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是48年来最晚的一次,当春节刚过,不觉已是春暖花开。节后上班,就发现医院门庭若市,门诊量和住院量都激增。其中,不乏有大量抑郁症患者因为出现严重失眠、焦虑不安甚至轻生的现象而来院求治。总结这些患者的感受,大多有这样一些特点:

1.心里容易烦乱,焦躁不安,也静不下心来做事。
2.特别容易发脾气,甚至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和人吵起来。
3.容易失眠,要么睡不着,要么醒得早,或者睡眠很浅,多梦。
4.“春困”,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没精打采。自觉反应力和记忆力下降。
5.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做什么事都没兴趣。
6.有很多计划却又没有动力,自觉力不从心。
7.怨天尤人,时常会自怨自艾。
8.悲观绝望,甚至有厌世的念头,有时,自杀想法也会在此时趁虚而入。

如果出现上面的这些表现,那就说明你很可能是被抑郁情绪缠上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所看到的春天自杀行为高发,往往是因为先有长时间积累于五蕴之内的抑郁情绪,而在春天这个季节,积蓄已久的抑郁情绪更容易加重并导致悲剧的发生。

为什么抑郁症会在春天高发呢?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首先,天气特别是气压的变化会让人心情多变:春天的温度和气压多变,这会使得人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忽好忽坏的变化。一些基础血压偏低的人,如女性、老人、小孩或体虚之人,会由于春天的气压过低,而导致血压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大脑的供氧下降。

其次,温度升高会让大脑不适应:冬天的时候,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内脏及大脑的血流量和供氧量增加,让大脑一直处于高血流量、高供氧量的“舒适”环境中。到了春天,天气变暖,表皮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随之增加,导致全身的血流量重新配置,导致大脑的供血量、供氧量都相对减少。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新陈代谢加速,体内各个脏器的耗氧量升高,也会进一步导致大脑供氧量相对下降。冬天的高供氧量使得大脑养成了对高氧环境的依赖,短期内不容易适应环境的改变。脑组织只好进行一系列自我保护性的适应——降低兴奋性。于是一进入春天,人就特别容易犯困(春困)。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这种现象就会加重其精神萎靡,如果此时工作压力又在增加,就容易产生烦躁心情。

再次,负氧离子等自然环境中的微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这些细微的变化几乎不会引起人的注意,但是对于耗养占到人体20%的人类大脑而言,却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谈谈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可以加强脑组织的氧化过程,进而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让人精神振奋,工作学习效率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而且负氧离子对于其他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也有很多益处,被医学界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但是负氧离子是非常“短命”的,在洁净的空气中能维持数分钟,而在粉尘、雾霾中则仅有几秒钟的寿命。我们不难想象,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里,春天多风、多沙尘、多雾霾的天气,加上长期处于室内密闭的工作环境中,负氧离子含量何其之少?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气压、温度、负氧离子等的环境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影响了大脑的供氧能力。而医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糖代谢能力减退,如果大脑供氧下降,会进一步降低大脑的糖代谢能力,进而导致大脑皮层和各神经核团的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最后、是我们自身的心态变化: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们猫了一冬,非常希望借助春天开始新的一年行动,实现自己的一些人生目标。但是,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本身的动力缺乏,会导致我们“空有想法却动不起来”,产生力不从心之感。这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症患者的自卑感、自责感、悲观绝望感。反而让患者在这个充满朝气的春天产生万念俱灰的感觉,进而出现厌世自杀的念头。

抗击春天抑郁症——多管齐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抑郁情绪的由来:前面我已经谈到,所谓的春天抑郁症高发,其实是平时早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罹患了抑郁症,只是因为尚轻微并未明显影响工作生活,所以未予重视。但到了春天时,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就会导致抑郁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引起了患者本人及周围人的重视,好像春天导致抑郁症一样。

抑郁症的产生不是没有缘由的。一方面是因为先天的体质问题:中医上所讲九大体质,其中的气虚质和气郁质等,就非常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从现代医学角度讲,抑郁症的产生是因为大脑突触间隙里缺少五羟色胺这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有些家族中存在遗传因素,使得代代都有个体缺乏五羟色胺,抑郁情绪也就容易被遗传下来。为什么同样处于春天的自然环境中,却并不是每个人都产生抑郁情绪呢,可能就是因为某些体质使得患者对自然环境易感。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和环境因素也会使个体产生抑郁情绪。如果早年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过于严苛、刻板的教育模式,或者早年的重大生活环境变化、家庭灾难事件、父母感情不和和家庭暴力等使孩子的安全感缺失,长大之后,就会形成自卑、胆小、敏感的性格基础,而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就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所以,知道了抑郁症发生的原因,我们与其将春天看做不可改变的抑郁魔咒而任其发展,倒不如将这个季节看做抑郁改变的契机而勇敢面对。

首先,我们要先允许自己暂时不足的体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如果我们年年一到春天皆会心神不宁,夜不能寐,只要没有严重的后果——比如自杀,就大可不必过分紧张。先学会放松自己,顺其自然。

60后、70后所受的多是“人定胜天”的教育思想,虽然在突破个人极限,挑战人生逆境的方面有作用,但是也容易给自己制造紧张的心态。在解决抑郁、失眠等问题时,这种“努力抗争”的态度却反而会适得其反。例如:不少长期失眠的患者都有对失眠的“焦虑”,每天都给自己下定决心:今晚一定要睡着。采用了很多促眠技术——睡前泡脚、喝热牛奶、早早上床、服用安眠药……一旦失眠或早醒,就更加紧张。我就对这样的患者讲:要想睡好觉是先要让自己放松,你给自己设定一堆的这样那样的方法,睡不着就那么紧张,睡前给自己那么多的心理暗示,这不是徒增大脑皮层兴奋吗?那当然是越想睡越睡不着了。所以,在此时,就要学会顺其自然,睡不着就闭目养神,放松自己,权作休息。其实,这样放松下来,自然也就更有可能睡着。

然后,积极调节生活环境和心态,让自己适应自然节律的变化。增加户外活动,多到公园、郊野、湖边和森林中去,增加负氧离子的摄入;适度多穿衣,注意保暖;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和铁质的食物,如血制品、动物肝脏等;适度增加体育锻炼,避免晚睡晚起。这些方法都是有利于调节大脑,减少抑郁情绪的。在心态的调节方面,需要做到顺其自然,一定要明确这一年来的人生目标和工作、学习计划,但是制定计划时也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特别是不要攀比他人。例如自己现在精力不足,自觉工作学习能力都有下降,那么就不要强求以往精力充沛时的工作强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积极科学求治,不要讳疾忌医。抑郁症人称“情绪感冒”,对于现代的都市人来说容易产生也容易治愈。只要科学施治,并不难以治愈。建议治疗抑郁症时不要盲目相信网络上的“最好精神病院”、“彻底治愈抑郁症”一类的广告噱头。而是选择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药物和心理治疗多重结合的方法治疗。一般而言,轻度的抑郁症,不怎么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的,可以单纯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但如果比较严重,特别是出现自杀想法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就需要接受规范的抗抑郁药治疗。自杀风险较高的还需要安排住院治疗,以保护生命。

春天虽然说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但只要放松身心,用心呵护,积极疏导治疗自己的抑郁情绪,也可以获得愉快的身心、享受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

本文全文刊载于《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4月刊,武雅学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