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位抑郁和强迫症患者痛苦地对我说:“我真的太痛苦了,难道我们精神病人真的无法正常工作,一辈子永远是个废人吗?我不愿做废人,怎样才能正常的上班呢?”
这位患者16岁开始患病,工作后病情还不见好转,要么因为抑郁无法出门,要么就是上班时情绪不好跑回家。单位照顾她,不上班也给她发工资,但她觉得工资太低而且没有发展的可能,觉得一辈子都这样就是一个废人,丈夫也跟她离婚了,一个人独住让她觉得做事没有愉悦感,与人交往也感受不到乐趣,整天精神紧张不能放松。甚至想一死了之。
她在痛苦的时刻来向我求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由衷感谢她的信任。听完她的讲述我试着勾画出了她的思维脉络:因为患病——治疗不见好转——难以正常工作——受人照顾——认为自己是个废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正常、可以理解和令人同情的思维,而且她的表述很流畅,看不出是个患者,所以我并没有把她当作病人,而是当作和自己一样有理性的正常人。
做心理咨询时,我常用这句话向咨询者表达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做自己能做的,忽略自己不能左右的。”所以每当内心痛苦时,就自问两个问题:我是否在为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烦恼?我是否已经尽力了?如果第一个问题回答“是”,第二个问题回答“否”,那么这就是痛苦的深渊。
关键在于怎么看待疾病和自己。受人照顾就是废人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受到他人照顾。患病的人享受照顾是名正言顺的。我在法国巴黎参观那里的精神卫生服务时了解到,一位不能工作的精神病人与一位每天辛苦工作的低收入体力劳动者比较,前者得到的社会福利比后者的工资收入还高,当地官员的解释是,病残人士不是不工作,而是不能工作,他们理所应当受到社会的照顾,而健康人是不能不劳而获的。这个例子说明,疾病和服药注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因而得到他人的照顾不可悲也不丢人。
另一方面,在享受他人照顾的同时,自己是否做了能做的?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心理平衡,要么在现在的单位干,忽略工资和发展,要么就勇敢换新单位,努力要求自己适应新环境。不论选择那个,都去看积极的一面,自然心理平衡,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废人。如果自己做决定有困难,找人求助是个好方法,
但最终,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而是为了自己。因为你不是个废人。
来源:健康时报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 渡过专栏: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
- 渡过专栏:在路上:一切尚好,简简单单
- 渡过专栏: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
- 渡过专栏:孩子得抑郁症,是父母的错吗?
- 渡过专栏:求医五年,一位患者家属的心得体
- 渡过专栏:康复妈妈致抑郁女儿的一封信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抑郁者的爱情还
- 渡过专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
- 渡过专栏:深陷抑郁,我借工作修复病痛
- 渡过专栏:抑郁助我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 渡过专栏:抑郁二十年,生活在继续
- 渡过专栏:瑜伽对治疗抑郁症有没有用?
- 渡过专栏:关注青少年抑郁——读者留言精选
- 渡过专栏:我如何防止抑郁复发
- 渡过专栏:抑郁促我真实面对自己
- 渡过专栏:【喻东山专栏】之八:抑郁时不宜
- 渡过专栏:治愈抑郁,最终靠强化认知训练
- 渡过专栏:没有“他们”,只有“我们”——
- 渡过专栏:鲜花在内心绽放,患者向社会回归
- 过渡专栏: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 渡过专栏:回乡(二)
- 渡过专栏:去乌布治疗抑郁症——我的首次创
- 渡过专栏: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否带药怀孕?
- 渡过专栏:愿我们与那条“黑狗”温柔相待
- 渡过专栏:如何用理智战胜负面认知
- 渡过专栏:抑郁十二年,绝望塑造了我
- 渡过专栏:患者翘首抑郁症公益,业内同仁更
- 渡过专栏:【 读者来函 】对《以患者为中心
- 渡过专栏:以患者为中心,以治愈为目的
- 渡过专栏:宽容抑郁,宽容自己
- 渡过专栏:磨炼意志苦中苦,终于领悟抑郁症
- 渡过专栏:骑行天下,一份走出抑郁的人生礼
- 作为家属和朋友,如何更好地帮助到抑郁症患
- 对抑郁症公益的思考和探索
- 曾经的抑郁症患者自述:关于抑郁症
- 从自身的抑郁症中我学到了这些
- 十年抑郁:往外破碎,往内新生
- 抑郁症患者写给抑郁症患者的一些话
- 最真实的抑郁症:你们想说的,蓝枫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