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专栏: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美国人有句话:“成功人士总是一手拉着律师,一手拉着心理医生。” 曾经我觉得,心理医生似乎只是富人或中产阶级的配置。被诊断为抑郁后,我意识到自己成长中的创伤、常年累积的负面情绪、从小形成的负面思维模式确实存在,这些都影响我的治愈,更会影响到我以后的生活,所以我一直积极寻求心理治疗。

可是,在现实中,心理咨询收费高、疗程长,患者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使得坚持做心理治疗难度很大。

患病这8个月,我走过的心理治疗之路,本身也是一个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此就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头衔多并不等于职业操守好、专业水平高

咨询师A是我在百度上找到的,收费每小时800元。我当时对咨询师的要求是女性,受训背景好,尽管价格昂贵,但冲着咨询师50岁左右的年纪和个案积累时长,自称擅长处理焦虑问题,以及中医本科出身的背景(我偏向于有医学背景的治疗师),我还是选择了她。

现在回过头看,她是个缺乏职业操守和操作规范的咨询师。

她对我使用的是认知与行为疗法。咨询设置是每次治疗3小时,但第一次做给我做了4小时。后来才知道,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做到两个半小时,我已经腰酸背痛,被她问得精疲力尽。

当然,每个咨询师的治疗方法不同,不好多做评价。但从我后来了解到的行业伦理操守来讲,咨询师A卖弄自己的一串头衔,夸耀自己权威,并且完全不考虑我的感受。她像是在给我讲课,我提出的许多问题都得不到正面回应。在我告诉她我已经很难忍受她的设置,以及质疑她的方式时,她不予回应,反而说,“你的问题很严重,你得听我的”。

在治疗过程中,她对我的问题,甚至连我说话的方式,都带有明显的批判色彩,以至于我对自己的说话方式产生了严重怀疑。

第二次去咨询,我质疑这样的设置和价格,她怕我觉得贵,下次不来了,居然跟我透露她曾经处理过的个案的详细信息,包括来访者的工作单位,因为什么事件导致抑郁等隐私信息。这突破了我对她的信任底线,从此再没去过第三次。

任何层面的不信任都会影响咨询动力

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见到了咨询师B。她非科班出身,信奉能量、催眠,是虔诚的佛教徒。

我对她较有好感,与A相比,她温和亲切许多。在第一次催眠中,我打开了自己的潜意识,释放了许多负面情绪。那次之后,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心脏不舒服的躯体症状得到很大缓解。后来又去过三次,进展不大,我觉得她的专业水平仅此而已,就没有再联系她。

咨询师C也是朋友推荐。心理学博士,硕士导师,用叙事疗法,收费昂贵。因为地点遥远,我提出先视频咨询看一看感觉。咨询前,她告诉我咨询过程中有任何不舒服,或者对咨询师本身有任何质疑都可以随时跟她说,这让我对她的专业性有所认可。听完我的倾诉后,她教给我一个方法去处理我的困惑。后来我了解到她对其他来访者也是使用该方法,便对咨询的针对性产生了质疑。外加高昂的费用,我中断了治疗。

找到适合自己的,坚持下去,不用急于求成

前段时间,找到了目前这位咨询师D,属动力和精神分析流派。此时我也积累了寻找咨询师的经验,详细察看了她的受训背景、擅长领域、视频介绍,觉得合眼缘,交通相对方便。每次50分钟,收费600元。第一次视频咨询后,我去了她的咨询室,从专业度到她的个性我都比较满意,打算长程做下去。

心理咨询肯定可以不同程度上帮助你,但具体选择哪位咨询师,要自己去寻找和体验。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经验:

1.  鉴于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乱象丛生,要到正规咨询机构寻找咨询师。

2. 详细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所擅长的领域。一般每小时收费200至300元是资历比较浅的,500至800元属比较有经验的正常价格,1000元以上应该经验更丰富、个案时长积累较多。

3.尽量选择交通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以交通拥堵的北京为例,如果路上花费太多时间,会很难有动力长期坚持。

4.咨询过程中,任何对咨询师的看法,对她的质疑,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如果有情绪而不表达,会对咨询师产生极大的不信服感,就谈不上有任何治疗效果。

5.如果你要做精神分析,可能更要看与咨询师是否有眼缘,以及她的整体气场、人格特质你是否喜欢。

6. 心理咨询师并不能拯救你,或者直接帮你摆脱人生困境。你要做的是信任她,和她一起工作,在她的帮助下你发现、探索自己,增加自己的内在力量。

7. 心理治疗是个长期的工作。我们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内在规则的改变需要时间,切忌心急。

我也试过禅修、学佛等,可那些晦涩又玄妙的经文,对我来说像是遥远又巨大的湖,反而陷入不能读懂的焦虑中。在最渴的时候,心理治疗像是手边的一杯水,可以最快解渴。

这一认识也被一位心理咨询师认可。她认为,禅修也好,灵性也好,都是建立在更高基础上的探索,前提是你的心理成长进程足够健康、成熟。
 

本文作者李莉,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