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难扛演员尚于博作别人间 母亲建基金拯救抑郁症群体
华西都市报 2014-10-25 大特稿

  导读: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达20万人。然而,如此可怕的数据并未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警醒。

  尚于博,一度被众人看好的新生代演员,因罹患抑郁症,在3年前的今天,在他28岁那年,终止了自己的生命。

  身为母亲,毛爱珍承受着无法言说的痛,担负起关注抑郁症群体的使命,这一切,只因为有一天在另一个世界,她要笑着和儿子相见……

  不堪抑郁症折磨 他作别美好的世界

  2011年10月26日这一天,是毛爱珍痛到不能呼吸的日子。这一天,她正准备出差,就在她即将迈出家门的那一刻,丈夫抱住她,告诉她隐瞒了一夜的噩耗:儿子尚于博永远地走了!

  一瞬间,“抑郁症”三个字无比清晰地钻进她的大脑。“天呐!你终究还是带走了他!”

  2009年,儿子曾轻描淡写地对她说:“妈妈,我得了抑郁症!不过我吃药了,已经好了!”那时候的母亲,并不知道抑郁症的严重后果,她以为,抑郁症就像感冒,吃了药就会好的。

  在毛爱珍看来,儿子温尔文雅而又暖心。因为公司的人与事,她有时会较真。尚于博就说:“妈妈,人与人偶遇在这个世上,结伴走一程,要努力给对方留下美好回忆,凡事都不要太较真啦。”

  在剧组,他记得每位工作人员的名字,从不会乱喊“摄影师!道具师!”他会因为一条微博,就去亲力亲为地帮助求助者。

  有良好的家世,有热爱的事业,尚于博是朋友羡慕的对象。“走遍千山万水、体验各种人生”是他人生理想,他把“生活多美好”这句话作为微博签名。在一次旅途中,他拍摄了一朵在悬崖上开的野花,并感叹:“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知名经纪人王金花见到气质干净、内涵深厚的尚于博,很喜欢,毫不犹豫地签下了他。

  谁都不会想到,这个大牌经纪人眼中最具潜力的实力派演员,竟然遭受着抑郁症的严重侵袭。2011年 9月初他对前经纪人说:“为什么有人觉得有钱,身体健康就会快乐?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不能?拍戏的时候,明明很快乐,突然就像有个开关一样,把所有的感觉都关掉了,让我觉得一切都没了意义!是我不够坚强,不够乐观,才这么痛苦吗?”

  过了几天,他站到高楼顶上。瞬间清醒过来后,他责备自己:“我这是做什么!”

  经纪人劝他对家人说,他却又信心满满地说:“我能扛过去!”

  他跑步健身,积极对抗抑郁症带来的痛苦。据朋友回忆,十月初一次户外旅游时,他曾像个小孩子那样兴奋地大喊:“我好啦!我好啦!”

  即使遭遇到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尚于博仍然在2009至2011 两年间,接拍了《娘家的故事》三部曲和《杜拉拉升职记》、《海峡往事》及《瑶山大剿匪》等影视作品。在生命结束的前一天,他对母亲说:“我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2011年10月25日,他决绝地站在了28层高楼顶上,轻轻一跃,终止了28岁的美好年华。当晚,他的又一部新剧开始热播。

  尚于博用自己的方式解脱了抑郁症的困扰,却给太多人带来了伤痛和疑惑。“抑郁症!它到底有多可怕?”毛爱珍发誓要解读抑郁症,为了儿子,也为了一颗母亲心。

  儿子走后一周年 她建基金关注抑郁症

  在儿子走后的第二天,毛爱珍就开始查资料,追寻抑郁症患病的缘由。

  抑郁症,一个几乎全球人人都可能患上的“心灵感冒”,在五种重要的精神疾病中,已经居于首位。若不加以重视,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从心灵感冒发展为心灵癌症。

  难怪儿子在最后几天曾对朋友说:“就像脑子被魔鬼控制了。”这正是抑郁症发展到重度的症状,身体已经不受大脑控制,或产生幻听幻觉等。了解得越多,毛爱珍便越深刻地体会到了抑郁症给儿子带来的痛苦,除了锥心的疼,更有一种力量推动着她,忍着痛,含着泪,几乎以跑的速度去接近抑郁症。

  儿子离世十多天后,妹妹给她拿来了一本叫《旷野无人》的书,毛爱珍因此认识了作家李兰妮。

  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李兰妮在书中深度地剖析了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与挣扎,以及渴望得到关爱和理解的内心。

  流着泪,毛爱珍把儿子的照片,儿子微博上的文字以及媒体对他的报道整理出来,装订成二十几本册子。然后,她完成了对三十多位熟悉尚于博的师长挚友的采访,她想更多地了解她视线以外的儿子。他们告诉她:他是一个细致的人;他总是给我们一些感动;他读书很多,与他相处很愉快; 他还给我留下了两件御寒的衣服、他总是想要帮助更多的人……

  随后,毛爱珍夫妻拜访了国内外多名研究抑郁症的专家学者,越来越深地了解了抑郁症:“自杀人群中,百分之六七十死于抑郁症。”

  如果能早一天了解抑郁症,如果……每多一个这样的假设,做母亲的心就痛一回。在冥冥中,毛爱珍感受到一种力量在引领她。“这是我的博儿在度我吗?他是用这种决绝的方式,用生命换来世人警醒,让妈妈将对他的挚爱转化为对更多抑郁症患者的关爱吗?这就是我此生的使命吗?”她常在心里这样问自己。

  2012年10月25日,毛爱珍成立了国内首家关注精神健康、抑郁症防治的公益组织——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这天,正是儿子走后整整365天!

