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最核心的特征,是心境或者情绪的异常不稳定性。包括过度高涨、过度低落或者过度频繁的转换。
多数双相障碍患者有一个特点:病情的波动和季节有一定的关系。有观察称:躁狂好发于春季,抑郁好发于秋冬时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此时是否期间需要加大药量?应如何预防春秋季节发病?药物的副作用是否会随着服药时间的不断加长而慢慢减弱?
我是这样理解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人类又是在地球上进化而成,因此我们首先要遵循太阳系的规则,其次要遵循地球上的规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有四季之别,我们的情绪就可能受此影响。一年之内,春秋季节温差较大,日照时间有巨大的改变,双相患者的情绪就可能据此出现波动;而在足量药物的治疗下,这种波动的可能性或程度就会比较小。
那么,如果患者病情随季节波动,是不是需要加药?
我认为,第一步先追求给病人治愈,具体做法就是持续地治疗,直至把病人的病治好。这个目标不仅要求医生正确的治疗策略、方案和药物,还需寄希望于病人完全遵从医嘱。我会以比较大的药物剂量治疗,让病人症状完全消失,在这基础上让病人社会功能尽可能多地恢复,尽可能回归社会。如果患者回到正常人行列里面,复发风险就很低了。
双相用药核心治疗药物是心境稳定剂,因为我们必须把躁狂和抑郁转换频繁的状态拉平、拉缓。所以核心治疗是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盐、碳酸锂、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等,改善心境的大起大落。在此基础上再去治疗其他问题。
如果病人波动频繁,治疗难度大,靠单一的心境稳定剂都不能比较快地控制,那么临床实践上主张联用抗精神病药,作为心境稳定剂的辅助性治疗,这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和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都要好。
根据本人治疗双相障碍的经验,只要第一次治愈,病人即便再发病,经过短期治疗后,也很快可以回归正常状态。这证明第一次治愈是如此重要。
有人说,用药会有副作用,比如服药后肥胖怎么办?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跟剂量是相关的,剂量越大,相关副作用就越明显。
精神科有不少药物有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在治疗期间,我会尽可能规避这种风险。但是跟治愈疾病这个目标相比,我会两害相权取其轻,把治愈疾病作为第一目标。如果这个治疗对病人是终生获益的,即使会增加体重,我也会毫不犹豫选择终生获益治疗。不管药物的副作用有多严重,在疾病治愈后,调整或者停药后,那些副作用都不是副作用,最终都会消失的。
有一种现象,比如说病人体重增加,那么实际上是间接降低了体内的血药浓度,相当于药物剂量减少,这个副作用也会减轻。当然我们最希望病人用药时间越短越好,尽快治愈,争取尽早将药物剂量减下来。但患者不要自己调药,自己调药带来病情波动,代价太高了。
如果双相障碍患者得了其他重症病,应如何配合进行适度治疗?后期如病情不受控制会有什么情况出现?有什么处理方法?
如果双相障碍患者得了其他躯体严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个时候就需要与内科医生配合治疗。要考虑精神科用药与其他专科药物是否有冲突,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精神科医生对自己使用的药物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是了解最多的,所以如果精神科医生认为该药物不适合用的,会想办法换掉。
所以,如果有其他重症疾病,要第一时间与精神科医生反馈,让精神科医生评估其风险,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法替代,还可换做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内的物理治疗。
此外,在治疗当前疾病发作的同时,也要重视改善患者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改善后,人承受痛苦的能力会显著增加,即使出现精神应激、不良刺激也不容易陷入抑郁。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本人的公众号上《精神障碍的治愈之路》这篇文章,治愈精神疾病有四个标准:心境稳定;心情快乐;行为积极;社会适应良好,社会功能恢复。
达到这个治愈标准后,即便春天和秋天出现季节变化,也很少复发。假如这个病人真的足够好了,甚至都可以完全停药,即使偶尔有波动,也可以扛过去;如果扛不过去再重新治疗,也会逐渐好转的。
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苗国栋医生个人工作室主诊医生。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你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