便。同时如果网络环境不好的话,也会影响YY交流的质量。
从匿名抑郁症互助会和郁今香合作的YY频道来看,目前正常时间有超过20人参与,而最高纪录,是郁今香陈巍第一次参与YY语音,当晚的最高纪录为55人。在此也呼吁抑郁症公益组织,共同打造一个YY语音频道,共同推进抑郁症公益的发展。
5.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个很有力的媒介工具,原因在于它的传播性。微博是兼具媒体和社交属性,从某种意义来说,微博才是削弱论坛流量和影响力的最大元凶。但是限于精力,目前我们的微博刚刚起步,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
6. 百度贴吧、豆瓣小组等
百度贴吧本质上是一个超级论坛,部分原因在于百度对贴吧流量的输入。2014年我在抑郁症吧发布的一个帖子,由于被置顶了2月份,半年时间的回帖达到近千,点击率估计超过50万,所以贴吧同样需要有效利用。百度贴吧和QQ群的人群一样,都有层次相对较低的特点。
豆瓣小组曾经是文艺青年的主要聚集地,人群层级较高,讨论相对较深入,更多的专业性,同时豆瓣小组的程序设置比百度贴吧更合理。但是豆瓣小组的流量远远落后于贴吧。
7. 视频制作
视频制作是最近尝试的方法,我本人过年期间制作的一个视频:走出抑郁和抑郁症,目前在爱奇艺已经有1000多点击率,优酷和搜狐视频也有不错的点击率。最近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令我大受启发,视频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无可匹敌,日后将探索更多的视频制作和推广方式。
8. 媒体。媒体属于外部资源,顺其自然。能利用媒体借势则更好。
(二) 线下活动,互助会
1.互联网各种工具,如网站论坛、QQ群、微博、YY频道等,具有跨越地域性特点,而各地的互助会等线下交流,则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充分激发当地的积极性。
2.线下交流与线上结合,各地线下活动尽量组织团队,一人负责线上,负责宣传,一人负责线下协调,每次活动最好有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参与。
3.线下交流,次数不需要太频繁,视各地情况而定。原则上不涉及成员间金钱互助,公益事业同样需要保持合理的边界。
4.场地是关键,形式可多样。可利用一些学校资源,比如与各地大学的心理系合作,聚会活动可以定于大学教室。或者利用其它一些公共资源。
5.应当向国外学习,探索成熟的线下互助模式,提高效率和效果,要超越简单的聚会模式。
目前线下活动最有代表性,当属上海郁今香,定期的活动,固定的场所,相对专业的组织,这都是值得其它组织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此也向陈巍致以敬意。
五:如何与专业心理机构及其它资源的结合
这本身是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也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这不代表公益组织的商业化,而是要真正扩大公益。如何有效与专业心理机构的合作,或许是外部资源中最为关键的地方。
正如前文所述,专业是衡量的一个标准,而引入专业心理机构和专业人士则是其中的关键。抑友之间的互助会,同样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而如果能够形成有活力的组织,我相信可以吸引到专业机构/精神师/心理师的参与。
结束语:我不得不说,国内抑郁症公益组织需要提高和提升,这从参与公益的人数可以看出。
同时我也看到很多先驱者的巨大努力,但是公益始终还是需要更多人推动,而且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
此文仅做抛砖引玉。 2015年3月3日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这就是我“感谢”生病的原因
- 渡过专栏: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
- 渡过专栏:孩子得抑郁症,是父母的错吗?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我需要你,
- 渡过专栏:抑郁二十年,生活在继续
- 渡过专栏:瑜伽对治疗抑郁症有没有用?
- 渡过专栏:享受生命是不需要条件的
- 渡过专栏:觉察,接纳,行动——除夕夜致读
- 过渡专栏: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 渡过专栏:去乌布治疗抑郁症——我的首次创
- 渡过专栏:愿我们与那条“黑狗”温柔相待
- 渡过专栏:我们为什么需要批判性思维
- 渡过专栏:患者翘首抑郁症公益,业内同仁更
- 渡过专栏:磨炼意志苦中苦,终于领悟抑郁症
- 作为家属和朋友,如何更好地帮助到抑郁症患
- 曾经的抑郁症患者自述:关于抑郁症
- 从自身的抑郁症中我学到了这些
- 没有哪位抑郁症患者是废人
- 抑郁症患者写给抑郁症患者的一些话
- 最真实的抑郁症:你们想说的,蓝枫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