  不遗余力做公益 多名抑郁症患者受益

  目前,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还非常初级,大众对抑郁症误解重重,歧视及病耻感经常延误治疗。可见,普及解读、正确认知抑郁症是多么重要。

  毛爱珍说:“现在有太多的人直到生命结束都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这不但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还给家人留下了难以释怀的伤痛。”

  尚善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伍华说: “尚善基金会发挥着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推动科研、辅助同行的功效。”

  2013年4月1日,尚善公益基金会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启动了以关爱精神健康,抑郁症认知为主题的爱心传递活动。主办方精选出5种相关图书参加公益 “漂流”。其中,由尚善基金会编制 “关爱精神健康 关注抑郁症”认知手册,已是第三版印制,每一版,毛爱珍都亲自参与编辑,逐字逐句逐个标点符号地斟酌,最后确定成册时,编辑杨博文还会不放心地问一句:“毛阿姨,还改吗?”

  北京二十几所大学的学生们参与了“漂书活动”。一位泰安医学院的女大学生收到从北京漂过来的《旷野无人》,读后勇敢地对老师和家人说了自己的病情。在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下,她已经走出了抑郁。

  一位青年患了社交恐惧症,大学毕业后在家呆了两年,因为尚善基金会的关爱,他最终走出家门,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漂书活动”中,李兰妮捐赠了 7500册自己的书,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给尚善公益基金赞助了120万元善款,用于认知手册的印制和倾听公益宣传活动。现在,国内几家基金会也与尚善基金结成了共同关爱精神健康同盟。

  2014年9月21日,由尚善公益基金会与全国数家机构共同发起的 “倾听一小时”公益活动在深圳启动,目前,这个活动已在全国举办了若干场。今后,基金会还将举办倾听师资培训班,培训一批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愿意倾听的志愿者,指导他们在周围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倾听活动。

  从“漂书”、公益书架到关爱失独老人、拍摄微电影,毛爱珍和她的团队可谓殚精竭虑。她很瘦弱,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甚至吃饭,都很少看看夹的是什么菜。疲惫、孤独、无力的时候,她就仰望天空,和天堂的儿子交流,她总能在浩大的天际,吸收到一种力量。

  隔空与儿子交流 “妈妈,你做得很好!”

  长风,曾经患抑郁症的大男孩。2003年他在北京做了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通过为他人进行心理疏导,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接触抑郁症初期,毛爱珍找到这个和尚于博同龄的男孩,询问关于此病的问题。现在,他们情同母子,长风也成为了尚善公益基金会的骨干。

  晓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患上了躁郁症的她犹豫再三,还是不敢把实情告诉家人。她找到毛爱珍,希望得到帮助。看着这个糊涂的女孩,毛爱珍痛心地说:“傻孩子,为什么要瞒着家人,扛不住了怎么办,就扔下父母独自走了吗!”

  一番交流后,晓终于带着毛爱珍走进了自己的家。让毛爱珍无奈的是,苦口婆心地讲了半天,晓的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叫她不要想那么多,看开点吧!”

  毛爱珍很无奈:“这是想开点的事吗?抑郁症是一种病,一种是后天的压力导致,还有一种是先天基因或神经递质出了问题,每发作一次都会引起特定脑区脑萎缩,脑神经纤维减少,重症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

  2014年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一天,毛爱珍参加了阿里冈仁波齐山的“为爱行走团”转山活动。在恶劣的天气里,她两天完成了54公里的转山路,把“关爱精神健康,从倾听开始”的旗帜插在了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

  2014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起,央视《新闻直播间》连续三天推出《关注抑郁症》的专题片,在《关注抑郁症·毛爱珍的故事》里,她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抑郁症,避免悲剧的发生。

  “儿子,妈妈做的你满意吗?”这是毛爱珍时常对着儿子憨笑的照片问的话。

  “妈妈,你做得很好,这,是你今生的使命,是你生活的意义。”母亲仿佛听到儿子这样对自己说。

  “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会相见,相信那一天,儿子会笑着抱住我说: ‘妈妈,你真棒!’”说这话的时候,毛爱珍脸上洋溢着光彩。尽管六十岁了,她看上去仍然很美……

  文/图 金远

原文链接: http://www.shangshan.org.cn/wp/2014/10/25/华西都市报‖《抑郁难扛演员尚于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