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我们召开了“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项目的第一次专家组会议,重点讨论“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的数据甄别原则标准以及如何促进专业医疗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协同治疗等问题;下午,我们邀请参会的专家代表、安定医院副院长王刚教授和昆明医学院许秀峰教授到鸿芷咖啡馆,我们的尚善公益沙龙上做了一次“抑郁症防治的未来”的精彩分享。

昨天我们刊发了王刚教授的发言内容,文章很长,但很多朋友都说收藏下来,并且转发到朋友圈了。

后续我们还将编发许秀峰教授的发言内容,今天我们先节选当天活动后半段,王刚教授和许秀峰教授现场回答提问的部分内容。轻度抑郁症能否自愈?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应该怎么做?患者不愿去医院怎么办?吃药会有副作用吗?这些问题其实都很有代表性,希望王刚教授和许秀峰教授的回答能够消除更多朋友心中的疑惑。

轻度抑郁症能否自愈?抑郁症患者家属应该怎么做?

提问:我的朋友中有患抑郁症的,刚才微信群里有朋友问,轻度的抑郁症能不能自己治愈自己,我告诉他有9个月的治疗时间,最好是连续治疗,他们问是不是重度的要9个月,如果轻度的话是不是可以自己治愈,不用那么长时间?

王刚:抑郁症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不低于9个月,是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如果反复多次发作时间会更长。不管轻重只要是抑郁症发生,就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全病程的治疗理念,有三个时期,急性期是8到12个月,巩固期是3个月的时间,后面的维护治疗。急性期和巩固期治疗都有证明要治疗这么长时间,维护治疗没有证据,更多是基于专家的意见,这是一个治疗周期整个的构成。

不能因为轻,说治一个月就完事了,我特别想提的是,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是带来了一个极大的迷惑性,导致了很多患者对抑郁症是不是病,轻度的时候是不是不需要治疗不太清楚;就是关于情绪障碍自限性的特点,可以在疾病早期的发作当中,可以自发终止,自发缓解。

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好多抑郁症患者,他是第一次来看病,仔细问他,才知道可能不是第一次发病,前几次过一段时间没有了,这一段时间患者想可能是当时我运动、健身、拼命地做事折腾自己,折磨自己,我扛过去了,不是你扛的,是他自发缓解。这造成了什么误区,患者觉得我自己能对抗这个疾病,造成的后果就是后面就扛不过去了,发作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程度会越来越重,甚至丧失了一些早期治疗的关键时期。

提问:我想从病人家属的角度问一个问题,现在如果说我朋友,或者家人得抑郁症我们怎么和他相处,如何减少家属和朋友的心理压力?

许秀峰:我想他得了抑郁症首先得治疗,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治疗的话,的确像你所说的,一个熟人或者一个家庭成员得了抑郁症,会给全家会给周围的朋友都带来无形的压力,朋友当然可以渐行渐远,但是家人逃不掉。作为家属来说自己首先要认识,所以我们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是教育病人,我们还要教育家属,因为家属没有很好的认识,包括对整个治疗,像王教授刚才说的我们治疗需要那么长的周期,都没有明确的认识。

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了以后第一患者要看病,第二要正规的有效的治疗,然后第三我觉得我们的家庭成员和他相处的时候,至少不要给他增加新的压力,制造新的矛盾,这一点做到了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因为有很多的家属还用平常的生活状态对待患者,这个时候患者本身就觉得我就是处在那么一个家庭,这样一种高情感表达的状态下生存下来,所以我今天得了抑郁症,如果家庭成员不去改变,那么我这个情绪就好不了。

因此我们在治疗抑郁症的患者过程当中,刚才说心理治疗,如果家庭成员来了以后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有抱怨的话,这个时候我一定要跟家属讲,因为其他的成员没有得抑郁症,所以我给出来的处方一定是先让这些家庭成员停止对患者的责备,停止责备。如果有矛盾至少不要去吵架,如果一说话开始吵架的话,就尽量少说话,如果你们还忍不住的话,我就让他们,谁先说的,谁导致的吵架就要写一篇记录交到我这里,其实没有人交这个记录给我,但是你给他限定一些,他吵架的频次下降,这样给患者的压力就会减少,有利于环节压力。

王刚:家里有这么一个人,不管做朋友还是做亲属很受折磨,抑郁症不传染,但是情绪能感染,一桌人吃饭,有一个人很悲伤,很痛苦,我们大家都高兴不起来,这就是情绪的感染力。但是家里和朋友相处基本一点要有共情,对他目前的处境表示理解,不要跟他表示对抗,也不要说你就是意志太薄弱,这是不行的。至少要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或者你很烦可以转移话题,带他做一些事情,不要让他一个人沉浸在抑郁当中去,这些非常重要。另外作为家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监管他的治疗,确保他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的治疗,还有就是家人的责任,要防范他的危险,要观察他症状的变化,甚至有一些危险因素的出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及时的让他获得医学帮助,这都是作为一个照料人要做的事情。

提问:我们遇到一些情况,其实家属比患者本人着急,比如家属想让患者就医,但是这个孩子或者这个患者他本人没有这个意愿,他们本身就医的动力就不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王刚:动力不足,你用这个词特别好,这是抑郁症重要的一个症状;精力不足,这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很多的表现,无原因的无力,另外一个是动力不足,启动这一项很难,他也觉得这个事情有必要做,也应该做,但是很难启动,可是一旦启动了这个事情也就做下去了。不管怎么样,家人可以想一些办法,说服也好,劝说也好,这个只能是家里人的责任,想一切的办法让他接触到这些精神科的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让医生给他做工作。

按照现在《精神卫生法》的要求,精神疾病的就诊必须基于自愿的原则,不能像以前登门提供服务,这是不可以的,除非患者出现了两种情况可以给他进行强制性的治疗,很好记:伤害自己,危害他人,一旦抑郁症的患者出现伤害自己,自伤也好,自杀也好,这样的行为,哪怕没有行为,他有这样潜在的风险你不去管他,他肯定出现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强制就医,家里人没有办法,甚至出现这种行为了,他狠不下心做,有的时候一定要在情感正确的医学选择之间,总是在斗争、矛盾,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医生来讲,在那个时候患者最需要就是医学帮助。

提问:如果有人已经经历过几次治疗,吃了药可能有一些负面的反应,他是年轻人在职场,他吃了药以后有一些忘事,他这个时候怎么克服,是要继续吃药还是停止,比如忘事或者怎么样。

许秀峰:如果他吃了药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的缓解,像您刚才谈到的忘事,有一些认知功能的改变,这个认知功能的改变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可能跟药物有关,第二个原因可能跟药物没有关系,是本身抑郁症,当他抑郁比较重的时候,事都做不了,这个时候已经有动力,有想法去做事,但是他感觉到他不如以前。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我想我们要坚持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大部分人的认知功能会逐渐的恢复,能够恢复到基本正常状况。如果是前一个原因,跟药物相关的原因,我想和医生一起讨论在药物治疗和不良反应,换药和疾病复发的风险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这个时候我们看这个药物不良反应是不是耐受,你刚才说的忘事,记忆力不太好我们通常在治疗早期不会把它作为不能耐受的条件,我们希望治疗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首届“关爱精神健康·尚善公益传播奖”,旨在通过评选、表彰优秀传播作品,推动专业客观、深入、有创意的精神健康传播实践,聚集更多力量,更好地传播精神健康知识,推动精神健康防治事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