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的基本防治知识所知甚少, 由之使得人群中抑郁症患者的未治率居高不下。因此,面向社会大众,广泛宣传和普及抑郁症防治知识,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常规任务。开展此类健康教育,不仅是整个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提高我国社会人群的心理素质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3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确立了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针——预防。其中明确规定:政府、单位、家庭等都有“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活动”的义务和责任。通过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团体广泛宣传,引起大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增进预防为主,预防胜于治疗的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1. 自我预防,保持精神健康
尽管抑郁症的病因至今未明,但还是有一些措施对抑郁症的预防有益。抑郁症的自我预防是保持精神健康的一些方法。就像我们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身体疾病
1)让自己睡个好觉
失眠,是抑郁症的一个最危险的预测因素,长期的失眠的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很高。都市人群工作、生活压力大,睡眠质量普遍偏低。应戒除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证健康高质量的睡眠,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2)多到户外活动
昼夜颠倒、宅在家里、一刻不离电脑或游戏,是现代一部分人长期的生活方式,这会导致患上抑郁症的机率增加。适度的户外运动是预防抑郁症的天然药物,跑步、游泳、旅行、健身,甚至仅仅是晒晒太阳,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身心健康。
3)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每个人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及恢复能力都不一样。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建立自己的一套心理调节方式。比如唱歌、聚会、做义工等等。每个人疏解内心压力,释放情绪的方法都不同,无论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抑郁症。对容易抑郁的人或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的人而言,在压力大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个好办法。
4)寻找一些精神寄托
当人们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时,信仰可以令人坚定,面对痛苦的绝境时痛苦要小得多。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人很脆弱,很有限,所以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寄托。即使你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适当尝试接受一些宗教思想,或进行一些宗教活动、冥想、禅修等。这可以对心理因素导致的抑郁症起到一定的防控作用。
2. 及早干预,更易治愈
早期精神异常很可能是抑郁症的前驱症状,只是由于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及家属忽略,在很多医院也容易误诊,耽误最有利的治疗时机。因此要注意关注自己和家人的精神状况,进行早期精神异常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无论是自己,或是身边的朋友, 若是发现有抑郁症的倾向,不要过分忧惧,保持良好心态,及早接受正规治疗,大部份抑郁症患者都可康复。
3. 关爱他人,从倾听开始
中华医学会主编的《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指出:“耐心倾听患者的自动述说,使患者感到有人正在关心和理解他。 倾听,是所有治疗的前提。”耐心的陪伴倾听、无条件的理解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可有较大帮助。关爱他人,从倾听开始。
1)倾听,不要怜悯或争论
当患有抑郁症的亲人或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痛苦时,我们如何“倾听”?北大六院院长助理姚贵说:“如果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以陪伴为主,减少说教,不做思想工作,不提指导性意见,默默地陪伴,患者有需要就给予帮助;如果是轻症患者,要了解他想要什么,可以谈得比较深入。但主要是让他倾诉,切忌以社会标准要求病人。”倾听,也是一种安慰。
2)鼓励,不要指责和打击
抑郁情绪严重的人往往会自卑自责,当有抑郁倾向的朋友在你面前表现出对自己的失望和否定时,你一定要鼓励他/ 她,告诉他/ 她:“你是病了,不是错了”,认可他/ 她的长处,引导他/ 她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和责任。
3)陪伴,不要冷漠和疏离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有抑郁倾向, 一定要多陪伴他/ 她,最好叫上他/ 她一起去做运动,爬山、打球、跑步等等,不要因为他/ 她的推脱而放弃。 朋友的陪伴和运动都能缓解抑郁情绪。 最后,如果对方的抑郁情绪加重, 一定要劝导他:“抑郁症是能治疗的,肯定会好起来, 一定要有耐心”, 并陪他/ 她一起去看精神科医生。
4. 传递爱与知识,共筑生命蓝天
至今为止,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还非常初级,世界各国对抑郁症的治疗都还停留在经验和摸索的阶段,以及精神卫生建设和医疗方面的不足,我们更需要做好对精神类疾病的防控。
良好健康的社会精神环境,是个人精神健康的一道外围防线。抑郁症的成因中,“环境因素”即是指整个社会的精神环境对个人精神状态的影响。一个充满戾气的社会环境,无异于精神空气的“雾霾”,对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有极大的影响和摧残。 而健康的社会精神卫生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打造。
一句叮咛、一份关爱,也许就能挽救一个陷于精神障碍困扰的生命,你帮助到的可能是你的朋友,还有朋友的朋友,朋友的家庭……此时,你吸收了这份知识,未来,它惠及的不仅是你,还有你爱的人。 这是一场不可估量的爱的蝴蝶效应。 我们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益人。让我们共同参与传播精神卫生知识,传递关爱,拒绝冷漠、旁观和空喊口号。你我携手同行,共筑生命蓝天。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四:青少年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福音:氯胺酮快速抗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下):从上中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三(上):从上中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五:治疗精神疾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自然康复疗法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三:抑郁症治疗
- 渡过专栏:儿童和少年期精神疾病为何要特别
- 渡过专栏:【世界卫生日】多维度认识抑郁症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一:精神科为何
- 渡过专栏:改变生活方式,摆脱抑郁困扰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二:如何追寻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用积极社交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十:管理压力,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九:充足规律的
- 渡过专栏:精神科就医防骗指南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八:接触自然,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七:如何做到规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六:打破过度沉
- 渡过专栏:如何合理膳食减少抑郁症风险?
- 渡过专栏:【抑郁症实务】之四:抑郁症有哪
- 渡过专栏: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抑郁症的本质
- 渡过专栏:抑郁症有哪些易感因素?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诊断标准
- 渡过专栏:精神障碍患者如何走出“旋转门”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应如何用药?
- 渡过专栏: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 渡过专栏: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 渡过专栏;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 过渡专栏: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 渡过专栏:如何识别抑郁症的征兆,防患于未
- 渡过专栏:治疗精神疾病如何恰当用药?
- 渡过专栏: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对待停药
- 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的省钱之道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一份研究报告警
- 渡过专栏:得了抑郁症有什么好处?
- 渡过专栏:亲身经历告诉你,科普抑郁症有多
- 渡过专栏:抑郁症不敢吃药?我来帮你打消疑
- 渡过专栏:有种家庭暴力或是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