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晨报】澳大利亚最新研究发现,很多时候,工作是快乐的,能给人们带来成就感。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工作可没那么轻松。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七成人曾因抑郁症中断工作(7成患者因抑郁症请假 业内人士呼吁立法保护)。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工作效率的第一诱因。但日前美国《医学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塔斯马尼亚大学孟席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抑郁症患者更要坚持工作。
研究者召集了一些在家中休病假的抑郁症患者。结果发现,他们休病假时所耗费的成本远高于带病工作时的成本,而且由于收入下降,会导致生活质量降低,服药依从性下降,进而导致抑郁症状加重。研究还发现,30%的抑郁症患者在缺勤1年后,仍无法上班。
因此有专家建议,如果确诊为抑郁症,除了遵医嘱用药治疗,如果影响正常工作,可以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但不要太久。只要症状有所好转,就一定要回到原单位坚持工作。
如果存在一些抑郁情绪,则可以通过一些小改变来转移。首先,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睡眠障碍服务与研究中心主任罗萨林·卡特赖特曾指出,如果你遇到的情绪问题不是非常严重,那就睡一觉吧,醒来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其次,适度运动,做些家务等,也可以转移负面情绪。最后,不妨把过去想培养却又放弃的爱好捡起来,能很好地对抗抑郁。
---------------以下是旧文回读-------------
【2014.06.09】今天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为什么抑郁后找不到工作的感觉”。其实之前也就这个问题请教过专家,长期抑郁的人群主观上有融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愿望,但是无法克服心理障碍,不知道该如何去择业,如何去找工作,邀请过专家们对此给些成文的指导。但就像很多朋友说的,专家们对这方面也没有经验,所以咱们自己不妨先探讨下。
单纯的像条狗说:“我工作了一年多了,也没有工作的感觉,想要抑郁好,首先得治疗自己的生活,去工作,去干以前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先得去医院看看,听医生的话,积极治疗,积极工作,病才会好。我也看了好多文章,我们的思维是负性的,只有工作让我们看到的接触的生活中的中性东西占据我们的大脑”。找了一篇日本的报道,大家一起先了解下。
抑郁症多发的时代
现在,日本国内每年有3万人自杀,在自杀人数逐年增多的背景下,得抑郁症的人也在增多。
现代人的压力无法解除,所以导致抑郁症患者增加。恶化的求职市场、不稳定的经济形势、以及动荡的社会、疏远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人的信赖的消失等,太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
也许会有一种方法能阻止抑郁病患者的增多。但是,社会的激烈变化影响着职场中的人,所以,可以说来自社会的压力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职场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在康复后再回到工作岗位(详读内容,这条和以上的最新消息并不冲突)
公司职员如果得了抑郁症,那么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就成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抑郁症患者如果早期接受治疗,那么休养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的回复原来的健康状态。
但是,对于好不容易建立了现在的生活的人来说,很想马上治好抑郁症。他们由于太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导致病症长期的恶化下去。
抑郁症患者处于恢复期的时候是自杀可能性最大的时候。虽然自己知道要把心情放轻松,心里想着马上就能恢复正常,但是总会觉得心情焦躁。
此外,家庭和工作是恢复期非常关键的因素。最近,出现了抑郁症恢复期的患者阶段性的回公司上班的现象。刚开始只是上午上班,接下来是一直到午后1个小时,然后是每天工作15个小时,像这样逐渐延长工作时间,可以慢慢的习惯于工作。
如果没有公司,可以得到地区的残疾人就业中心的无偿援助。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家人和周围人的支持很重要(这个说了N次了,累不想提→_→)
抑郁症患者总是担心事情,如果现在不行的话怎么办、如果病情不能马上好转怎么办等,病人很容易陷入这样的问题中。
并且独自一个人很难从这些问题中走出来。为了不让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以多倾听患者的心声,不要让他们陷得太深。
这也是临床心理学博士和辅导员的工作目的。但是,如果家庭的辅导工作没有做好,那么病人很难跨越自己心中的恶魔。也许家人不能像专业人士一样给患者分析,但是可以告诉他们不要紧张、我们永远是一家人等,让患者的心情得到平静,这样支持着他们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没有支持自己,愿意倾听自己心声的家人,可以和自助小组中有相同境遇的人说,得到他们的支持也可以。在网上,有很多自助小组活动,可以查阅一下,参加一个适合自己的小组,互相倾诉自己的的得病经历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四:青少年抑郁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六:一连串失败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福音:氯胺酮快速抗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下):从上中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上):从上中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自然康复疗法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三:抑郁症治疗
- 渡过专栏:【世界卫生日】多维度认识抑郁症
- 渡过专栏:改变生活方式,摆脱抑郁困扰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二:如何追寻
- 渡过专栏:【喻东山专栏】之六:家属如何对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用积极社交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管理压力,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九:充足规律的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八:接触自然,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七:如何做到规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六:打破过度沉
- 渡过专栏:如何合理膳食减少抑郁症风险?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四:抑郁症有哪
- 渡过专栏: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抑郁症的本质
- 渡过专栏:抑郁症有哪些易感因素?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诊断标准
- 渡过专栏:精神障碍患者如何走出“旋转门”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应如何用药?
- 渡过专栏: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 渡过专栏: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 渡过专栏;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 过渡专栏: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 渡过专栏:如何识别抑郁症的征兆,防患于未
- 渡过专栏: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对待停药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省钱之道
- 过渡专栏;世界预防自杀日,你应该关注的问
- 渡过专栏:得了抑郁症有什么好处?
- 渡过专栏:亲身经历告诉你,科普抑郁症有多
- 渡过专栏:抑郁症不敢吃药?我来帮你打消疑
- 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
- 65%的创业者会得抑郁症
- 成人涂色书:可以治疗抑郁症?
- 对抑郁症的7个误解:你的关心可能会伤害他
- 抑郁症诊断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