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渡过”社群之一,“渡过”读书群成立于2017年8月。建群以来,每周日晚上都会举办读书分享活动。分享人均为群内成员,分享书目涉及抑郁症治疗方法、心灵成长等。
尽管建群时间不长,读书群已经分享了《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只因目中无人》、《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王阳明心学》、《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等书籍。今天发表的这一篇,主讲人是飞马,分享的书籍是《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以此为契机,本公号今天起在周末版开设“读书”版块,今后会不定期地刊发群友的读书体会。
正念是基于东方禅修提炼出来的概念。说得抽象一点,正念就是对当下的觉察,从当下获得力量来治愈自己。
借用佛家的话来说,正念就是用眼耳鼻舌身意,体会色声香味,也就是说意识到自己内在身心的状态以及外在环境的状态。
正念的里程碑人物是美国的卡巴金教授。目前,基于正念的疗法,在西方引起巨大的轰动,被称之为“正念革命”。
在这里,我借助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粗浅介绍一下我所认识的正念和正念疗法。同时我也相信,经过实践的正念才是最真实的正念。
(一)
在最痛苦的2015年,我有缘结识正念。自此以后,它便一直陪伴我左右,给予我治愈的希望,温暖的陪伴,和无处不在的当下的力量。
我认识的正念,要从《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这本书说起。
回忆2014年时,我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爆发了很严重的情绪问题,被医院诊断为轻度抑郁。恰在那时,我被公司外派到印度尼西亚出差,一人租住在一个小房间里。
我本来就有封闭、逃避倾向的性格特质,也有很多神经质的地方。当时我很难受,不知道向谁求助。也去找各种方法,直到看到这本书。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它让我认识了抑郁,知道抑郁是可以治愈的。
这两张截图是本书对正念的定义:
这就是说,正念是对事物的意识层面的关注。他们把这个概念叫做觉察。
正念让我知道,抑郁情绪,包括其他各种负面情绪,其实是人身上形成的一个固定的神经回路。当你遇到一定外部刺激,你的情绪、行为,包括生理,就构成一条反应链。基于这个神经回路,负面情绪会被触发;当这个情绪足够大,你就可能陷入一个漩涡无法自拔。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在此同时,内分泌等生理上的一些东西也会改变。
正念把抑郁的结构定义为情绪、生理、行为相互影响的一个反应。正念疗法就是在这个反应的链条上面起作用。当这个反应在进行的时候,你会觉察到自己哪不对了,而人的身体/情绪是有一定的自愈能力的,觉察会打断身心的自动反应,进而促进自我修复。
这本书后面介绍了一系列方法,都是培养对自己觉察的能力,觉察自己的情绪已经到了这个反应链条的哪一个阶段。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冥想的方法。它让你觉察你目前所处的真实的情况,你的内心、身体、周围环境的最真实的状态。方法是听周围的声音,从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声音。当这些声音你能听到,你的注意力就被拉回来了,而不再被乱七八糟的思维拉走,陷入思维反刍。
我情绪最差的时候,内心是很不安、很害怕的。而且身体无力,连吃饭都不愿意下楼。这个时候,我就通过这种听声音的方式,把注意力拉回来,感觉相对就会变得好些。
书里还讲到一个办法,就是步行冥想。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通过走路这种方式,去觉察身心,包括周围环境的最真实状态。
这本书里还提到另一个人,叫一行禅师。他专门写过《步行冥想》这本书,其方法就是感受自己的脚步跟地面的接触,包括压力呀,触感呀,让身心和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借此把你的注意力拉回来,拉回到当下。
(二)
正念是强调“无为”的。我觉察周围的环境,听周围的声音,感受自己的脚步,似乎没做什么事情,却能帮助自己,这是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的。
我们情绪坏的时候,基本上干不了很费力的事情,那么听听声音呀,走一走呀这一类事情还能做。就用这种方法去觉察。一行禅师介绍说,你走路的时候,可以数你的脚步,数你的呼吸。吸的时候数三声,呼的时候数三声。就这样数数,体会呼吸和脚步,和周围的环境比如树、草木建立联系,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当下。
我自己挺深的一个感受是:当把注意力返回大地,脚和大地接触时,确实会有一种比较舒服、比较踏实的感觉。这会让我冷静下来。这个力量,可以大而化之到一种当下的力量,也可以说是正念的力量。
在各种觉察的方法中,呼吸是基础。呼吸在佛教、禅修、瑜伽中都是很重要的东西。不管是步行,还是对全身上下的觉察,都是通过和呼吸的互动来达到效果的。呼吸是永远不停的生命特征,通过关注呼吸,你就更容易随时随地把注意力拉回来,不断地把它拉回来。
