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张晓平是心身健康管理专家,多年来一直从爱的环境和大脑营养角度研究抑郁症问题。他认为,大脑活动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立与维护;神经细胞通过伸出神经突触构建成复杂的网络,这个过程需要蛋白参与。如果蛋白供应不足,神经突触缩回,将导致神经网络断裂,造成抑郁症。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抑郁症病因仍在研究探索中,尚无确切结论。本着开放和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公号刊发作者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现有治疗组合不能根治大脑异常
人一旦骨折,医生把断骨接上后,还要上石膏,避免断骨处受力。中国医生通常会建议病人多吃瘦肉、虾皮、骨头等含钙的动物食品。即使一切顺利,骨折康复也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
比骨折难康复的是腰肌劳损。因为人无法完全控制肌肉运动,而且腰肌还要控制上肢运动,即带伤工作,所以康复时间既取决于治疗和营养,也取决于人能否经常卧床休息。
如果内脏器官受损,比如肝炎、肾炎,不仅康复慢,需要长时间休息,而且摄入高质量的营养更会成为康复的主要方法。
相比之下,大脑的情况更为复杂,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脑异常不仅反映为不正常的意识思维情绪,还会产生各种躯体症状:从头痛、头晕、内脏疼痛、四肢涨麻,到全身肌肉懒散无力、僵硬抖动,甚至血液生化指标都会表现异常。
如果不是外伤或细菌病毒侵入,大脑通常会通过高质量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很快从异常调节到正常。但是如果人经常废寝忘食地紧张学习或工作,或成长在不幸福的家庭、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中,又因为贫穷或其他原因长期缺乏高质量的营养摄入,再被某个事情刺激而失眠,那么大脑就可能“突然”失去从异常调整到正常的功能。
西方精神医学假设大脑异常是某些微量生化物质(神经递质)的缺失或利用效果差有关,一直在探索用各种化学药物修正这些生化物质。一般来说,精神类药物的作用主要就分三类:一类是神经抑制剂,比如碳酸锂;一类是神经兴奋剂,比如百忧解;一类是影响大脑睡眠系统的药物,比如各种安定。
在精神类药物大规模应用之后,精神科医生一度认为药物完全可以取代心理治疗和咨询。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发现药物并不能根治大脑异常,只是缓解异常的程度或者用其它小的异常(副作用)替换令人难以忍受的异常。即使用物理电流刺激大脑干扰破坏神经网络,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现在流行“药物+各种心理疗法”。之前流行的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现在又有新的疗法出现,只是这些治疗组合依然不能根治大脑异常。
让大脑真正得到休息
而从另一个角度,根据当代神经科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人类所有的大脑活动和言谈举止都是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立和维护。神经网络是由上百亿个神经细胞连接而成,神经细胞通过伸出神经突触与其它细胞伸出的神经突触连接构建成复杂的网络。
神经突触的伸出过程需要蛋白参与。如果蛋白供应不足,神经突触会缩回,导致已经建立的神经网络断裂;如果人长期缺优质蛋白质摄入,肝脏无法合成出足够的蛋白质供应大脑,神经细胞不仅很难建立新的网络,已有的网络也会出现大范围甚至是不可逆的断裂,大脑异常的症状就出现了。
根据这个思路,建立新的和恢复已经断裂的神经网络,不仅需要时间和营养,还要减轻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减少其营养消耗。
基于神经科学对大脑异常的解释所创立的“神经-行为疗法”,有望帮助大部分精神障碍,包括常见的焦虑、抑郁、偏执、强迫,各种轻度中度幻觉,以及同时出现的其它系统异常完全康复。具体思路是:
1. 高质量的营养是基础。要摄入足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否则大脑异常难以能完全康复,回不到原来的学习和工作状态,更别提幸福的婚姻和亲密的亲子关系了。
2.大脑异常的出现不是好事,但是可以依靠爱把坏事变成将来的希望。如果青少年出现了大脑异常,父母需要反省自己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甚至还要反省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家庭的营养误区。成年人出现了症状,既要检讨自己的营养误区,也要主动改变自己和父母及配偶的关系。
3. 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让大脑真正得到休息。兴趣爱好可以让人专注于节奏可控的事情上,可以减轻来自记忆和外界的负面刺激。
4. 多做出汗的运动。运动提高心率和血压、消耗血糖,有助于大脑吸收蛋白质和脂肪。但是没有摄入足够营养的运动只是消耗。
精神类药物(抑制剂)和各种心理治疗的作用是减少大脑活动,降低营养消耗;精神类药物(兴奋剂)会让神经系统多消耗营养。如果人在服药期间睡眠极大改善,饮食恢复原来的状态,而且停止原来的学习或工作,那么3个月到6个月会有所康复。代价是承受药物的各种副作用。中医用碳水化合物补充一些植物蛋白,可以改善轻微的失眠症状,对于非常轻微的大脑异常有效果。
抑郁症属于大脑异常中比较容易康复的症状;焦虑症属于抑郁症之前的症状,更容易康复。只要有爱有营养,6个月到1年就能基本稳定恢复正常。
当然知易行难。绝大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会恐惧变化,他们因为长期缺营养导致唾液产生不足,嘴苦,不想吃喝。绝大部分人不爱吃鸡蛋、红肉、喝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大脑控制肌肉运动的部分功能减弱,导致咀嚼吞咽困难、行为懒惰。
营养强制摄入通常可以通过不同的烹饪方法是可以解决的。爱却需要人的悟性。没有专业人士的协助,没有爱的环境,人的大脑很难放松。这样的人在营养充足的前提下也能康复,只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康复过程的波动也更严重。
最后,焦虑抑郁症是完全可以康复的,但是需要时间。个人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家庭和环境需要创立一个包容、忍耐的环境。有些人在焦虑阶段就垮了。有些人克服和转化了焦虑,在抑郁阶段垮了。抑郁康复的过程必然要经过焦虑,所以必须要做好思想准备。至于人在抑郁状态下产生的各种如果自己和家人克服不了,可以寻求亲戚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作者为心身健康管理专家,家庭婚姻亲子关系治疗师,心理咨询师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你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