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郁症,就是这样》的作者李子玉,被抑郁症折磨了十多年。她与前夫离婚后,患上了抑郁症,那时是1992年,之后,抑郁症三次复发,她也三度自杀。2001年,她与李欧梵教授再婚,这段幸福的婚姻,竟又为她带来了第四次、甚至几乎是第五次抑郁症!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李子玉的内心发生了什么问题?抑或是命运给她开的一次又一次惨痛的玩笑?
2013年3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当忧郁病遇上佛陀”这个讲座中,夫妇俩就一问一答地,向听众们剖析了李子玉患病与复发的来龙去脉,还有她如何与佛陀相遇,从此让她的心安顿下来……
李子玉形容自己,自小已是一个充满忧郁情绪的小女孩,因自小父母离异,她与外婆一起生活,偏偏外婆又重男轻女,对她很是严厉,形成她内向、敏感、压抑的性格,即使有什么不如意,也不敢向外争取,都是自己“收收埋埋”。
她与前夫,一向被朋友们视为“金童玉女”,但其实婚姻生活一点也不快乐;离婚后,她不愿面对这事实,只是不断自责“为何自己这么失败”;即使离婚已十年,还是没有跟同事说,每星期还为前夫煮饭,放不下自己是别人太太的身份。
这种执著,只有带来更多苦痛。难怪一离婚,她就得了抑郁症。
这时,坐在身旁的李欧梵教授问她:“那我也不明白,你与我再婚,不是很快乐吗?为什么抑郁症又复发了?”
李子玉说,她在再婚前两年已停药,也以为自己复元了。婚后,她随李欧梵到了美国波士顿,却无法适应那边的寒冷天气,加上在彼邦朋友不多,又要面对新生活带来的种种无形压力,而催化点则是收到妈妈癌症复发的消息,令她足足一星期睡不着觉。
当时,她有朋友问了她一句:“你是否认为自己不值得这么快乐呢?李子玉心头一震,原来,来得太突然的幸福,也把她杀个措手不及,内心产生许多不安全感,诱发焦虑。
她回到香港看中医。恰巧那位中医的诊所里播放着梵音,桌上放着西方三圣的塑像,她望着塑像、听着梵音,骤然间,整颗心似安定下来。服了三天中药后,她能够入睡了,且情绪得到提升,本来有抑郁症的人老大不愿与朋友联络的,她也开始愿意找朋友。
李子玉自小是基督徒,还已受洗,以往她以为佛教就是不断去拜佛,但她开始真正认识佛教后,发觉佛教并非一个导人迷信的宗教。反而,佛教赋予她一种安心、舒服的感觉。她说:“我决定信佛。”然后,开始跟信佛的朋友去禅修。
不过,抑郁症却未完全离她而去。
约三四年前,她又经历了一次轻微的复发。那时,她已出版了《忧郁症,就是这样》一书,还以为自己已完全康复。原来那年,李欧梵教授打算离港到台湾的大学执教两年,就是这个决定,再次触发李子玉的慌乱。她又开始失眠了,犹幸,今次她懂得开放自己,马上找朋友一起分析问题。
“其实,每人的内心总有许多深层的焦虑,平时没有抖出来,所以毋需面对,但这些焦虑其实一直困扰在心底,没有消失,一有机会触碰到,便会发作。”李子玉说。
她与朋友一起分析自己的焦虑源头,才发觉,她的不安在于害怕人生的转变。心底里,她害怕比她年长十多年的李欧梵教授一旦离开人世,她会不知如何是好。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大概就是每个人都挥之不去的内心隐患吧!
学佛后的李子玉,运用了圣严法师的“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去解决问题。
首先,她老实地面对了,面对自己的忧虑根源;然后,她接受人生就是无常,人无法避免“生老病死”这个事实;她的处理是,反正难免两脚一伸,不如想想人生在世,自己到底有些什么想做呢?着手处理后,就把这个心结放下。
李欧梵教授说,中国人一向忌讳谈“死亡”,因此不愿面对。当时他们就很具体地谈论了“身后事”的问题,包括立遗嘱啦,如果其中一人先行离世,那另一个人怎么办啦,细致到连有些什么电话该要打也谈论了。
李教授还很坦然地说出了他的自我反省。与李子玉结婚时,他只是单方面地认为“妻子一定要跟自己住”,就把她带到美国去。他说这是“小男人主义”,没有想过妻子是否适应当地的生活文化。到三四年前李子玉再发病,也是由于他突然又说要到台湾去,好像把她的生活再次“连根拔起”。所以他感慨,自己身为知识份子,反更容易“自以为是”,变得对妻子的感受“后知后觉”。他笑说做人也要“活到老学到老”,妻子的病令他的“人生智慧也迈进一步”!
