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标题“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是弗洛姆对成熟的爱的表达。第一次读《爱的艺术》这本书,我20多岁,大学刚刚毕业。如作者在书前言中所说,我确实是期望从这本书中得到爱的艺术的秘诀,从而可以轻松地去爱和获得爱。读完之后,虽没获得秘诀,却被弗洛姆真诚的说理所折服。我很庆幸,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爱的艺术是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培养爱的能力,做一个可以爱和值得被爱的人。
时间又过去二十多年,经历岁月的风霜磨砺,现在重读这本书,我有了更多的感受。这本薄薄的小书,里面满满金句,我在读后感中提到的,难免挂一漏万,只是期望朋友们看完这篇读后感能有兴趣去读原书。
(二)
弗洛姆在书中提到,人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最大的需要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他从人类历史和生活经验出发,历数了人的诸多努力:信仰崇拜、结社、奢侈享受、战争、狂热工作甚至是吸毒等。他认为,以上活动并不能真正地摆脱孤独。在人的活动中,即使是创造性的劳动,如艺术家和手工业者的劳动可以使人与他周围世界达成统一,但这也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他说,实现人与人的结合是人内心最强烈的追求,这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一股把人类、部落、家庭和社会集合在一起的力量,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从这里出发,弗洛姆论述他的理论:爱是给予、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
他说,马克思极其优美地表达了给予的含义:如果以人是人与人、人与世界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心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
他还说,你同人与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是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如果你在爱别人,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情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弗洛姆认为,“给”不是自我牺牲,能够给予的人认为“给”是力量的最高表现。通过“给”,我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使我充满了欢乐,他与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
弗洛姆还阐述说:除了给予,还有关心、尊重、责任心和认识对方,都是构成一份美好的爱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弗洛姆分述了博爱、母爱、父爱、性爱、自爱和神爱的特点。对母爱的描述尤其精彩:大部分的母亲都有乳汁(意思是能够很好地抚养孩子),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了乳汁还有蜂蜜,也就是赋予孩子感觉到活在世上的幸福。因此母爱是无条件的、毫无保留的肯定,一方面关心幼儿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另一方面要使孩子热爱生活。
正因为有了这个认识,我有了孩子后,努力地给孩子提供两种营养,使他能够满心欢喜、勇敢地走向自己的新生活。
(三)
有了这些爱的理论,最后弗洛姆提出了爱的实践方式:有纪律、集中(专注)、清醒地面对自己,耐心、对掌握爱的艺术有极大的兴趣。
弗洛姆并不仅仅是一个爱的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爱的艺术的践行者。据曾经担任他助手多年的莱内·芬克的回忆,弗洛姆目光充满温暖,与人谈话直接、亲近又睿智,一语中的。他的妻子阿尼斯结婚后不久,患乳腺癌开刀,弗洛姆陪伴妻子27年,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学术研究也无怨无悔。而且,弗洛姆对人类的大爱精神让他始终关注那时候越来越尖锐的冷战,他积极地活动,成为缓和紧张局势的美国代言人。
《爱的艺术》,我喜爱这本对我的生活乃至生命有重要意义的书。在很多不同场合,我多次给朋友推荐、剪切书中的话语,以此文再次推介,希望给朋友们一些启示。
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仍以我挺喜欢的一首美国歌曲来结尾吧:
You know there's alot that goes by thefront door
你还记得总有道光洒在家门口
Don't forget thekeys under the mat
别忘了门垫底下钥匙还在
Childhood starsshine, always stayhumble and kind
童年的星光闪烁要谨记谦逊和善
Go to church causeyour momma says too
听妈妈的话还去教堂
Visit grandpa everychance that you can
只要有时间多去外公家看看
It won't be a wasteof time
这不是浪费时间
Always stay humbleand kind
永远不要忘记本心谦善
Hold the door sayplease say thank you
记得为人扶门多说请说谢谢
Don't steal, don'tcheat, and dont lie
勿偷勿骗莫说谎言
I know you gotmoutains to climb but
我知道你向往星辰大海
Always stay humbleand kind
也要一直保持初心之念
When the dreamsyou're dreamin' come toyou
当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
When the work youput in is realized
当辛苦奋斗终于要兑现
Let yourself feelthe pride but
尽管享受胜利的喜悦
Always stay humbleand kind
可也别忘记保持谦善
Don't expect a freeride from no one
别总想着不劳而获
Don't hold a grudgeor a chip and here'swhy
切记傲慢与挑衅只因为
Bitterness keeps youfrom flying
所有成功都涅槃于苦难
Always stay humbleand kind
要时刻保持谦虚和善
Know the differencewith sleeping withsomeone
要分得清什么是陪你睡的人
And sleeping withsomeone you love
什么是陪你醒来的爱人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 渡过专栏: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
- 渡过专栏:这就是我“感谢”生病的原因
- 渡过专栏:在路上:一切尚好,简简单单
- 渡过专栏:“渡过”公号成立社群联盟(附社
- 渡过专栏: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在
- 渡过专栏:“渡过”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
- 渡过专栏: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
- 渡过专栏:双相,我愿与你握手言和
- 渡过专栏:在正确和善良之间,我选择善良
- 渡过专栏: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 渡过专栏:任凭前路艰难,我亦无所畏惧
- 渡过专栏: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我打不开
- 渡过专栏:放心吧,会好的!
- 渡过专栏:瞬间与永恒——关于摄影的哲思
- 渡过专栏:认识这头“野兽”的真面目
- 渡过专栏:【启事】第二期“写作疗愈”班将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碎片人生,砥砺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打开内心,让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四:答患儿家长
- 渡过专栏: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一:八年求索,揖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二:心灵成长之路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三:重构家庭秩序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四:临床治愈是真
- 渡过专栏:就业是最好的康复——探访心智障
- 渡过专栏: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我们是被神
- 渡过专栏:孩子得抑郁症,是父母的错吗?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外婆的家,我
- 渡过专栏:改变性格,实现康复: 一位大学
- 渡过专栏:【爱心 · 福利】为来京看病的孩
- 渡过专栏:陪伴者手册(提纲) || 渡过
- 渡过专栏:【“渡过”社群讲座】 强迫的机
- 渡过专栏:“渡过”将启动“陪伴者计划”:
- 渡过专栏:我和“渡过”的故事
- 渡过专栏: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写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三:答患儿家长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亲人的守望,
- 渡过专栏:【2018新年献辞】前路漫漫,愿景
- 渡过专栏:【2018新年献辞】“渡过”作者致
- 渡过专栏:中国民间抗郁18年
- 渡过专栏: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获得真正独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读书】终其一生
- 渡过专栏:精神分裂症,可怕但可防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五:感受人生荒
- 渡过专栏:穿越黑暗的朝圣者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四:人际交往中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我和婆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三:理智控制,
- 渡过专栏:求医五年,一位患者家属的心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