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是一个症状,在很多心理问题中都会存在。比如说抑郁、焦虑可能也会有一些强迫症状。
至于强迫症,则是指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特征。
判断强迫的四个标准
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观念,尽管患者知道其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想要去摆脱但是无能为力;强迫动作,则是为了阻止或降低焦虑和痛苦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和动作。
更具体说,强迫观念,是出现在脑海里的想法、冲动、表象和情绪。想法和冲动是一些突然冒进你脑海中的念头;表象是指一些画面,临床上是跟性相关的比较多;情绪是指反复出现的一种强迫性的情绪,比如说担心自己发疯了,担心自己会不会崩溃。
当我们有强迫的念头、冲动、表象、情绪,就会相应地带来一些焦虑的感受。为了缓解焦虑的感受而采取的行动就是强迫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也算是一种强迫行为,比如说你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焦虑,就默默地祈祷等等。
在现实中,有时候我们难以区分一些念头是不是强迫观念。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念头也是有依据的,是需要去想的,因此不是强迫症状。那么怎么来判断?就从四个方面来判断:第一,它是反复刻板的,主观上很难让它停下来;第二,它没有现实意义;第三,它并不是你主观上想要去想,但好像总从你的脑中冒出来的;第四,它往往会让你非常地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常常伴发其它心理障碍,比较常见的有抑郁症、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强迫有哪些类型?
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强迫主要分为哪些大类。
第一大类,是不洁疾病污染传播类的强迫。比如说对身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很敏感,讨厌唾液、痰液、尿液等等;讨厌动物,对猫狗鸡鸭很讨厌;很在意周围的环境是否干净,尤其是自己的衣服用品。出门在外,总觉得衣服脏了,不把从里到外都换一遍,就不能进家门。还有害怕细菌传染,在公共场所害怕感染疾病,对艾滋病等疾病传播非常恐惧,等等。
第二类,是对某些事件怀疑、检查、重复、询问。比如总是怀疑门窗、煤气、水龙头是否关好,怀疑走路过程中是否落东西、丢东西,怀疑自己是不是说话没说清楚,别人是否听懂自己说的话,反复的去询问,一种重复地检查询问。
第三类,是攻击、伤害、冲动、恐惧。比如看到很尖锐的东西就害怕伤害自己或他人,或者看到有暴力图像,就担心自己会骂人、打人甚至杀人,或者害怕自己突然说出脏话或侮辱别人的话,或者害怕出做出很尴尬的事情等等。
第四类,是和性相关的。比如说有一些禁忌或者异常的性幻想、冲动,担心自己真的去做。或者是有一些同性恋方面强迫性的念头,反复地想自己是不是同性恋,或者突然变成同性恋。
第五类是囤积类。不敢扔垃圾,怕扔掉有用的东西,总是担心丢掉现在看起来不重要的东西,担心以后有一天可能会用到。可能会把很多扔掉的东西捡回来。
第六类,对称整齐精确。东西必须要整齐摆放,对称而精确。
第七类是迷信,把一些本来没有什么联系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说如果今天是九号或者是四号,就不出门,因为不吉利。
第八类是穷思竭虑,反复思考一些看似很常识的问题。比如说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人为什么会活着?大脑为什么能记住东西?
第九类是强迫的迟缓类。因此反复思虑,看东西很慢,读文章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很难做出决定。
第十类是对余光的恐惧,对呼吸,口水,对一些部位过分关注,总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劲,反复地去想,注意力都集中这里。
总结下来,大致能够划分为上述10类。你也许会感觉,强迫症状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但尽管如此,我们如果把握到强迫的本质,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有的放矢去应对它。
强迫与反强迫的冲突
强迫的本质是什么?我用三个字来形容,叫做“虚假空”。这是上海的东振明老师提出来的,我觉得蛮准确,我来解释下。
所谓虚,是虚幻的;假是不真实的,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不符合常识的;空,本来是不存在的事,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举几个例子:我有一个来访者,她总觉得呼吸有一些不对劲,因为她早年练过气功,后来听了一些传闻,练气功也不能瞎练,可能还对身体会有不好的影响,,所以她对呼吸特别敏感,好像吸进去一口气,她就会觉得气在体内是不是会影响她的身体健康,到最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呼吸。其实,呼吸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当她刻意地关注呼吸的时候,就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心里会有一些犯嘀咕,有些焦虑。继而觉得焦虑的感受让她很不舒服,她又反复地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我觉得强迫往往把一些很正常的、很自然的表现看作不正常,进而引起焦虑;焦虑本身是一种不舒服的体验,他又想把焦虑的体验排斥掉;要排除掉,就有了对抗、冲突;有了对抗和冲突,强迫就出现了。
因此所谓强迫,一定要有强迫与反强迫之间的冲突。你明明知道它是不正常的,想把它摆脱掉,但是摆脱不了。或者你有一个体验,你觉得它不对劲,你非要把它给推开。
再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位来访者,总觉得她单位有一个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担心自己有可能接触传染。她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她所有衣服都换下来洗一遍,折腾半个小时。尽管别人告诉她乙肝病毒不会用这种方式传播的,她始终内心不踏实,不相信,总担心万一要传播上怎么办。她自己也觉得不合理,但又控制不住自己。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内心的注意力固着在一个地方,总觉得它不对劲,感觉非常的敏感,又被放大,这时思维、注意力会变得很狭窄,在那里冲突和纠结,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这就是森田疗法的森田正马所说的精神交互作用。我们越把我们注意力集中在那里,注意力就越会被放大,感知就会越敏锐,原本很正常的感觉也会觉得好像越强烈。这时,你想把感觉推开,就会形成内在的冲突。(待续)
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心理健康是如何失去的?分步骤教你如何获得康复 》、《沦陷和拯救: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聆听“羞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你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