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向我咨询的患者,犹犹豫豫进入药物治疗阶段后,每过几天就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服药能见效?我现在见效了吗?”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重要的问题,其意义有二:其一,如果药物确实起效,患者会备受鼓舞,改善情绪,增强信心,从此步入恢复的康庄大道;其二,如果药物确实无效,且已经足量足疗程,那就应该果断换药,不再耽误时间和金钱,赶紧去试验更对症的药物。
问题是:如何判断服药是否见效?我根据个人体验和对患者的观察,提出三个依据,供朋友们对照、检验。
一、是否能暂时忘记病痛,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
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天24小时,无时无刻不在痛苦中。脑海里整天盘旋的都是自己的病,无法投入地去做其他任何事情。
因此,假如某一天,患者突然发现能够忘记自己的病(哪怕只是短短几分钟),专注于某一件事——这就意味着转机可能出现。
我自己就是如此。我清楚地记得,服药见效前,我被疾病折磨了半年之久,每天惶恐惊惧,坐立不安。就在近乎绝望的时候,一天,一位朋友带着女儿来看我,告辞后我发现小姑娘的玩具魔方忘了带走。百无聊赖中,我坐在沙发上,拨弄着魔方,居然把魔方的一面拼了出来。
当时我不以为意。许多时日后,一点点梳理往事,我认定这一刻意义重大:抑郁症是弥漫性、破坏性的,浸润摧残着所有的时间和空间;而当你能够聚精会神做一件事,就意味着抑郁症的领地在退缩,新的力量在生长。
二、是否能恢复一些食欲。
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抑郁症患者的一大病征,就是对吃完全丧失兴趣。记得我在病中,食不甘味,只是出于增强体力、对抗药物副作用的信念,才逼迫自己每顿饭多少吃一点。至于吃什么,那都一样。
记得在“玩魔方”之后的第二天,恰逢复诊。中午,出医院找吃的。吃什么?当我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看到马路对面一家店面写着“麻辣香锅”四个字,不知不觉流下了口水——就在那一瞬间,我第一次觉察到:药好像起效了。
如果你长时间没有食欲,突然在某一天,想吃想喝、嘴馋了——这应该是药物开始见效的明显迹象。
这也是很多患者共同的感受:抑郁症好转,从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开始。
三、是否对人际交往有了主动性和参与心
自从微信出现,我发现,判断一个人的精神状况有一个极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朋友圈。他的病情严重的程度,和他在朋友圈的活跃度成反比。
有一个朋友,是双相,每年都要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循环一两次。每过一段时间,不见他发朋友圈,我就知道他大概又陷入抑郁;然后,慢慢的,看到他转发各种文章,知道他在趋好;再往后,看到他在朋友圈喋喋不休,高谈阔论,我就知道,他又循环到轻躁狂或躁狂了。
还有一位朋友,不久前对我说:“我现在看朋友圈,也能看,但没有感觉。不像以前那样,看了就有很多想法要表达。”
我实事求是地说:“如果这样,说明你还没有好,或者说还没好透。”后来我们继续讨论,得到一个共识:什么情况下可以判断是好转了?就是:不但可以看、转发文章,还能够写几句话,哪怕是几个字,说明自己转发的理由。
道理很简单:简单转发一篇文章,不难,就是几个机械性动作,强迫自己就可以完成;但是,如果还要写几句推荐的理由,就是主动表达,有话想说了。
这个“有话想说”很重要。首先意味着他能够开动大脑,生产内容;其次意味着有了主动参与人际交往的愿望。——假如一个人,发自内心(而不是伪装)地想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则意味着他的社会功能开始恢复。
这当然是服药见效的最具有说服力的标志。
综上,判断服药是否见效,也许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指标。一旦见效,你的内在生命能量就会蠢蠢欲动,压也压不住的。
我常对患者说:“假如你还需要非常费力地思考自己是否见效,那么多半是没有见效。”
那怎么办?两个办法: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等待隧道尽头的一线关明;或者,假如此时已经足量足疗程,那就果断换药,不把自己的信心和耐力消耗殆尽。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