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2007年患重度抑郁,至今已有10年。我的生活通常分为两种状态:带药稳定、带药复发。
发病最初的三四年里,吃抗抑郁像吃饭一样,一天不落,依然成天脑袋紧绷,晕头转向,全身酸痛,四肢无力。重抑郁时,神经压力反应引起偏头痛、社交恐惧、腹泻等,让我苦不堪言,连看看短篇小说、打一下最简单的手机游戏都做不到。经常看完一页书根本不知道写了什么,平时所向披靡的通关游戏基本都不过。
这不仅仅是我的痛苦感受。抑郁期动力散失,人际交往障碍,大部分患者可能都想过找个远离喧嚣的清静世界隐居。但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个选择过于消极,对于摆脱抑郁是不利的;而积极做事,才有可能逐渐把我们从病痛中拯救出来。
抑郁治疗涉及大脑功能恢复,同样遵循用进废退原理。只要患者不给自己过高的压力,不将病前状态作为硬性目标强求达到,在自己可耐受的情况下,多活动一点,无论对话、思考、运动等,都具有康复训练的功能,对恢复身心健康大有好处。
(二)
以我为例,最初几年重抑郁时,最先的选择是扛过去。每天一到办公室,躯体症状就像魅影一样冒出来,真是度秒如日。迷迷糊糊挨到上午下班,老公开车来接我,这段短暂时光是放松的。我会以解嘲的口气跟他絮叨整个上午如何煎熬过来的;到了家,吃午饭基本就是一个程式化动作,食物吃在嘴里味同嚼蜡。
午餐后便开始纠结下午的时间如何度过。本来可以好好午休一下,却心惊肉跳地一点点数着时间。挨到设定的闹钟响起,就以一种慷慨赴义的决绝,身心俱疲地再次奔赴下一个轮回。
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去单位请假,彻底休息放松。最初,每年病休一两次还有罪恶感,最近几年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好,稍微有些扛不住或感觉不顺心,就开始休病假。
但事与愿违,每每放松的结果却是让自己粘在床单上,连一日三餐刷牙洗脸也会放弃。在家里无所事事,无节制地吃饱就睡、睡好就玩游戏的生活,对重抑郁康复十分不利。
比如,每天在家,我除了睡觉,就是看着我妈妈洗衣择菜做饭、叠被叠衣、打扫卫生。那种状态下,我真的就只能看着,想帮一把的念头一冒出来,焦虑情绪马上就会跟上来。
不愿出门,没有活动量,生物钟节奏打乱,缺少与人交流,一个星期歇下来,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比没歇之前又重了几分。等一个星期病假休完,镜子中的自己苍白憔悴,形销骨立,不成人形。
我的经验表明,跟办公室的折磨相比,窝在家里的颓废更加伤人。因此,后来我一般不轻易休假,而是积极寻求心境低落、动力缺失时的补救手段。
我的家人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在工作日把我推向单位。70多岁高龄的妈妈包揽几乎所有家务;老公每天早上喊破了嗓子叫我起床,还要带着思维行动迟滞的我吃早餐,开车接送我上下班,多少年如一日,从无怨言。
抑郁状态下的工作任务是难题的核心。不是工作有多难,而是再容易的工作都会让我很累。这时候,我的秘密后援团会给我无穷无尽的珍贵能量
写材料时,米妹会将参考资料断断续续找出来发给我。遇到犹豫不决的难题时,她会一言中的让我不再选择困难;Lily会在早上带来核桃红豆豆浆给我补脑;中医专业的小飞哥除了插科打诨逗我开心,还会告诉我久躺伤气、虚火易躁的道理,让我远离不节制的休假。
还有呆萌的小黄妹妹,偶尔傻傻地冒出一句:我爱过你们并将一直爱着你们,如同你们爱我那般——在这样的氛围中,坚持工作也不算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三)
的确,重度抑郁大多伴有焦虑、强迫、选择困难等症状,熟悉的环境,信赖的亲友,较少的外界不良干扰,是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良性基础。
目前这一份不算特别喜欢的工作,除了让我有安身立命之感,还无形中监督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任自己无休无止地陷落在虚无中。
生命里出现每一个人都是有原因的。周围的人来来去去,时间总为你留下对的人。感恩生命美丽不息,感恩自己柔韧谦和,感恩你们不离不弃。抑郁症曾让我生不如死,痛心蚀骨,这么多年来与抑郁症的反复战斗与妥协,彼此已经渐渐接纳包容。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 渡过专栏: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
- 渡过专栏:这就是我“感谢”生病的原因
- 渡过专栏:在路上:一切尚好,简简单单
- 渡过专栏:“渡过”公号成立社群联盟(附社
- 渡过专栏: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在
- 渡过专栏:“渡过”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
- 渡过专栏: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
- 渡过专栏:双相,我愿与你握手言和
- 渡过专栏:在正确和善良之间,我选择善良
- 渡过专栏: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 渡过专栏:任凭前路艰难,我亦无所畏惧
- 渡过专栏: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我打不开
- 渡过专栏:放心吧,会好的!
- 渡过专栏:瞬间与永恒——关于摄影的哲思
- 渡过专栏:认识这头“野兽”的真面目
- 渡过专栏:【启事】第二期“写作疗愈”班将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碎片人生,砥砺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打开内心,让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四:答患儿家长
- 渡过专栏: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一:八年求索,揖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二:心灵成长之路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三:重构家庭秩序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四:临床治愈是真
- 渡过专栏:就业是最好的康复——探访心智障
- 渡过专栏: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我们是被神
- 渡过专栏:孩子得抑郁症,是父母的错吗?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外婆的家,我
- 渡过专栏:改变性格,实现康复: 一位大学
- 渡过专栏:【爱心 · 福利】为来京看病的孩
- 渡过专栏:陪伴者手册(提纲) || 渡过
- 渡过专栏:【“渡过”社群讲座】 强迫的机
- 渡过专栏:“渡过”将启动“陪伴者计划”:
- 渡过专栏:我和“渡过”的故事
- 渡过专栏: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写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三:答患儿家长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亲人的守望,
- 渡过专栏:【2018新年献辞】前路漫漫,愿景
- 渡过专栏:【2018新年献辞】“渡过”作者致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我需要你,
- 渡过专栏:中国民间抗郁18年
- 渡过专栏: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获得真正独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读书】终其一生
- 渡过专栏:精神分裂症,可怕但可防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五:感受人生荒
- 渡过专栏:穿越黑暗的朝圣者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四:人际交往中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我和婆婆
- 渡过专栏:【浴火重生】之十三:理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