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文章讲了如何识别强迫和强迫发生的机制,接下来谈一谈如何去应对强迫。
行为疗法
临床上运用较多的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的原理是暴露不反应。
什么叫暴露不反应?你暴露在那种让你感觉到很焦虑、很痛苦的念头中,但是你并不采取强迫的行为。由于情绪是有规律的,它是一起一伏最终会消退的,因此如果你反复地去暴露,它也会习惯于这样的情绪的。
当然,我们一开始做暴露的时候可以分级别,可以给它评个分。把症状都列出来,从十分到一百分,然后,每一级十分,当你越来越能够承受这一个级别的情绪,再去应对下一个级别的暴露。
反应的阻止也是有一些技巧的。我们可以从易到难,从推迟反应的时间、减少强迫的行为的次数,一点一点地让自己真正地减少和消除强迫的行为。因为我们最终是要制止强迫行为的,为了缓解焦虑而不断重复强迫行为,就是在不断强化它,有可能会越来越顽固的。
前一篇文章讲了强迫常见的认知歪曲,认知疗法就是去反驳不合理的认知,有一套方法技术,在临床中认知行为常常结合在一起来做。
森田疗法
接下来讲一讲森田疗法。
在治疗强迫、焦虑一些神经症类问题上,森田疗法非常好,它起源于东方的佛学禅宗的一些思想,创始人森田正马概括其精髓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是指情绪其实是有它自然发展的规律的,不能因为你的情绪、焦虑、痛苦而不去做一些事情。当你不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就没有正常的生活了,没有正常的生活,你就越来越越来越糟糕。所以森田正马讲带着症状去生活,在生活中去蜕变。
我自己感觉强迫的治疗,它是和生活拔河的一个过程,我们一开始可能很容易被一些强迫的症状所控,就像一种心瘾一样。
为什么会产生一些强迫的观念强迫的行为?我认为还是跟内在的不安全感、焦虑感有关,而这样一些不安全感的可能又跟早年的一些成长经历是有关的,所以内心总会感觉到焦虑恐惧不踏实,才会从头脑里幻化各种各样的担忧性的恐惧性的念头;进而又采取了各种行为,仿佛会让自己踏实一点。
这其实这是一种心瘾,我们反复地想反复地纠结让我们感觉到踏实一点,但最终我们内在的不安全感种恐惧感,它没有办法真正的蜕变。而真正的去蜕变一些不安全感恐惧感的方法是唯有去面对,唯有在生活中锻炼实践。
往往,有强迫的一些朋友会有一些完美主义、胆小、敏感、固执、执着的性格特点,固着在一些地方就出不来了。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们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要打破内在的固着,我们要在生活中去锻炼。通过行动去转变性格,在行动中我们才能够锻炼提高。
森田疗法在后期也有一些发展,提出“寻找痛苦,为所怕为”。越来越能够去面对让我们感到害怕的,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真正的能够收获到自信,收获到成功的体验的时候,内在的胆小、不自信就慢慢的蜕变了,也就是说我们的个性特点就会蜕变了。然后那种总是要执着在某些地方或者要追求完美的那种感觉,也在一点一滴的不断行动中蜕变。
正念疗法
接下来,还想花一些时间分享最近十年在国内开始渐渐流行起来的正念疗法。
正念是起源于佛教的修行的方法,对当下此刻的觉知了了分明,不加评判地接纳的一种态度。它对我们的一些痛苦、焦虑的体验,它采取的是一种接纳的态度。接纳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很多心理问题的改变改善都是对自我接纳程度的提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去改变的。
正念疗法通过一种训练,让你培养对自己能够接纳,能够去不评判不分别,一次一次回到当下,不去执着。比如当你觉察到自己又陷入到强迫的念头里,如果你的定力足够强,你的正念训练比较多,可能就越容易觉知到,而且越能够敞开地去面对它。
为什么说面对和接纳很重要呢?因为面对和接纳跟我们前面说的暴露疗法,核心是一样的,最终都是要去面对这样一些情绪的。我们不能通过抗拒它逃避它让这些情绪消失。如果情绪也是一种能量的话,它过去可能被卡住了,因此变得不自信、不安全。
如果说,我们过去是通过一次一次反复的强迫性的观念和行为来缓解那种不安全,那么现在要疗愈它,要做到的事是要去面对它。所以正念是要面对和接纳它,同时,再回到当下,再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正念可以干预强迫,首先它帮助我们更快地觉察到强迫。此外,正念告诉我们,不要把我们的一些念头当真。正念有一个思想,我们的想法、情绪、表象、冲动,只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心理事件,它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可以选择相信它,我们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它;我们只相信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的想法,而可以不相信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想法,这就叫做认知的解离。
我在前两篇文章中写到,强迫维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把这些念头当真了,和那些念头融合在一起了。正念其实是帮助我们和这些认知解离开,它不一定是真的。接下来,它帮助我们面对和接纳那些情绪,我们不去评判不去抗拒那些情绪,我们一次一次地回到当下。这方面,推荐两本书给对正念感兴趣的朋友:《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正念之道,每天解脱一点点》。
以上介绍了应对强迫的四种疗法。它们在临床中常常结合在一起来做,我觉得对单纯的强迫或者比较典型的强迫,或者在抑郁焦虑里面伴发的强迫比较管用。临床中可能也会用精神分析,或者还有用药物治疗。
总结一下,首先,我认为干预强迫的核心,是要去面对它,接纳它;我们还要不断的行动,最终才能转化它。核心的成分要暴露于这些情绪之中,去面对,去接纳,去行动。
第二,这是我提出来的,我觉得强迫的疗愈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什么是修心?就是修掉那个执着的心、评判的心,避免执着的固着在一个地方。正是这样一种评判、分别,你想要把不对不好的给推开才形成了内在的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东方的佛学禅学里面的思想很有用。它其实是在帮助破除执着,比如说平常心是道,还有《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生其心”,我们的心随境转,不要执着在一时一刻里。我们的情绪,一切其实都是在变化的,是无常的。有了这样的体验和体会,可能就能够通过内心发生变化,彻底走出强迫。
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心理健康是如何失去的?分步骤教你如何获得康复 》、《沦陷和拯救: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聆听“羞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你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