此外还有站立式的瑜伽。瑜伽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瑜伽也是建立在呼吸的基础上的,它注重身心的相互的联系,让你感受到身体的同时,也感受到心理的变化。
2016年夏天的时候,我经常用跑步去克服自己的抑郁情绪。但是很焦虑的时候,跑步就不管用了。这时有人提醒我,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我马上意识到这种方法我会,试了试,很管用。
这种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用你最舒服的方式,一般是躺着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或者干脆就数出来,一二三四。这个时候,我会感受到心里面安静下来了,不那么焦虑了。这种感觉蛮舒服、蛮温暖的。你可以记住这种感觉,第二天再练习,不断巩固这种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带给你的是信心,觉得焦虑没有那么可怕,我只要关注自己的呼吸,焦虑的影响就会降到很低。我当时用三天左右的时间,情绪就恢复平静了。
介绍了这几种方法之后,我再升华一下:正念就是通过对当下状态的觉察,把你的力量恢复起来。这用的我们自己本身具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觉察不是靠大脑的,而是靠潜意识。这可能是更原始的一种力量。有些人资质比较好,这方面能力就比较强。但是每个人都会,通过这种练习,可以慢慢感受到这种力量。
当时我在深圳,经常去海边。一到日落,就去看夕阳,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负面的情绪都落下去,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内心的力量就回来了。
再摘录书里介绍的一个例子,吃葡萄干。这可以帮你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东西,这也是觉察。
吃一粒葡萄干:正念力量之初体验
1. 拿起
首先,拿起一粒葡萄干,把它放在手掌上或者夹在拇指与其他手指之间。注意观察它,想象自己是从火星来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物体。
2.观察
从容地观察;仔细地全神贯注地盯着这粒葡萄干。让你的眼睛探索它每一个细节,关注突出的特点,比如色泽,凹陷的坑,褶皱和凸起,以及其他不同寻常的特征。
3.触摸
把葡萄干拿在指间把玩,感受它的质地,还可以闭上眼睛以增强触觉的灵敏度。
4.闻
把葡萄干放在鼻子下面,在每次吸气的时候吸入它散发出来的芳香,注意在你闻味的时候,嘴巴和胃有没有产生任何有趣的感觉。
5.放入口中
现在慢慢地把葡萄干放到嘴唇边,注意手和手臂如何准确地知道要把它放在什么位置。轻轻地把它放到嘴里面,不要咀嚼,首先注意一下它是如何进入嘴巴的。用几分钟体验一下它在嘴里面的感觉,用舌头去探索。
6.品尝
当你准备好咀嚼它的时候,注意一下应该如何以及从哪里开始咀嚼。然后,有意识地咬一到两口,看看会发生什么,体会随你每一次的咀嚼它所产生的味道的变化。不要吞咽下去,注意嘴巴里面纯粹的味道和质地,并且时刻留心,随着葡萄干这个物体本身的变化,它的味道和质地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7.吞咽
当你认为可以吞咽下葡萄干的时候,看看自己能不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到吞咽意向,即使只是你吞咽之前经验性的意向。
8.接下来
最后,看看葡萄干进入你的胃之后,还剩下什么感觉。然后体会一下在完成了这次全神贯注的品尝练习后,全身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或许可以再尝试一次。你可以用更加缓慢的方式,不仅仅去体会这一粒的味道,更要留心去注意想要把上一粒葡萄干和这一粒做比较的冲动。
其实,大家说到的各种方法,追根到底,如果都能让你去感受到这种力量的话,都是可以的。
(三)
当个人的感知能力、各方面的情绪越来越好的时候,你就可以进一步在交际、旅游、运动、音乐等方面,感受到让自己心灵更宁静的东西。比如交友,你跟他呆在一起特别有安全感,内心没有那么焦虑,情绪就会变好。
还有旅游,看一些山山水水。我从深圳回故乡后,离海就远了。我就看山,看完黄山以后,得到的是相似的感受。
分享这本书之前,我又看一遍书,同时反思和总结过去。这几年,正念就像一个朋友一样,一直在我的左右。现在我个人的状态已经比较好了,但我仍然每天在练习正念,它已经成了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我想,不管是读书、个人成长、心灵、情绪、疾病等,大家都可以相互分享。对于没时间想,甚至有一些逃避的事情,通过分享都可以再去想一想,挺好的。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The Mindful Way Through Depression),作者马克·威廉姆斯、约翰·蒂斯代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目前流通的版本为《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
- 渡过专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你选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