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专栏:心理技术服务的主线是什么?

本文作者王骏。

很多人学过心理咨询,但未必能做好心理咨询。心理技术流派很多,有几百个;服务项目很广,从婚恋、教育、职场、自杀干预、临终关怀、心理生理疾病、幼儿心理到老年心理,都可以做咨询服务。每个项目往深处做的时候,也是隔行如隔山。

那么,如此多的心理流派和项目,心理技术服务有没有主线?了解这个问题,对于来访者和咨询师形成合作关系,也大有好处。 

概括而言,心理技术的主线是以下二个步骤:
 

A 支持和疏导

绝大多数来访者之前处在不良环境里,缺乏精神支持,充满无助感,累积了大量的消极情绪。心理服务的首要的步骤,是给来访者造就一个宽松、舒适、安全的环境,对来访者进行精神支持和消极情绪的疏导。一部分来访者仅是得到安全感和精神支持,他们的问题和症状就缓解消失了。

心理疏导分为三类型:

a 浅层的疏导。使用一般的谈话技术,处理来访者现实中累积的消极情绪;

b 深层的疏导。将来访者相对较早期、深层的消极记忆和情绪也宣泄掉;

c 隐喻式技术。将来访者隐私,难以言谈出来的不良事件记忆(例如遭遇过性侵),采用非暴露的方式进行修复。

后二者,催眠意象技术有较大优势。有的来访者走完浅层疏导,即可进行后面的步骤b,无需进行深层隐喻的心理辅导。

 

B 修复不良认知行为

以抑郁群体为例:抑郁群体存在大量的消极情绪、多种自动化消极思维机制、多种不良认知。

解决要点:一方面逐步纠正不良认知;一方面帮助来访者,逐步学会识别自动化的消极思维机制。

焦虑和强迫群体有大量无意义的思维和行为。多数患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无意义的思维行为来缓解症状。解决思路是让来访者学会旁观这种自动化思维与行为,采用不作为的方式,对无意义的思维不去理睬,无意义的行为不去行动。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强迫焦虑思维自然消失,每天多次操作。

在处理自动化思维行为方面,正念与森田疗法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要求心理工作者对精神症状学必须非常熟悉,最好是跟随精神科医生学习几年,能避让开不适合进行心理工作范围的群体。

另外,去除应激点。这称为“脱敏”,是修复不良行为(条件反射)的要点。

元认知技术,在脱敏基础上添加了个关联,把“不良应激点”关联到“积极向上的情感”。这个技术用于教育较有优势,比如让学生高效学习,对成绩提升快;但对其他的应激对象不理想,例如苛刻的领导、脾气暴躁的婆婆、性侵犯罪分子等)

有的来访者的敏感点是现实事件,例如学业、婚恋、家庭、职场等。学业方面,教育行业的咨询师占优势;婚恋方面,熟悉婚恋的咨询师占优势;家庭方面,熟悉家庭治疗的咨询师占优势。

有的应激点,是记忆里面的某个创伤事件,车祸、性侵、亲人去世,等等。这方面是多重技术同时参与作用。尤其是较为重大的负面事件,需要心理创伤治疗技术参与,甚至精神科医生的药物参与。

患者抑郁发作时,如果通过前述几大心理辅导步骤,在几次就能迅速缓解症状,往往不是抑郁症,而是适应障碍。它能导致和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同样会产生一些自杀的念头。但脱离恶劣的环境后,恢复起来很快。许多咨询师说自己几次就治疗好了抑郁症,他们解决的可能更多的是适应障碍,它本身是可以自愈的。

总之,心理咨询治疗的主线——疏导消极情绪、修复不良认知行为、去除导致不良思维行为的应激点、脱敏,这几点是交互进行的。

还有一些物理疗法,如呼吸技术、肌肉放松、音乐疗法、眼动疗法,等等,可作为辅助技术来使用。甚至体育锻炼、跑步、太极等,一部分来访者仅用这一项,也获得良好的效果。

心理技术,从原始十多个流派,到现在几百个流派,其实都在这十几个原始流派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整合,包括把物理疗法也整合进去。

作为心理工作者,如何把上述思路恰当的用到不同的问题症状、不同的来访者身上,有个试错过程,需要长期的经验累积。整合各种心理流派技术,长期、专业为某一个项目服务,可能是心理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作者
王骏,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