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先科普了一些抑郁症基本知识,而后更多从构建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角度,帮助大家远离抑郁、感受幸福。
前几篇讨论了健康的膳食、打破过度沉思、运动和自然阳光,这篇介绍睡眠对于情绪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提升睡眠质量的实务技巧。
睡眠是大脑自我修复的机会
先介绍一些跟睡眠相关的知识。
◆ 普通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一般是8小时,但因人而异;
◆ 睡眠缺乏的原因:生活节奏快,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虽然有预留的时间,但是分心、困扰于其他事情,不能及时入睡;
◆ 现代生活方式使得大家普遍睡眠缺乏。我们平均睡眠时间从100多年前的7个多小时,降到现在勉强6个小时;
◆ 光照和睡眠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露营者往往能体察到这一点。光照可以帮助我们调整人体生物钟,以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如果每天都准时睡觉,你就会比较清晰地接收到睡前半小时褪黑素发出的睡眠指令
◆ 睡眠缺乏体现出来的是活力下降,记忆力受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受限;长期睡眠缺乏会诱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
◆ 睡眠缺乏的人更容易依赖神经刺激,如咖啡因、酒精之类;或者活动刺激,然后进一步影响睡眠的质量,造成长期的睡眠障碍;
◆ 睡眠优先原则:保障睡眠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精力和专注力会因为睡眠质量提高而改善。
很多人对于睡眠都有直观体验:一个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马上就会出现头昏眼花、无精打采的症状。这里我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去解释,睡眠为什么重要。
睡眠,特别是深度睡眠,是大脑的自我更新、自我修复的机会。大脑的代谢方式跟人体其他器官不一样,白天它发布和反馈各种命令,假设这些命令行走的路是单行道,那么只有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这个道路空出来,才有修复和整理的机会。就好比我们周末打扫卫生一样,让大脑积存的废弃物得到清理,保持道路的持续畅通。
所以我们需要重视睡眠,一来使我们能够保持日常精力,完成白天的学习和工作;二来也可以警惕各类精神类疾病,以便及早介入,因为睡眠障碍往往是一个前兆。
最后回到我们的讨论主题:针对睡眠障碍的治疗,也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方面。规律睡眠不仅可以预防抑郁症,同时也是治疗手段之一。
提升睡眠质量的技巧
◆ 只将床用于睡眠,形成条件反射。避免床上看电视、玩手机等跟睡眠无关的活动(唯一的例外是性爱);
◆ 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逐步形成规律的睡眠习惯,戒除睡前焦虑,以提升睡眠质量;
◆ 保持同一时间上床睡觉;
◆ 不强迫自己入睡;
◆ 避免午睡(有午睡习惯的除外)。偶尔通过午睡来弥补前一晚的睡眠缺乏,会进一步破环睡眠规律;
◆ 夜间避免强光;强光会干扰大脑褪黑素的产生,最终影响睡眠;
◆ 避免咖啡因或其他引起兴奋的物质。咖啡因半衰期是4个小时,也就是说,8小时后还有1/4杯的咖啡因留存体内,干扰睡眠;
◆ 避免夜间饮酒。酒精会起到一定的麻痹作用,表面上看对入睡有帮助,但酒精并不能对大脑修复起关键作用的深度睡眠有效;同时睡前过多水分摄入,会造成额外多次的起夜,干扰睡眠。酒精作为成瘾性物质之一,还会逐步产生依赖,长期上会使得睡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丧失;
◆ 夜间将体温或室内温度适当降低;
◆ 避免将日间烦恼带到床上。睡前绝对是思维负性反刍的高危时间段,把困扰你的事向信赖的人诉说,包括伴侣、家人或者网络平台上的朋友。避免睡前过度沉思,把让你负性反刍的事写下来,然后停止;
◆ 上床前大脑里装满正面的人和事,对抗负性反刍;
◆ 把锻炼安排在睡前一小时;
◆ 做一些洗热水澡、喝温牛奶等对你有帮助的小事,形成良好的心理暗示。
上床以后:
◆ 可以回忆自己喜爱的电影片段,或者其他让你愉悦的生活场景;
◆ 回忆曾经让你感觉放松的场景,沙滩、树林;
◆ 渐进的肌肉放松法:松弛、紧张、再松弛、再紧张……
◆ 横隔膜深呼吸法: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相信吸气时全身充满氧气和能量,把烦恼随着呼气释放到体外;
◆ 倾听自然声响或其他放松音乐。如果很难产生好的想象,那么辅以音乐可以舒缓情绪、触发想象的空间
如何进行专业睡眠治疗?
前面讲的是一些改善睡眠、形成习惯的小技巧,但是真正的睡眠障碍是需要找出病症,然后进行专业的治疗的。治疗方案大体分为三类:
■ 药物治疗。也包括一些补充剂,比如褪黑素等。
■ 行为治疗:通过一定周期的行为矫正,形成睡眠规律和条件反射。
■ 心理治疗:运用放松技能,消除睡前焦虑,排除其他导致睡眠的心理因素。
睡眠治疗必须依赖准确的诊断和专业的治疗,是一个独立的实务领域,在此不做更详细的介绍。本系列强调的是依靠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来自我管理、远离抑郁,所以推荐采用自然平衡的方式来改善睡眠质量。
比如,我们在上一讲“光照”中,提到过利用自然光照调节生物钟以改善睡眠,在此做一个简单回顾:
◆ 晚睡型:醒来立即接受30分钟的光照;保持相同的起床时间;逐渐减少到15分钟;同时避免傍晚时的光照(利用墨镜)。
◆ 早睡型:傍晚睡前5小时接受30分钟光照,同时避免早上的光照。
◆ 片段型:睡醒后等上一段时间,再进行30分钟的光照。
◆ 健康型:每天早上接受15分钟光照。
◆ 如果个周内生物钟没有调整好,或者睡眠质量没有得到改善,可以加长光照时间。
◆ 治疗期间,如遇阴雨天,需要加长室外光照时间。
本文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与研究中心副教授,四川光华社工服务中心高级督导。文章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