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一份最新研究报告发布,给中国精神卫生状况敲响了警钟。
这份报告名为《亚太地区精神卫生综合评价指数》(Asia-Pacific Mental Health Integration Index)。报告显示,中国的精神卫生综合评价指数为45.5,在亚太15个地区中排名第九,远远落后于得分最高的新西兰(94.7)。
这份报告发布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马弘对报告做了分析。她认为,该指数客观显示了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落后现状。
更让人警醒的是,这份报告评价的对象,还不包括美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只限于亚洲。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亚洲,中国的精神卫生领域的状况仍然是落后的。
精神卫生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这份报告由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主导,采用了比较规范的研究方法。报告罗列了大量近期的数据,援引了各国官方政策信息,并对各国专家进行了访谈,请他们就相关问题给出评分,再经过研究归纳,最终形成了这份报告。
在总体指标排名上,报告将15个国家分为四个组别:一是领先国家,是新西兰(94.7)和澳大利亚(92.2);二是亚洲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80.1)、新加坡(76.4)、韩国(75.9)、日本(67.4)和香港(65.8);三是中高收入国家,包括马来西亚(54.1)、中国(45.4)和泰国(44.6);四是中低收入国家,印度、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这几个国家普遍得分低于30分。
由此,报告得出一个结论:精神疾病治疗资源的整合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确的联系。
中国县一级精神治疗水平太低
指数涉及的18项指标可分为四类: 环境,即政策和社会支持环境;机会,即康复及就业机会;治疗可及性,即是否能获得可及的治疗;治理,包括对患者的保护和对精神健康知识的宣传推广。
中国在环境(60)和治理(53.3)两项得分上较高。马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在精神卫生立法上获得的进展。而在治疗可及性(27.4)和就业机会(38.9)两项上,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
据2015年10月,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介绍,据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现有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
马弘表示,治疗可及性和服务网络的建设有关。中国整体精神治疗服务水平较低,尤其是县一级的精神机构的设置较弱。她透露,“至少三分之一的县完全没有精神治疗服务”,有的县甚至连一个精神科医生都没有。
报告还显示,中国精神卫生系统的城乡差距尤为显著,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没有设立精神疾病床位。
精神科医生欠缺带来一个直接后果:报告显示,在中国,约 92% 的精神疾病患者从未接受过治疗,总人数估算为 1.58 亿。
中国精神卫生领域经费较低
面对上述问题,当务之急是培养更多的精神专科医生。对此,中国已经有计划,要在 2020 年将精神专科医生人数增加到 4 万人。
但是,在目前,这还仅仅只是计划,才财务上还没有具体的预算支持。报告显示,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上的经费仍低于所有健康领域经费的 1%。“我对于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存有担忧。”马弘说。
除了经费问题,另一个窘况是,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中很多不愿意从事精神健康行业。社工、康复师等等更是空白,需要从头做起。
报告还指出,中国的精神科医师质量是一个严重问题:14% 的中国注册精神专科医生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另外有 29% 的人只有三年的大专教育证书。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最终的目标是回归社会。
如何回归社会?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就业。马弘说,从患者角度看,目前患者康复的知识系统缺失、康复体系尚未建成,使得人才、机构、技术都较为缺乏;从劳动力接受方看,公司普遍不愿接受精神病患者,且缺乏专门设立的工厂和相关支持政策。
中国精神卫生疾病状况严峻
在中国,精神卫生疾病的威胁日益加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早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就显示,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人。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10万例,而在2014年底,这一数字为429.7万,增长近两成。
报告还指出,在亚太地区,精神疾病是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 (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YLD) 的第二大因素。城乡差距、病耻感、数据缺失是亚太地区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马弘称,她所在机构的未发表研究发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平均寿命比全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低约20年;在拥有两名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中,93% 的家庭会陷入穷困。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