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智敏。
根据流行病学的数据,我们身边每5到6个人,就有1人处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中。
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识别后能就医的也只有30%,这意味着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除了药物治疗,能得到专业心理治疗的只有不足2%。
如何提高抑郁症的救治率?首先就要搞清楚我们身边这位亲友是什么样的“抑郁”。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抑郁
抑郁的普遍症状是:情绪持续低落或沮丧,感觉不到快乐,做什么都提不起兴
趣,失眠或睡眠过多,经常自责,觉得自己无价值,生活无意义……
而从个体情况看,不同人群的抑郁会有不同的表现,有时真是很容易被忽视:
产后抑郁:人们会想,是不是新当上妈妈不适应啊?等孩子大些就好啦。
青少年抑郁:人们会想,孩子是不是青春期叛逆啊?
员工抑郁:会被误会为是偷懒,拖拉不负责任,消极怠工。
夫妻一方或双方抑郁:有研究表明,有婚姻冲突的夫妻中,接近50%的伴侣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但有多少夫妻离婚,是因为一方的抑郁未被识别?抑郁的一方感到缺少支持,孤独绝望;未抑郁的伴侣会觉得自己任何的努力都无法改变对方。易激惹的特征更会加剧双方冲突,加深抑郁的程度。
不同的抑郁,不同的治疗思路
上述不同人群的抑郁,需要怎样的心理治疗才算专业、靠谱接地气?有几种不同的思路:
其一,以咨询师为中心。找某咨询师,是某某治疗的权威代表人物。但最后很可能因为咨询师太有名、收费太贵,或者咨询师的预约时间已经排到下一年而放弃。
其二,以流派为中心。精神分析、萨提亚、团体治疗、NLP、叙事治疗、焦点解决、认知治疗、正念、催眠……种流派都试了一遍,花了很多钱,参加了不同的工作坊,学习了很多理论技术,最后发现很难自我应用,或者不太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每个治疗流派都有一定的治疗假设、一种视角和一套工具。但抑郁的治疗是一个涉及认知、情绪、行为、生理、人际关系、生活管理、问题解决等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每个人的抑郁都存在不同的现实和条件限制。以某一理论流派为中心的治疗,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很可能因为其他问题未关注到而影响治疗效果,且容易复发。
其三,以问题为中心。这很容易被误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解决来访者的各种问题:失眠、孩子、婚姻,等等。但这些表面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它们的产生很可能是抑郁或者焦虑症状的继发影响。
不同的治疗,不同的效果
故此,不同的人抑郁,可能会卡在不同的问题上,处理的方式方法也应该各有侧重:
◇因丧亲引发的抑郁,需要哀伤辅导,帮助悲伤情绪的流动,整合丧失的意义。
◇有些青春期就开始抑郁的患者,病史很长,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未得到很好的发展,以往的抑郁治疗只是减少症状,很容易复发。因此必须在减少症状后,发展其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重塑人际互动经验。
◇产后抑郁的妈妈们,因需要长时间照顾孩子,可能存在睡眠问题;有了孩子后,家庭关系变化,婆媳冲突并引发夫妻冲突。这就需要开展支持性治疗和家庭治疗,进行放松训练,学习育儿技巧,减少不能成为好妈妈的内疚与自我批判。
◇有些抑郁是夫妻关系不良、长期冲突造成的。夫妻彼此无法互相聆听和理解,依恋需求得不到满足。依恋治疗、夫妻治疗,对改善这类抑郁状态会较有针对性。
◇有些高龄抑郁者,年龄较大,观念非常顽固,不接受认知治疗,这就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有自杀观念的,必要时使用ECT(电休克疗法,轻微多次的电击),也能很快收到效果。对ECT治疗有恐惧心理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教育和学习放松技巧。
◇有些正在接受心理治疗的来访者会抱怨无法坚持下去。睡不好觉,情绪不好,没有精力出门做咨询,更没精力实践咨询师的建议。这就需要帮助他们管理好日常的生活安排,探讨经常失眠的问题,进行睡眠管理的咨询,包括学会各种放松的训练,以改善睡眠状况,为坚持咨询做好生理基础的铺垫与支持。
抑郁的个体经常自责内疚,在人际交往中,内心是低自尊,很难拒绝别人,过度付出。这就需要帮助其通过认知行为训练,重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建立自豪感,增强自尊。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抑郁的治疗,识别症状不难,看到问题的本质难(本与末);开始治疗不难,坚持治疗很难(终与始);治疗应用不难,知道何时启用哪一种治疗难(先与后)。
总之,不同人群的抑郁,都有特定的心理模式,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何组合心理治疗的各种方式方法,去帮助每一个具体真实的人?这就需要不同流派出身的心理工作者,放下对某一套理论技术的执念,研究眼前的这个人,量体裁衣地帮助他面对抑郁,接纳现实,改善现状,战胜抑郁。
作者介绍:
黄智敏,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研究生,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评员,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专注抑郁、焦虑的情绪压力管理与康复咨询。
本文作者黄智敏,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十:如何修复严重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四:孩子遭受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三:如何应对强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二:强迫是怎么
- 渡过专栏:【科普强迫症】之一:如何准确识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三:每个孩子
- 渡过专栏: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我的心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二:氯胺酮快
- 渡过专栏:【武雅学专栏】之一:回到“此时
- 渡过专栏:分门别类,战胜焦虑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九:今天的孩子为
- 渡过专栏:用“吃”来对抗抑郁症——浅谈“
- 渡过专栏:对“90后躁郁症女孩治愈之路”的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八:女性因婚恋失
- 渡过专栏:【他病】流感大流行是人类的宿命
- 渡过专栏:为什么强迫症患者有最深刻的孤独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八:双相患者如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六:生命的复苏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七:成为真实的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一:服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十:莫把“激越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二:吃药,还是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一:重构童年经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七:如何寻求心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二:生命的重建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 自我分析记录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九 尝试自我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八:我们意识不到
- 渡过专栏:面对抑郁,我如何理解“追求完美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六:走进精神分析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五:游走在地狱天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六:如何改善抑郁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一:孩子得抑郁
- 渡过专栏:【何日辉专栏】之九:有持续暴食
- 渡过专栏:“剥洋葱”,找到导致焦虑的“内
- 渡过专栏:【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
- 渡过专栏:“活在当下”的正念疗法
- 渡过专栏:2017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场所
- 渡过专栏: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图文咨询
- 渡过专栏:【咨询笔记】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作为疗愈的摄
- 渡过专栏:【苗国栋专栏】之七:臆想往往是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八:彻底的治愈
- 渡过专栏:【抑郁症的逻辑】之七:治疗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六:没有“最好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五:抑郁症是一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四:抑郁没有分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三:抑郁是一连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二:认识抑郁,
- 渡过专栏:【抑郁的逻辑】之一:区分几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