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精神上的癌症

  去年12月25日,河南省人大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桑金科坠楼身亡,公安部门初步判断为他从16楼的家中跳下身亡。据了解,当事人长期患有抑郁症。自杀年年有,今年格外多,而很多自杀的原因就是抑郁症。

  不知从何时起,“抑郁”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媒体报道中经常有某地官员突然自杀,经查已患抑郁症一段时间。2014年官员自杀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以往任何一年,而自杀原因往往以“工作压力大,长期抑郁症”一笔带过。因为工作压力造成这么多官员患抑郁症从而导致自杀,老百姓似乎很难被说服。“抑郁症”似乎成了一种常态,不过就算这些官员真有抑郁症,敢向别人承认吗,抑郁症说白了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患有精神疾病还想继续待在官位上,似乎有些不现实。

  官员患抑郁症自杀者不少,明星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这些天《博物馆奇妙夜3》正在全球热映,而剧中人物扮演者、美国著名影星罗宾·威廉姆斯已于2014年8月11日自杀身亡,据说63岁的威廉姆斯一度饱受抑郁症的困扰。在媒体报道中,受抑郁症困扰的明星名单还有很多,陈宝莲、张国荣、李恩珠、郑多彬,他们都因抑郁症而离开了这个世界,曾出演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娘家的故事》的阳光小伙尚于博在28岁那年跳楼自杀,也是因为抑郁症……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抑郁症自杀每年20万

  什么是抑郁?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分会主席、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洪炜在解释这个名词之前,写下了这样一行字: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抑郁症,他解释,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比如夫妻吵架、亲人离世等都会使人的情绪不开心、郁闷,这就是抑郁,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而抑郁的情绪持续很长时间,给生活带来一定困扰,就称之为抑郁状态;如果抑郁状态对人的生活和交往等等产生了不良影响,如失眠、胃口不好等躯体反应,就是抑郁障碍;情况更加严重,经过专业医生诊断,则可说患上了抑郁症,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北京回龙观医院教学科主任王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介绍,判断抑郁病有特定的表现,如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劳累感增加、精力下降;稍做事情即感觉明显的倦怠;思维或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常有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有自伤、自杀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伴随体重变化等,这样的临床综合征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仅有个别症状,如心境低落或思维迟缓,不能诊断为“抑郁症”。

  在日常生活中,抑郁症常常被人们忽略,很多人患有抑郁症往往不自知,或者说不出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超过3.5亿人受到了抑郁症的影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而抑郁症正是人类伤残的最大原因,而且自杀人群中多达三分之二是因为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十条健康指标中,前四条都与精神卫生有关,而当今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0.4%,也就是说每十个人当中可能就有一名是抑郁症患者,预计到2020年,它可能超越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中国目前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因抑郁症而自杀的患者每年达20万,远远超过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人数。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祝卓宏表示,人类对于癌症的研究一直在蓬勃发展,但对于抑郁症的研究却始终步履蹒跚,这种不平衡或许是时候改变了,因为抑郁症就是精神上的癌症。

  抑郁症还不受重视

  目前对抑郁症的关注还不够,虽然抑郁症是精神上的癌症,但在研究领域,抑郁症远远没有癌症那样受重视,当今,癌症研究是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拥有基因靶向疗法和发展成熟的动物模型。相比之下,抑郁症的一次性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失败了。

  从研究经费来讲,抑郁症研究得到的经费远远小于癌症。2013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为癌症研究投入了约53亿美元,与之相比投入抑郁症的经费只有4.15亿美元,投入心理健康研究的全部经费也不过22亿美元。与之类似,欧盟一年投资大约5430万欧元研究心理健康障碍,800万欧元专门用于抑郁症,而癌症研究则分配到2.05亿欧元。

  为什么抑郁症没有获得相同的科学资源和注意力呢,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祝卓宏介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研究抑郁症所需要的技术最近才刚刚出现,例如探测大脑和分析大脑电路,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技术使得抑郁症的研究无从下手。此外关于疾病研究的投入,不仅单纯因为人类整体需要,也会受到政治、社会和患者意愿等因素的影响。

  “肿瘤癌症患者的病灶是真实地摆在那里,而精神病患者的躯体并没有真正的疾病,这使得他们有时很难得到病人的对待。”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北京回龙观医院王健表示,相比较而言,癌症是容易掌握的,肿瘤可以看见、监控和删除,而抑郁症是不存在这样确定的诊断的,其受影响的组织被锁在大脑,并不能轻易确诊,一个严格的诊断需要与一名精神病医生进行一到两小时会面,不仅如此,如果两个病人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症状,即使一个人的抑郁症两次发作,那么两次的表现也可能面目全非。

