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专栏:抑郁症患者为何总是陷于负面认知
有一个“哭婆婆笑婆婆”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整天哭个不停。原来,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布鞋的,二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每当天下雨,老婆婆发愁卖大女婿卖不出布鞋;而当天气晴朗,又发愁二女婿卖不出雨伞。有个人就给她出了个主意:“下雨时,你去卖伞的女婿家帮着卖雨伞;天晴时,你到卖布鞋的女婿家帮着卖布鞋。”后来,哭婆婆雨天去卖雨伞的女婿家,天晴时去卖布鞋的女婿家,每天笑得合不拢嘴,从此变成了笑婆婆。
听到这里,抑郁症患者想必感同身受——这个故事是“认知调整”的活教材。
情绪决定认知,抑郁总是负面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关键是我们怎么看——这个“怎么看”就叫认知。
认知从何而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可以确定的是,情绪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情绪随境波动是天性,认知随之趋于主动积极或是被动消极,都是正常的。可是有一部分人,更容易受到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影响,长时间沉溺于悲观情绪中,甚至到了主动负性思维的程度,这就是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
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当抑郁发作时,他(她)总是很难避免陷入负面认知中。自己的过往,生活中的一切,都无一例外进行负面解读:好的事情,一定能从中挑出不好的方面;坏的事情,更是变本加厉被解读成更坏。
负面思维的害处不言而喻。有的人意识到危害,避免在情绪影响下做出什么决定;而有的人,反反复复被情绪左右,屡次犯错。
神经可塑性缺失导致负面思维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总是不断陷入负面思维中?这是神经可塑性缺失造成的。
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特指大脑神经的应变功能,包括一套神经系统保持稳态的负反馈机制。如果神经可塑性被破坏,则思维可能陷入僵化、固执、刚愎自用、停滞不前的状态。
那么,如何避免神经可塑性被破坏?这就要引入“应激”这个概念。
所谓“应激”,是指能使动物或人感到不愉快,并对机体产生行为和生理影响的外部刺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激”,影响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干扰认知过程,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生活。
最常见的心理应激是慢性或超强的负性事件冲击,一般称之为压力。当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激信号对大脑的不同结构产生影响,引发不同的生理反应,并指挥人体作出应对。
如果神经可塑性被损伤,人体抵抗应激的通路被破坏,负性事件就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这就是当事人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负面情绪中的生物学原因。
长此以往,当事人从思维能力到学习能力,再到社会适应能力,都可能遭到广泛损伤,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故此,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调整神经可塑性,避免应激对神经可塑性的破坏,使得神经系统的负反馈机能能够保持完好以抵抗应激,是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方向。
情绪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世界是你内在自我的一个反映,生命可以是一座玫瑰花园,或尘世的地狱,往往决定于你的心态。因此调整心态十分重要。只要你愿意,问题总是可以转移到别的方向;对于那些无法看到魔鬼的人,魔鬼就不存在。
作者介绍:郑云峰,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近十年来专注于脑健康、脑疾病、脑科学的研究,与中科院、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合作,在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技术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整天哭个不停。原来,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布鞋的,二女儿嫁给了卖雨伞的。每当天下雨,老婆婆发愁卖大女婿卖不出布鞋;而当天气晴朗,又发愁二女婿卖不出雨伞。有个人就给她出了个主意:“下雨时,你去卖伞的女婿家帮着卖雨伞;天晴时,你到卖布鞋的女婿家帮着卖布鞋。”后来,哭婆婆雨天去卖雨伞的女婿家,天晴时去卖布鞋的女婿家,每天笑得合不拢嘴,从此变成了笑婆婆。
听到这里,抑郁症患者想必感同身受——这个故事是“认知调整”的活教材。
情绪决定认知,抑郁总是负面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关键是我们怎么看——这个“怎么看”就叫认知。
认知从何而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可以确定的是,情绪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情绪随境波动是天性,认知随之趋于主动积极或是被动消极,都是正常的。可是有一部分人,更容易受到生活中负面事件的影响,长时间沉溺于悲观情绪中,甚至到了主动负性思维的程度,这就是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
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是:当抑郁发作时,他(她)总是很难避免陷入负面认知中。自己的过往,生活中的一切,都无一例外进行负面解读:好的事情,一定能从中挑出不好的方面;坏的事情,更是变本加厉被解读成更坏。
负面思维的害处不言而喻。有的人意识到危害,避免在情绪影响下做出什么决定;而有的人,反反复复被情绪左右,屡次犯错。
神经可塑性缺失导致负面思维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总是不断陷入负面思维中?这是神经可塑性缺失造成的。
神经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特指大脑神经的应变功能,包括一套神经系统保持稳态的负反馈机制。如果神经可塑性被破坏,则思维可能陷入僵化、固执、刚愎自用、停滞不前的状态。
那么,如何避免神经可塑性被破坏?这就要引入“应激”这个概念。
所谓“应激”,是指能使动物或人感到不愉快,并对机体产生行为和生理影响的外部刺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激”,影响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干扰认知过程,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生活。
最常见的心理应激是慢性或超强的负性事件冲击,一般称之为压力。当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激信号对大脑的不同结构产生影响,引发不同的生理反应,并指挥人体作出应对。
如果神经可塑性被损伤,人体抵抗应激的通路被破坏,负性事件就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这就是当事人会不可避免地陷入负面情绪中的生物学原因。
长此以往,当事人从思维能力到学习能力,再到社会适应能力,都可能遭到广泛损伤,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故此,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调整神经可塑性,避免应激对神经可塑性的破坏,使得神经系统的负反馈机能能够保持完好以抵抗应激,是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方向。
情绪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世界是你内在自我的一个反映,生命可以是一座玫瑰花园,或尘世的地狱,往往决定于你的心态。因此调整心态十分重要。只要你愿意,问题总是可以转移到别的方向;对于那些无法看到魔鬼的人,魔鬼就不存在。
作者介绍:郑云峰,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近十年来专注于脑健康、脑疾病、脑科学的研究,与中科院、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卫生部北京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合作,在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技术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