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焦虑就像疯狗 不赶走只会让情绪更糟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大约四分之一的人会在人生某个阶段中出现心理问题。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专家指出,战胜抑郁焦虑其实是一场与自己的“心理”的对决。
问自己三个问题找到内心平衡点
抑郁焦虑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为何会产生压力?百度对“心理压力”的定义是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姚贵忠教授对此解释:在心理学界有一个“ABC理论,外界的刺激通过内心系统形成情绪和行为的反射,当遇到外界压力时,人都会出现很多情绪,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情绪本身和行为都会加重压力。压力下如何产生了不良情绪,实际上取决于对压力的感受和态度。”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也认为,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内心冲突和心理障碍,所以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人一般内心都很痛苦。
如何让内心平衡,减少冲突?专家建议:一个人无论碰到多大困难,都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往往很多人会纠结于既想做这,又想做那,结果重要的事没做,继而自责,后悔,最终破坏内心平衡。姚贵忠指出,“我们只要想清楚最重要的事,然后集中精力完成它,其他事情按顺序往下进行即可。”
“我能做什么?”当遇到纠结和压力时,人们通常只有三个选择——改变、接受和离开。“接受”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被动接受,也就是常说的“忍”,但是情绪是本能反应,压制越多,反弹就越厉害。而理想中,最好的方式是“主动接受”,即我高兴的接受。当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时也可以选择放弃。“要么改变,改变不了的事就接受,做不了的事就高兴的接纳,再不行就离开。其实想明白这几个问题,这些都不是事。”姚贵忠教授认为,如果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一致的,就可以实现内心和谐。无论是大到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选择、婚姻选择,还是小到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都可以用这三个问题与自己对话,从而找个解决方案。
此外,杨甫德教授还建议更多的培养情趣,通过其他途径来分散、疏导压力,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唱歌、购物、喝酒、运动、做手工等。
严重焦虑情绪要及时就医切莫讳疾忌医
“抑郁焦虑情绪出现之后,如果我们放任它的存在,它就会像疯狗一样,不停冲你嚷嚷,致使你的情绪越来越糟糕。”杨甫德教授形容焦虑抑郁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现在认为抑郁症是个慢性迁延症,一旦缺乏有效干预和治疗,就会不断恶化,甚至会出现严重精神障碍,同时还会伴随各种躯体不适,最严重可导致自杀。
但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由于对抑郁症识别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很难在早期自我评估和判断中发现是否患有抑郁症,等到症状严重后才选择就医,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姚贵忠教授表示:“随着PHQ-9/GAD-7/PHQ-15量化评估工具的推出,识别抑郁焦虑不再是难事。如果我们觉得最近情绪不佳、身体不适,又不能确定是否是抑郁焦虑的时候,可以使用PHQ-9/GAD-7/PHQ-15三个简单便捷、可靠的自测量表工具,帮助我们及家人、朋友快速识别情绪问题,正确评估与及时调整,以更早判断病情,积极就医。”
另外,对于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并没有严格按照医生叮嘱规范用药。主要是患者对药物治疗抑郁焦虑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忌讳”药物治疗,担心药物成瘾、戒断反应等副作用,或者认为抑郁焦虑难以彻底治愈,即使症状减轻了,总感觉回不到病前的状态。
杨甫德教授对此表示:“抑郁焦虑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在药物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使用抗抑郁剂,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便停药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及焦虑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容易复发。主要原因就是抑郁症患者没有按要求进行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伴随睡眠困扰、疲乏等残留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转为长期难治愈的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抑郁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和建议,即使在首次抑郁症发作治愈后,应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选择去除抑郁症状更干净的药品”姚贵忠教授指出。
来源:搜狐健康
问自己三个问题找到内心平衡点
抑郁焦虑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为何会产生压力?百度对“心理压力”的定义是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姚贵忠教授对此解释:在心理学界有一个“ABC理论,外界的刺激通过内心系统形成情绪和行为的反射,当遇到外界压力时,人都会出现很多情绪,从而导致各种各样的行为,情绪本身和行为都会加重压力。压力下如何产生了不良情绪,实际上取决于对压力的感受和态度。”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也认为,没有矛盾就不会有内心冲突和心理障碍,所以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人一般内心都很痛苦。
如何让内心平衡,减少冲突?专家建议:一个人无论碰到多大困难,都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往往很多人会纠结于既想做这,又想做那,结果重要的事没做,继而自责,后悔,最终破坏内心平衡。姚贵忠指出,“我们只要想清楚最重要的事,然后集中精力完成它,其他事情按顺序往下进行即可。”
