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偶尔,当我们有机会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常常发现这颗心很累、很沉重,沉重得会把胸口压得沉闷,让我们不知不觉长叹;或是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甚至彻夜难眠。
静静观察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心灵”虽然没有体积和重量,但是有空间、有力量。这个空间里装着我们所经历的所有记忆,装着对人、事、物每时每刻的感受。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有成功,也不可避免会经历失败。那些过去失败的痛苦一幕幕留存在心中,并且不断被重温、不断加深记忆,犹如被无限次重放的电视片段,让我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朝被蛇咬,终生怕井绳”,让我们时时处于对未来的担忧、焦虑,自卑和紧张等情绪中。而我们无力的心没有力量对这些情绪进行疏解和转化,于是,负面情绪不断出现、增加,日积月累,堆积成了我们心中的障碍,让我们难以跨越。
那么,我们是否有希望超越这种束缚,得到自由?那些扰乱我们内心的担忧、焦虑,自卑和紧张能否被坦然、平静、乐观和喜悦所代替?
有一个禅宗公案。在达摩祖师来中国前,他派了两个徒弟——佛驮及耶舍,到中国传顿教法门,就是后来的禅宗。谁知他们到中国后遭到了冷遇。后来到了庐山,遇到慧远大师,他专讲念佛法门。慧远大师问:“你们两位印度和尚,传的是什么法,怎么没有人理你们呢?”佛驮及耶舍因为语言不通,就伸出手比划,“我的手掌变成拳,再变成手掌,快不快?”慧远大师说:“很快。”又说:“菩提转烦恼也就这么快。”慧远大师当下开悟。
烦恼转菩提就是可以这么快,心念与情绪的转变同样可以这么快。
困难与失败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是遇到困难与失败之后的心态。不要念念想困难,给自己预设悲观的结局。要一直想目标、想办法,迎着阴影去寻找阳光,内心要始终朝向光明的一面。
犹如看电视,我们不只是被动的观看者,同样可以是自己内心的把控者。何妨把遥控器拿在自己手里,一旦悲观的片段出现立刻转台,让自己的内心专注在如何更积极地去追寻更加美好的人生,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生。
给心灵减重,让它自由,让我们自由。
来源:《生命时报》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四:创伤记忆如何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五:治疗精神疾
- 渡过专栏:儿童和少年期精神疾病为何要特别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一:精神科为何
- 渡过专栏:精神科就医防骗指南
- 渡过专栏:精神障碍患者如何走出“旋转门”
- 渡过专栏:让心灵花语疗愈身心
- 渡过专栏:治疗精神疾病如何恰当用药?
- 渡过专栏: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对待停药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一份研究报告警
- 渡过专栏:有种家庭暴力或是精神分裂
- 渡过专栏:分步骤教你如何获得康复
- 我们是“精神疾病大国”?
- 专业救治率仅5%,中国精神疾病防治现状堪忧
- 何谓精神健康
- 十五部心灵电影推荐
- 精神健康与工作的关系
- 拯救心灵的埃博拉:索达吉堪布写给抑郁症患
- 关于精神疾病,领导者需要知道的四件事
- 国外正在流行的十大健康生活方式
- 4本书带你走进精神疾病患者的世界
- 抑郁症:精神上的癌症
- 抑郁症并非成年人专利 别让孩子染上心灵感
- 国人精神为啥这么脆弱?与社会发展进步等因
- 情绪背后的健康真相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警惕抑郁症低龄化
- 南方周末:精神疾病中国现实
- 10大慢性病的身心灵疗法:抑郁症与自杀
- 关爱精神健康,关注抑郁症认知手册
- 内心平衡 远离抑郁
- 精神卫生法为何鲜为人知?
- 常纠结易焦虑?了解让你不开心的4件事
- 老年人精神疾病需要加强关注
- 每天漫步半小时 摆脱抑郁烦恼
- 心灵健康减压八法
- 拥抱健康,正确认识精神疾病
- 精神健康小常识
- 劳逸结合远离职场抑郁症
- 高温天年轻人小心情绪中暑
- 如何预防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 抑郁症警示远超凄美娱乐价值
- 宅男宅女更容易患抑郁症
- 防抑郁,来一次心里体验
- 获得身心健康,最好的方法
- 认识抑郁症
- 他们抑郁了,患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