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公号以精神健康为主题,但遇到危及公共健康的其他重大事件也不应无视。近日《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流感问题万众瞩目,故转载“健康点”此文,便于本公号读者阅读。
以此为契机,本公号开设“他病”栏目,今后凡遇健康领域重大事件,将以此栏目报道。
近日《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下称《流感》)继续“刷屏”。机构媒体与自媒体跟进;为作者岳父提供诊疗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专家詹庆元发声,就“人工肺”做科普,并呼吁公众对流感、重症流感早识别早治疗。
“不明病毒”是什么?流感何以致死?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和家庭,能够顺畅转诊的医疗服务系统是否可期?就此,“健康点”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
致死是流感的特点
healthpoint健康点:流感何以致死?
冯子健:致死是流感的特点之一。(参考阅读《流感是如何置人于死地的?》,原载于《南方周末》)一般来说,流感重症比例不高,公众对“流感致死”的感受并不强烈。但由于今年感染流感的患者人数众多,严重病例、死亡病例的绝对数值有所提高。
病死率是衡量流感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2009年流行的甲流,病死率是0.2‰,即10000人里可能有2个死亡病例,与其他疾病相比并不高。而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期间,病死率可达2%,即上升100倍。
总体来说,流感以轻型病例患者为主,大多数患者过几天就会自愈。只有极少数患者会非常严重,这其中还有一些患者死亡。是自愈、发展成重症还是死亡?这取决于病毒特点,也与患者自身的体质差异有关。
有一部分人感染流感后,机体免疫反应非常强,我们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的目标是清除病毒,但也可能导致患者自身的机体损伤,比如《流感》一文提到的“白肺”。
healthpoint健康点:文中提到“白肺”,可能是感染了某种“不明病毒”?
冯子健:“白肺”并非病毒侵袭的直接结果,它是病毒入侵后,机体做出强烈甚至过度的免疫反应所造成的。我没有直接接触这个病例,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推断,文中患者出现“白肺”的阶段,病毒很可能已被清除,但免疫反应仍在增强,因此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检测不到病毒。
我推断,这个“不明病毒”很可能还是流感病毒。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病毒感染存在。在临床上,共感染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像文中发展到后期的患者,他的免疫力、白细胞持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细菌导致的机会性感染都可能发生,并且使用各种抗菌素都难以控制。这是机体抵抗力极低情况下的后果,在临床上并不是异常的、特殊的或者无法解释的。
healthpoint健康点:有一种观点认为,患者发展成重症,可能是未能尽早做流感确诊导致,您是否同意?公众如何能挣脱“因疏忽发展成重症”的恐慌?
冯子健:首先,流感发展成重症并非延误造成的。患者的个体反应不同,有些患者的病症是自限性的,3到7天,症状就能缓解;另一些患者可能就会持续加重,像《流感》中作者的岳父,即便使用了“人工肺”这一最高级的医疗手段,也无法挽回。
目前,在重症发生之前,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能够及时识别这种重症倾向并采取临床干预。不是中国目前的能力做不到,而是疾病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health point健康点:作者在文章中也始终在反思,没关好窗户,没立刻去大医院,是不是错了?
冯子健:开窗受寒,抵抗力下降,可能会导致感染、发病。但具体到这个案例,由于病毒感染的原因和途径有很多,也不见得就是开窗导致这样的结局。此外,每个患者自身体质不同,发病后立刻到大医院就诊,结局也不好说。我们不能用一个病例作为对整个疾病的认知依据。
health point健康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甄别可能致死的流感和普通感冒?
冯子健:首先,实验室有丰富、专业的手段甄别流感和普通感冒。包括中国在内,国际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有PCR、快诊试剂等方法。其中,快诊试剂成本低,使用便利,可以在门诊使用。当然这个办法也有缺陷,即准确性不够高。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要求快,准确性就必然要打折扣。
其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临床上甄别普通感冒和流感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因为流感和普通感冒的治疗手段相同,区别可能就在于流感可以在48小时以内使用奥司他韦(即“达菲”),但是绝大多数流感患者,即使不使用“达菲”,症状也能逐渐减轻。“达菲”的目的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或许能阻止一部分患者发展成重症。
不过,重症患者在所有感染者中所占的比例如此之低,如果临床上对每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都做PCR这样的临床实验甄别,通常也要等几个小时才能出结果,对医疗机构和候诊的患者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成本也相对高昂。因此,现阶段对流感的甄别仍然以医生的常规诊断为主。
大流行不可避免
healthpoint健康点:今年是1918年导致50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100年。在您看来,在流感防控上,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冯子健:流感并非新疾病,是病毒感染呼吸道为主的疾病。特点是每年都会形成季节性高峰,在北半球是冬天高。每年流感的流行强度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它就过去了;有时会像今年这样,感受非常强烈。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流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无法预测病毒变异。
需要警惕的是流感大流行。流感大流行的前提是病毒发生较大变异,人群对其没有免疫力,由此导致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重症和病死率也会提高。某种程度上,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1918年的大流行有2%的病死率,且发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但从目前的科学水平来看,这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全球流感研究和防控的投入都非常大。世界卫生组织为流感建立了少有的全球性监测网络,中国是监测网络的一部分。公众能够得知流感病毒类型和强度的前提,就是监测网络的建立。
此外,人类为了解决流感困扰研制出疫苗,目前仍是最好的保护手段。中国目前有数十家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产能可以覆盖1亿人。如果疫苗接种需求进一步提高,中国的产能还可以进一步扩张。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流感疫苗接种人数并不多。
这次流感暴发给疾控部门的教训也正在此。我们需要利用各种方法,从政策、免疫服务、医务人员教育等方面入手,促进公众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高危的老人、孕妇、儿童。发达国家就是这么做的。
healthpoint健康点:对于《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您有什么看法和评价?
冯子健:首先,从疾控专家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从个人和家庭的视角观察、感受和记录了这次流感疫情的影响,很有价值。
其次,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办法促进公众接种疫苗。《流感》一文很清晰地展现了目前中国医疗体系承受的巨大压力;此外,在救治成功率不确定的情况下,究竟要不要上代价高昂的“人工肺”?这既是医生的纠结,也是家庭的纠结,还涉及医学伦理,决策非常困难。
此外,如何通过深化医改,减少重症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周折?医改的目标之一,是让患者不需要如此纠结,医疗服务体系就能帮助他解决转诊、沟通等问题。我们要改进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这是改革的目标。
这篇文章对整个过程的记载,包括中年人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负担和压力,能引起读者的同理心、同情心和共鸣。我认为写得非常好。
healthpoint 健康点:作为疾控专家,您对流感大流行的应对有何建议?
冯子健:还是要对流感大流行做充足的应对准备。今冬流感已经给医疗机构造成这么大的压力,如果患者数量再翻倍,重症患者数量再翻倍,我们的医疗服务体系能否承受?那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医生和护士也会病倒。全社会都要做充足的准备。
虽然我们不知道大流行什么时候发生,以什么面貌出现。但我们可以确定,大流行会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
今年是西班牙大流行的百年纪念,也是一个契机。中国这么大,有这么多的人口,又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整个社会服务体系,都要尽力快速适应挑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你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