李子玉认为自己比平常人更易焦虑,大概就因为“心不能安”。所以她感觉佛教思想对她的最大帮助,就是能使她“安心”。“心念最重要……”她说:“就如橡筋拉得太紧也会断掉,情绪病的发作,也无非是因为神经拉得太紧而已。”
所以,她学习了不少舒缓神经的技巧,通过慢慢地修练去“安心”。她禅修、深呼吸、跑步、找人倾诉、用笔写下感受、吃有营养的食物、晒太阳……最近她还从台湾学会了“梅门平甩功”,夫妇俩一起练习。李子玉极力推崇这平甩功,勉励大家要坚持锻炼。不过,不要边练边看电视,但不妨播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来伴随练习,这样还可以练习专注、练习活在当下!
原来,安心的其中一个方法,还包括把身体练好。“气血不通生百病。”被抑郁症折磨十多年的李子玉,也久病成医了。
李教授还应妻子之命,即场向观众示范呢!这位曾在哈佛大学执教鞭、名闻中外的学者,如今对妻子倒是言听计从。李子玉想说的话题,他就让她说,李子玉不想讲的,他就奉命回答;看他们夫妇俩一唱一和的合拍模样,难怪连白先勇都说他们:“好像两人本来就是天生一对,应该互相依靠在一起”。李子玉也承认,与李欧梵再婚令她有了很大改变。在前一段婚姻里,她只管做前夫背后的女人,一旦离婚,遂缺乏了自我的身份认同。但李欧梵却不断鼓励她“要做回自己”,令她感到自在、没有压力。原来,人最重要是“自在”,自在,心便能安。
原来,李欧梵教授是蛮乐观的。有观众问他说,照顾妻子的忧郁病,他是不是很辛苦难受。他只是轻轻地说:“是不容易,但也过来了。”他“把很多事情当一个过程”去看待,而不会耽溺在愁苦的情绪中。
听他们夫妇俩的对谈,那份坦诚实在令人感动。许多人都走过人生的崎岖不平路,但不是很多人愿意诚挚地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李子玉说,现在的她感觉很幸福、很幸运,因此,更要想想如何去帮助有相同经历的人。
这份度众生的心,实实在在地与佛陀相遇了。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四:青少年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福音:氯胺酮快速抗
- 渡过专栏:抗郁18般兵器,你选哪几种?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下):从上中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上):从上中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自然康复疗法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三:抑郁症治疗
- 渡过专栏:【世界卫生日】多维度认识抑郁症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一:精神科为何
- 渡过专栏:改变生活方式,摆脱抑郁困扰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二:如何追寻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用积极社交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管理压力,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九:充足规律的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八:接触自然,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七:如何做到规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六:打破过度沉
- 渡过专栏:如何合理膳食减少抑郁症风险?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四:抑郁症有哪
- 渡过专栏: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抑郁症的本质
- 渡过专栏:抑郁症有哪些易感因素?
- 渡过专栏:人类对于疯狂的不安与恐惧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诊断标准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应如何用药?
- 渡过专栏: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 渡过专栏: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 渡过专栏;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 过渡专栏: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 渡过专栏:如何识别抑郁症的征兆,防患于未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省钱之道
- 渡过专栏:得了抑郁症有什么好处?
- 渡过专栏:亲身经历告诉你,科普抑郁症有多
- 渡过专栏:抑郁症不敢吃药?我来帮你打消疑
- 渡过专栏:有种家庭暴力或是精神分裂
- 渡过专栏:与父母和解,其实是和自己的过去
- 渡过专栏:性侵案例的心理治疗思路
- 全国抑郁症援助地图
- 65%的创业者会得抑郁症
- 成人涂色书:可以治疗抑郁症?
- 对抑郁症的7个误解:你的关心可能会伤害他
- 抑郁症诊断治疗新进展
- 考考你,谁是抑郁症病人
- 我说社会:朋友得了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