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看抑郁

  张欣,著名作家。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卫生员、护士、文工团创作员。1984年转业。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现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对于陌生的领域,我总怀有敬畏之心,不敢随便发言。就目前来说,人们更关心生命的状态和质量,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说一点自己的感受,并非科普,不严谨也请见谅。我感觉许多人对于抑郁症的描述和解释基本是恐怖体,说得实在吓人,仿佛不想跳楼就不是病。但我认为,抑郁与症之间存有好大一段距离,通常出现躯体障碍又查不出任何原因,就有可能是精神心理方面导致了身体上的不适,看大夫,吃药是一定可以好的。就如感冒、发烧、肺炎等,不见得一发烧就是登革热,一有炎症就是埃博拉。抗郁志士可能病得重一些,话说得更饱满更有力量,但请千万别被吓着。大部分人皆是小情况,拖着反而不好。

  其次就是抑郁和心态、境界并没有太大关系,富人穷人,心大心小,乐观悲观的人都有可能出现状况。这是因为长年动脑、忙碌、劳累与或多或少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时就吃不下、睡不着了,出现心脏病、胃病等症状,但是又没有器质性病变,然而身体就是不舒服,影响正常生活。尤其是产后抑郁,身体大调整后需要安抚和治疗一下,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大可不必狂灌鸡汤,或者用鸡汤教化别人。老实说,大道理谁不明白?

  好吧,我承认自己前段时间身体不妥,人也暴瘦,疑似胃的问题,但最终确认为躯体障碍,服了心理科的药物才好。此事我讳莫如深,无法坦陈,但是不说出来,这篇文章就没说服力,而我还是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过滤信息的本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未来的规划。

  所以,对于貌似复杂和可怕的事情,首先要有清晰和正确的认识,不要过度联想,导致讳疾忌医。我有个朋友,患了十多年的失眠症,半夜数绵羊到天光,却死也不去看病,生怕被扣上什么帽子,永世不得翻身。还有一个朋友,她认为自己一定有乳腺癌,查不出来,但她仍坚持怀疑是医生的水平不够。

  有些观念一定要改变,个人修行和身体有病是两件事。有病就看,就像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天黑就开灯,寂寞了找团聚一样自然,不必仰望星空。修行则是一生的功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者消沉,或者膨胀,或者目中无人,或者谦卑平和,都是我们自省的结果,都是碰壁、摔跟头、众叛亲离之后的深刻反思,导致一生都在成长,都在领悟抑或是醍醐灌顶。[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