“我能做什么?”当遇到纠结和压力时,人们通常只有三个选择——改变、接受和离开。“接受”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被动接受,也就是常说的“忍”,但是情绪是本能反应,压制越多,反弹就越厉害。而理想中,最好的方式是“主动接受”,即我高兴的接受。当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时也可以选择放弃。“要么改变,改变不了的事就接受,做不了的事就高兴的接纳,再不行就离开。其实想明白这几个问题,这些都不是事。”姚贵忠教授认为,如果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一致的,就可以实现内心和谐。无论是大到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选择、婚姻选择,还是小到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都可以用这三个问题与自己对话,从而找个解决方案。
此外,杨甫德教授还建议更多的培养情趣,通过其他途径来分散、疏导压力,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唱歌、购物、喝酒、运动、做手工等。
严重焦虑情绪要及时就医切莫讳疾忌医
“抑郁焦虑情绪出现之后,如果我们放任它的存在,它就会像疯狗一样,不停冲你嚷嚷,致使你的情绪越来越糟糕。”杨甫德教授形容焦虑抑郁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现在认为抑郁症是个慢性迁延症,一旦缺乏有效干预和治疗,就会不断恶化,甚至会出现严重精神障碍,同时还会伴随各种躯体不适,最严重可导致自杀。
但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由于对抑郁症识别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很难在早期自我评估和判断中发现是否患有抑郁症,等到症状严重后才选择就医,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姚贵忠教授表示:“随着PHQ-9/GAD-7/PHQ-15量化评估工具的推出,识别抑郁焦虑不再是难事。如果我们觉得最近情绪不佳、身体不适,又不能确定是否是抑郁焦虑的时候,可以使用PHQ-9/GAD-7/PHQ-15三个简单便捷、可靠的自测量表工具,帮助我们及家人、朋友快速识别情绪问题,正确评估与及时调整,以更早判断病情,积极就医。”
另外,对于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并没有严格按照医生叮嘱规范用药。主要是患者对药物治疗抑郁焦虑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忌讳”药物治疗,担心药物成瘾、戒断反应等副作用,或者认为抑郁焦虑难以彻底治愈,即使症状减轻了,总感觉回不到病前的状态。
杨甫德教授对此表示:“抑郁焦虑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在药物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使用抗抑郁剂,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便停药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及焦虑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容易复发。主要原因就是抑郁症患者没有按要求进行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伴随睡眠困扰、疲乏等残留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转为长期难治愈的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抑郁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和建议,即使在首次抑郁症发作治愈后,应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选择去除抑郁症状更干净的药品”姚贵忠教授指出。
来源:搜狐健康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喻东山专栏】之十二:混合性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四:青少年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福音:氯胺酮快速抗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下):从上中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上):从上中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自然康复疗法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三:抑郁症治疗
- 渡过专栏:【喻东山专栏】之九:中学生抑郁
- 渡过专栏:【世界卫生日】多维度认识抑郁症
- 渡过专栏:改变生活方式,摆脱抑郁困扰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二:如何追寻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用积极社交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管理压力,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九:充足规律的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八:接触自然,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七:如何做到规
- 渡过专栏:抗抑郁“三问”法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六:打破过度沉
- 渡过专栏:如何合理膳食减少抑郁症风险?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四:抑郁症有哪
- 渡过专栏: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抑郁症的本质
- 渡过专栏:抑郁症有哪些易感因素?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诊断标准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应如何用药?
- 渡过专栏: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 渡过专栏: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 渡过专栏;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 过渡专栏: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 渡过专栏:如何识别抑郁症的征兆,防患于未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省钱之道
- 渡过专栏:得了抑郁症有什么好处?
- 渡过专栏:亲身经历告诉你,科普抑郁症有多
- 渡过专栏:抑郁症不敢吃药?我来帮你打消疑
- 渡过专栏:抑郁将你拉进黑暗,只是为了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