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抑郁三种症状特征
在我的患者中,有不少是中学生。他们的症状,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懒、厌、怕。
一是懒。懒有三个级别:轻度是启动困难,打开作业本,作业没难度,握着笔,就是不想做。真正动起来也还好;中度是坚持不下去,作业做了一点就不想做了,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重度是心情不好,作业完不成也着急,就是不想去做,挨一会是一会,希望通过休息能恢复体力,但怎么也恢复不了。
如果你以前精力充沛,现在却容易疲劳,不堪重负;也没熬夜,睡睡眠时间不少,起床后还是不解乏——就要考虑是不是病了。
正常人早晨起床后,是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时候。如果你早晨一醒,却不想动,傍晚倒反而好一些,那就要问自己:对事物还有没有兴趣?假如以往你感到快乐的事情,现在却索然无味,就要考虑是不是情绪抑郁了。
二是厌。如果你在班上的成绩不算差,却日益厌烦功课,其实是兴趣减退。你的厌烦只是为兴趣减退找一个解释,其根子是情绪抑郁。
三是怕。如果你在班级学的还不错,但自认为一塌糊涂。考试成绩还是中上等,但坚持认为自己没学好,这是谦虚?不是。是对自己从严要求?不是。——这是自信不足,继而产生了焦虑。焦虑的根子是自信不足,自信不足的根子是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评价过低的根子是抑郁情绪。
如何看待抑郁情绪?
如何看待情绪抑郁?其实,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哀”就是情绪抑郁。抑郁情绪不一定是病,你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包括写检查),心情不好、沮丧,这是正常的,甚至是积极的。因为这样才能改过、进步。
但抑郁情绪不能过头。不能因为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就觉得再也没脸活在世上,只有自杀才能逃避。如果抑郁到这个程度,就过了头,是有害的。再如,被老师批评过一次,事过几年,这件事还像昨日发生的一样,时不时在脑中闪现,不能摆脱。这种抑郁也过了头,是要重视并处理的。
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愉快的事情上,对弥补既往的遗憾无益,又吞噬了当前的宝贵时间。古人云:“雁过寒潭,雁过而谭不留影,风来疏竹,凤过而竹不留声。故事来而心始见,事过而心随空。”意思是麻烦来了,就应对;麻烦过了,就不再想。这是一种哲学的达观。如果你能做得到,说明你的抑郁情绪很轻,不必看精神科医生。
相反,假如沉浸在抑郁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躯体症状,乃至于产生自杀想法,那就必须求助精神科医生了。
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觉察
对中学生来说,精神疾病多数是抑郁症,少数是混合性抑郁。
轻度抑郁可能是隐藏的,而且今天没有抑郁情绪,明天可能有,故最能监测学生情绪的是他们自己。
当他们体验到抑郁情绪时,不知道其危害性,不知道怎么解决,会一直熬着,希望能自发缓解。假如越来越重,就更不会主动求助,结果是往自杀的方向越走越近。
据我了解,中学生中有20%想过自杀,6.5%为自杀做过计划。这个比例大大高过普通人群。故我们每看到一个中学生自杀死亡,实际上还有10个人已经实施过自杀,还有650人做过自杀计划,2000个人想过自杀。
如果一位中学生精疲力竭,以致跟不上学习进度,说明抑郁情绪达到了中度;如果抑郁情绪到了坚决不肯上学,反复在想自杀的阶段,或为自杀做准备,说明抑郁情绪达到了重度,必须予以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
对于以懒为主的抑郁情绪,用氟西汀足量治疗,大约14天就能见效。当然,医生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药物治疗。
平日,学校能教孩子们的就是让他们学会分辨:什么是抑郁情绪?到了什么程度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通过科普宣教,让孩子们能够自我觉察抑郁情绪,知道何时该向精神科医生求助,这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本文为喻东山医生旧作,授权“渡过”改编,发表前未再审阅。如有错讹,由编者负责。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