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上一讲“社交关系”主题中,我们谈到,社交是保持我们身心健康的必需品:它可以打断或减少正在进行的过度沉思,代之于社交过程中的愉悦;它提供了绪疏导的通道,防止抑郁症状的产生和加剧;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交活动,我们可以再次确认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个人价值。
作为社交价值的延伸,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然要扩展到群体中人的价值关系。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社群,以及背后隐藏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什么样的社群值得追求?
人类基因的进化,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短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虽然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远不足以改变我们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的群居基因。小社群、职责明确、相互依赖才是与我们的基因需求相匹配的社交方式,其核心正是在于一个人在某个群体内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群体成员评判,和自我的评判应该是统一和谐的,这样才能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当这种社交方式已经不再是常态,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建立和维护。
现在社交圈子很多,需要具备以下特征的社群,才是我们要去寻求的:
◆ 存在某一或几个相同的核心特质。
◆ 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有真实的价值认同。
◆ 有实质性地分享和互动,提供成员自由表达的机会。
◆ 实现我们对他人的意义,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 重新诠释社会角色的归属定位,找到自己舒适的位置。
价值实现对于抵抗抑郁有什么作用?
从事自己喜欢、擅长,并认可其客观价值的事情,是最让人愉快的。但是,很多时候,正在从事的工作未必能提供这样的机会,紧密的社群却可以做到很好地补偿。
比如一些基于个人特长或者爱好的俱乐部,或者有着相似经历的支持群,追求同一公益价值的志愿者组织,有着相同信仰的团体,专业上的提升平台等等;也包括基于血缘关系、地域分布等有着天然联系的那些社群。这样的社群能提供大量社交机会,扩大交往人群;同时,也强化了因为社交活动而带来的愉悦感。
这样的社群因为具有明确的身份辨识度,哪怕是局部认同,在群内也还是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和自由;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社群活动还原了个人的真实需求和实际能力,使得自我价值的评判跟来自于外界的评判能够趋于一致。
我们注意到中青年群体是抑郁症患者的重灾人群,其中不乏成功人士。抛开来自于生活、工作的压力,缺乏对于个人定位和价值追求的思考是导致“空心病”的根源之一。而与之相关的焦虑、空虚、放任,进一步磨损了对生活、工作的热情,加剧了身心失衡,这也是抑郁的根源之一。
社群及其内部服务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再一次让我们审视自己的价值,呼应自己的需求,并且提供机会去践行和发生改变,最终打破恶性循环回归个人本位。
当然,社群不是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而且特定社群往往只是个人能得到肯定的一个方面。但社群的确是一条捷径,它不依赖于功利性评判,提供了社交活动,也提供了个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即使那些只有输出的公益性活动或者社区服务,参与者在真诚付出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个人效能和对于他人的意义,同样具有抵制抑郁的效果。
此外,如果你能把投入社群里的热情和喜悦传递到工作和生活中,或者从事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再或者转变对待工作的态度,重新体会工作的成就,你就有了更多维度的社交空间,最终给予自己更为全面的保护。
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与研究中心副教授,四川光华社工服务中心高级督导
◀扫描关注
注: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如需转载请私信【渡过】公众号。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