  狂躁表现也是抑郁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分会主席、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洪炜提供了这样两个病例,一个17岁的女孩王某,未婚;因拒食、生活不能自理而入院。据其父母介绍,她过去一向性格开朗,待人友好,将个人学习、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约在两个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发生了一些变化,显得容易疲劳,不再开朗、懒于学习。过去几个星期里,患者对原先喜欢的体育和唱歌等活动也一点不感兴趣,大部分时间卧床不起。

  当父母问及时,患者否认自己出了问题,只是说自己有点累,可能是感冒。父母努力想使她高兴起来,但徒劳无功。接连几天患者拒绝洗澡、更衣和进食,于是被送进医院。接诊时,患者情绪沮丧,回答问题声音低微,时有哭泣。父母说,两个月来患者每天凌晨3点醒来后,不能再入睡,而且体重明显下降。

  另一病例患者为33岁的男子赵某,已婚,是一名邮递员。发病前,患者精神状态平静,生活安逸。一天早上,他对妻子说自己浑身充满了精力和新颖的想法,自己以前干邮差的工作简直是浪费自己的天才。当天晚上,他睡得很少,大部分时间全神贯注地在书桌前写写画画。第二天,他跟平时一样出去了,但不到中午就回来了。他告诉妻子,自己已经辞职,决定炒股,并将所有的积蓄都取出来买了股票。他觉得自己很快就会成为百万富翁。说完这些,他又出去了,买了很多他认为有用的东西。接诊时,他称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简直如同置身在天堂之中,自己浑身是劲,绝顶聪明,能干许多工作,并且想出了许多计划。

  “这二人中,女患者王某经诊断为抑郁症,男患者赵某为躁狂症。”洪炜介绍,前一个患者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意识活动减退、精力下降等,这个很容易识别。后者恰恰相反,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自我评价过高、睡眠减少、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有的人发病以后做出了很多蠢事,如认为自己是百万富翁,自己马上就可以出人头地等,超出现实的自我评价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病患往往是躁狂与抑郁障碍交替发作或混合发作。“临床上有这样的病人,抑郁症状经过治疗有所好转,病人就觉得自己已痊愈,兴奋不已,激动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治病经过,不料越说越起劲,精神高度亢奋,转为了躁狂症。”

  抑郁症人群最极端的行为就是自杀,洪炜介绍,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的人群中,自杀危险性为五分之一,因此一旦确诊,要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特别监护。“不过自杀的人群当中并非都是由于抑郁障碍引起的,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目前来看,自杀的高危人群除抑郁症患者外,还有单身者、无小孩妇女、老年人、酒精及药物依赖者等,抑郁、严重躯体疾病、严重心理创伤及心理危机是导致这些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雾霾也会导致问题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阳光灿烂的天气感到心情舒畅做事精力充沛,而在阴雨天气则会觉得心情低落和提不起精神做事,还有一个现象,在冬季,抑郁症患者自杀率为全年最高,心理学上将这种季节性情绪失调的疾病称为“冬季忧郁症”,多见于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群和体育锻炼较少的脑力劳动者。这一症状经常出现于高纬度地区,这些地区在冬季时日照时间相对更短。大部分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状态,但随着冬季来临,白天变短,忧郁和筋疲力尽的症状就会出现并越发严重,较严重的患者有时需要进行住院治疗。

  与阴郁的天气相类似,现在频繁发生的雾霾是否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欧洲的空气污染对个体心情烦躁有很大影响,因空气污染,14%的欧洲人心情严重烦躁,一半以上的人报告有不同程度的心烦体验。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健为首的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针对雾霾编制了一个心理评定工具,评估雾霾这种极端天气对个体的情绪体验、生理症状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抑郁症状阳性人数百分比最低,约18.5%;恐惧症状阳性人数最高,约24.5%;焦虑、社会功能损伤及躯体等症状阳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0.6%、20.5%、19.6%;五组症状阳性人群所占比例平均20.74%,与总分阳性人数百分比20.5%基本一致。

  王健认为,通过研究数据,可以推测中国的雾霾对个体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负性情绪的体验可能会因为雾霾这种生物性压力源而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这提示我们雾霾天气的确为国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性影响,应得到重视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