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姚贵忠。
我曾接诊过一位精神分裂症后人格改变的患者。初见他时,他白净瘦弱的样子,很难让人想像出他揪着母亲的衣领连续打耳光的样子。
他的父母中年得子,对这个宝贝儿子是疼爱有加、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种疼爱造就了他性格的两面性:在家里活泼好动,很会讨母亲欢心,但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摔东西;在外面,又表现得内向胆小、不善交际、缺少知心朋友。
上班三年后,他没有明确原因地头痛失眠,下班回家也是闷闷不乐。他对父母说,自己的想法都被别人知道了,别人在他脑子里放了窃听器;还说父母亲把他当作试验品,设圈套让他钻。
他被父母带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住了 58 天院后,痊愈了。出院后的他更是得到父母加倍关爱,开始他还上班,后来推说身体累,也不上班了,整日在家无所事事。
日子长了,他的情绪越来越坏,常有一股莫名的怒气无处发泄,便转嫁到父母身上,他认为是父母让他得了病,让他痛苦一辈子,他恨母亲把他生到这个世界。发脾气、摔东西,继而发展到开口就骂,抬手就打。
可悲的是,父母对儿子过于理解,觉得儿子很可怜,让他发泄一下或许会好些。哪知道,默默地承受无形中助长了他的脾气,他打人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出手也越来越重,甚至拳打脚踢,对象主要是慈善的母亲。如果父亲劝阻也会一起打。最后一次打人是将年近古稀的父亲踢倒在地,揪着母亲一连打了二十多个耳光。
这次打人惊动了民警,派出所的民警将他送到了精神病院。与医生交谈时,他思维敏捷,未发现任何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谈到打父母,不仅毫无愧色,还振振有词,说:“谁让他们生我到这个世界来受罪?谁让他们没有教育好我,让我得了这个病,见不得人,我就是让他们还债!”
“精神分裂症后人格改变”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急性期过后,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残留症状,有的表现为零散而固定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有的表现为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有的则像他一样,出现人格改变。这种残留症状会长期持续存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
为什么?罪魁祸首是原发病,但是打人行为也与成长经历和父母的态度密不可分。过于溺爱使他无法体谅、 更不思报父母的艰辛, 长期受照顾不知道自己应对生活和行为负责,而父母委曲求全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在他刚开始对父母无礼时,全家人就联合起来严厉制止,就不会像后来这样肆无忌惮。而他主要打母亲,是因为母亲最善良,最能容忍他,也最缺乏反抗精神。这一点,说明他并不糊涂,他近乎残忍的行为至少不完全是精神病的表现。
所以,对这样的患者,要理解,要同情;但也要提醒精神病患者家属,一味过度照顾、迁就会带来恶果,对病人的长期康复也是不利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本文作者姚贵忠,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