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精神健康讲座。互动交流阶段,一位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抑郁症对人有好处吗?”
我肯定地回答:“有好处。”
我的回答是真诚的。这既不是出于辩证法“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说辞,也不是为鼓励而鼓励的“心灵鸡汤”,而是我真切感受到,抑郁症对人生、对生活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提升。
抑郁是对人体的保护,提醒你修复身体
什么是抑郁?很多人会列举出一系列症状:悲观、呆滞、低落、自我贬低、思维迟缓、运动抑制,等等。病情严重时,患者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干不了,连刷牙、洗脸的生活能力都丧失了。
但这一切不过是表象。深入到内核,我们看到:抑郁的本质是人体启动的自我保护。
人的生命能量是守恒的。当你过度使用自己,透支生命,天长日久,便会积劳成疾,体力、精力逐渐流失,终于不能承受。这时,身体便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强制休息,减少消耗,节约能量——这就是抑郁。
正因为此,很多抑郁症患者在病程中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侵袭的防御方式。这并非主观意愿,而是生命的本能选择。
回顾我自己,是在2012年春天爆发抑郁的。事后回忆,至少在此三年前,就开始有睡眠障碍,从入睡困难、早醒,到睡眠碎片化,终至彻夜不眠。但我却对这个警号充耳不闻,听任情况恶化,直到身体全面崩溃。这时,才发现身体累积的故障实在太多,只能亡羊补牢,爱惜身体,努力求治,一次性修复所有问题。
人体是一台机器。机器尚需加油、维修,何况乎人?但很多人都不知善待身体,带病维持运转。《红楼梦》里警告世人“身后有余忘缩手”,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好在“眼前无路想回头”,利用抑郁,修复积累的伤痛,便可轻装上阵,继续自己的人生——这是抑郁的第一重好处。
抑郁是人生的停顿,让你借机修复心灵
身体需要善待,心灵也当如此。
人的健康分两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相比于身体,人们对精神更加忽视。很多人都会定期体检,可曾听说有人去“心检”?而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良情绪在逐渐累积。可以说,当今社会,谁也不敢断言自己的精神健康毫无问题。
但是,多数人对于自己的精神状态缺乏监测。只有当精神问题集中爆发时,才会痛定思痛,审视自身。
通常情况下,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坚硬的外壳,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很难深入其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等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让你猝不及防,骤然陷入人生最低谷。这时,所有的虚荣、粉饰不得不被剥去,你才有可能直面现实,直面内心,用手术刀解剖自己,梳理人生成败得失,重建自己的精神结构。
回顾我自己,工作20多年来,一直快速运转,总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从未有过完全放下心来的时候。每次都对自己说,“等忙过这个阶段,就可以安心休整一下了”。但这样的机会始终没有到来,直到抑郁爆发,才不得不停下脚步,审视、盘点自己的人生。虚荣、顾忌、焦虑、内疚、压抑、委曲求全……种种尘封的负面情绪被一一打开,暴晒在阳光下;和修复身体同步,精神世界也被清理,如同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抑郁症或者双相,其实是精神力量整合的一个契机。好比从自己抽身而出,从高处来直面自己,俯视前后左右、过去将来。这样就能把自己解放出来,能够更真实、更从容地与世界交流,与自己合作。
抑郁提高你的承受能力,让你更加强大
提起抑郁症,有这么一个冷酷的数据:中国每年有约2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自杀和自杀未遂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抑郁症是自杀率是最高的。古语道:“千古艰难唯一死”,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面对死亡如此义无反顾、去意坚决?
原因很简单:因为抑郁症带给人的痛苦过于深重,很多患者都形容自己“生不如死”。
我在《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中写道,抑郁症患者除了躯体经受着折磨,“更深重的痛苦是快感阻断。当发展到重度抑郁阶段,属于人类的所有快乐,各种欲望,统统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绪极度低落,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对于他,人生不再是新鲜和快乐的旅程,而变成痛苦的炼狱。”
所以,抑郁症患者选择自杀是可以理解的;而在另一方面,咬牙挺过了抑郁的人,都是承受能力很强、或是高度理性的人。
这就是抑郁的第三重好处:它提高了人对于痛苦的承受能力。
一位抑郁症患者对我说:“连抑郁症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痛苦不能承受的?”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很多抑郁症患者,他们意志坚强,百折不挠,遇到再大的难关,也泰然自若。用他们的话说,叫“百毒不侵”——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强大?
抑郁让你更能领略生活的美好,感恩人生
正因为承受过炼狱般的深重痛苦,每一个从抑郁中挣脱而出的患友,都会有“重获新生”的感受。
很多抑郁症患者病愈后,甚至在疾病间歇期,对幸福的感知度都会很高。常人眼中熟视无睹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上帝的恩赐与非凡的美好。因为对苦难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名利也会淡泊很多,知道什么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
还有一位患者给我留言:“我也曾走在黑暗中,痛苦、挣扎、麻木都有……不过我冥冥中感觉到,能有资格面见这种黑暗的我们,也是上帝的宠儿,这些迷雾之后有一种超脱外物的引力,不可名状。我们在体验者众人不能拥有的体验。且行且珍惜吧。相信最后的结局,都会是我们想要的。”
通过内心的体验和观察,我倾向于认为:抑郁症的经历,也许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让人更乐观,更超然,更宽容,更慈悲。“因为痛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这就会让他比常人生活得更加快乐和幸福。
所以,每一位抑郁症患者,不必悲观,不必自卑,更不要把自己打入另册。有一句话说的好:“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必然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在努力治疗的同时,也坦然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地生活吧!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