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担忧、害怕是精神疾病患者最常见的心态,这对于他们的治疗和康复是极其不利的。精神疾病应该如何对待?是勇敢应对,还是恐惧逃避?不同的选择,最后的治疗结果大不相同。
我接触到过很多患者,总是提精神疾病而色变,因而选择了放弃和退缩,殊为可惜!我曾经患精神分裂症,故此,我从个人体验出发,总结一下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几种“害怕”以及如何应对,希望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
害怕发病。对自己的身体、情绪变化过于敏感。偶尔休息不好,就认为要犯病了,匆忙加药;偶尔情绪激动,就认为自己要发作,徒增紧张。
有位个病友曾对我说,“我这两天情绪总是很低落,是不是因为吃精神分裂症药后出现抑郁了?要不要让医生给我再加点抗抑郁的药?”我建议他再观察一两周,因为短期情绪波动人人都会有,只有持续的长期的情绪低落,才需要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干预。
对于疾病,你越怕,它越会找上门。要认识到自己虽然是个病人,但更是个正常人。很多情况正常人也会有,并不一定就是病态。要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表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害怕复发。有的患者,即便是医生告诉他可以减药了,还是不敢减。对药物过于心理依赖,生怕自己再复发。
其实,复发也并非无迹可寻。有一位家属打电话向我咨询,她有一个女儿,患精神分裂症,已经临床治愈,在保险行业做电话销售,每天工作忙忙碌碌、早出晚归,都没问题。女儿的主治医师多次建议她可以适当减药,但是女儿始终不肯。因为她以前有复发的先例,非常害怕自己再复发。她忘不掉自己以前复发的场景,对她来说,能维持现状就是上天的恩惠了,不再奢望任何好转。
故此,处于康复初期、自我认知能力差的朋友,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处于康复中后期,自我认知能力强的朋友,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必要时能够自我调整药物。
害怕现实。有的患者,明明已经恢复,或者恢复了大半,但对重新融入社会缺乏信心,逃避现实。他完全可以工作,但是不敢走出来,担心工作不能胜任,害怕别人的眼光。
我所在的新天地会所有一个会员,她来会所五年多了,表现还算不错,但始终没能走出去,到外界工作。她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担心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还担心自己万一复发了,谁来照顾她。出于种种顾虑,她始终没有迈出回归社会的第一步。
我建议:在尽量保护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要敢于尝试。信心不是想想就有的,而是通过一个个小小的胜利和成就积攒起来的。
害怕提高。有一位康复者,实际能力很强,每天工作早出晚归,连电话销售这种很容易打击人自信的工作都能做,但就是不敢换一份更舒适、待遇更好的工作。她内心总是想:我这样的情况,有份工作就不错了,不能要求太高。这本质上是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宁愿低水平生存。
人在顺境的时候,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处于逆境时,就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可以适当给自己一些挑战,看到自己更多的能力和价值。
害怕进取。我遇到的很多患者,遇事就自我否定。一让他们学点东西,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得这病以后,我脑子就不行了,学不会的”。
显然,病成了他们可以不进步不学习的理由了。其实,精神疾病对智力的影响并不很大;即使有,也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个人建议: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不断增强自我认知能力;也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兴趣与爱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尝试和坚持之后,再下结论自己能否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胜任一份工作。
总之,对于康复期患者的各种“害怕”,我认为不是靠药物能够解决的。因为他们缺的是信念和动力。让他们找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找到并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才能驱走笼罩他们周围的各种“害怕”,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曾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五年的软件工程师工作经历,目前为昆明新天地会所总干事,理事会成员。)
本文作者李印臣,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