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专栏:管理时间帮助我走出抑郁 || 渡过
今年是我慢慢变好的一年,我非常喜欢目前自己的状态,可以静下心来读书,可以耐心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可以正视所有的情绪,可以不再逃避。
而陪伴我慢慢变好的不仅仅有家人,有朋友,有书本,还有我的计划本。
时至今日,写计划本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已经成了绝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在这个自认为是阶段性胜利的时刻,我想把一些心得写下来。
(一)
我的计划本有三个:月计划、记账本以及周计划。
月计划是比较粗略的安排下个月工作和生活的本子;记账本用来记录经济收支;对我来讲最有用的是周计划本,用来详细地安排每周的生活和工作。
下面以周计划为例讲讲我的心得。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要写周计划。
从自身性格来讲,我是一个性急且焦虑的人,虽然很多时候故作沉稳,但遇事总是觉得忙乱;加上生性敏感,做事有较强的责任性,无论干工作还是与人交往,总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对我来讲,生活中一切的事都是能够压垮我的稻草,都是负担。所以比起其他人,我大多数时候都活得很累。
再说我这几年的状态,自从当了妈妈,我的记忆力严重下降,与以前相比有天壤之别。我像是换了一个人,每一天,任何一件小事我都会忘记,“我忘了”是生活的常态。工作忙碌的时候,我总是会忘记重要的事情,这种忘记让我变得更加焦虑抑郁,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
2015年,当我休完产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有点力不从心。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刚开始带高一的时候,我总是把工作带回家里做。那个时候孩子不到一岁,即便我在电脑前备课改作业,她也会很乖,不会打扰我。随着她慢慢长大,对我的依恋越来越多,我对她的陪伴少,她慢慢开始表达不满意,我在家工作就不那么现实了。
于是我开始调整时间。2016年开始,我不再带着工作回家做,只要在家,一定全身心地陪孩子。但是工作又要搁置下来,后来我开始延长在学校的时间,经常放弃睡午觉,保证我比别人到校的时间多一两个小时。但这样也并没有减少我的焦虑。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慢慢发现,我没有了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孩子,就是吃饭睡觉。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我变得非常压抑痛苦,很长时间里,在可怕的情绪中走不出来。
一些事情之后,我认为自己必须寻找精神出路。我必须多学一点东西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怨气冲天。我想到要做很多事,读书、写作、健身、参加社交活动,以及为了恢复身体必做的理疗。可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支持,但是我唯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二)
基于这些原因,加上机缘巧合,我在2017年初看到网上流行计划本,于是买回来开始写,尝试管理自己的时间。
每周周末和每个月的月末,我会开始安排下一阶段的生活,具体到每天的工作、上课的内容、家庭中需要解决的事情、自己的阅读学习计划、孩子的生活、做理疗的时间等等。我按照轻重缓急、主次快慢把它们排列好,写下来,每天早晨翻着看看。
当然,我承认刚开始是没什么效果的,有时候还觉得死板麻烦。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周计划,并且这个本子开始成为我的随身物品,有任何重要的事情我都会把它记在上面。与学生的谈话,我的读书计划和进度,家庭中很多事情的记录,都能找到。有时候同事记不清哪天学校安排了什么事,我一翻周计划本,马上知道了。
事实证明,写周计划的的确确带给了我实质性的好处。它不是手机里的备忘录,也不是电脑上的Excel表格,它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到、能让我乱糟糟的生活慢慢变整齐的本子,也是能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险些崩溃的心慢慢有了活力、变得从容的本子。
(三)
最后,我把坚持写周计划的益处,归纳如下:
一、告别焦虑情绪,找回失去已久的快乐。
很想诚恳地对一些人说,假如你也是一个不太适应新生活的新妈妈,假如你的生活里也像我一样有很多很多忙不完的事情,假如你也在全世界的人都要求你做一个贤妻良母的时候还想着必须有一点自己的空间,那么可以试试我的方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有时候看起来零零散散的时间,当你可以把它整整齐齐地变成有条理的安排,那些时间也可以让我们干成很多事情。
记得有同事问过我,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什么?我坦诚地说,这三年,我从来没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我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和孩子。
但是,自从我开始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也重新学了很多东西,读了几本有意义的书,写了近100页读书笔记,还跟我的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很多计划。这本身就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和成就感。现在我依然没有一个人清闲的时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二、用有限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自律才能自由。
当我的生活从一盘散沙变成积木一样方正整齐的时候,我开始觉得,两年前的那个崩溃悲观的自己,真的要慢慢走出来了。
我开始不再怀疑生活是无意义的,我开始不再那么抱怨别人,抱怨新的家庭剥夺了我的自由也剥夺了我的时间。我醒悟了一切都是因为我不适应,我还没有懂得用自律去获得自由。而今天的我,发现有限的时间同样可以完成许多许多的事情,这是多么令人高兴!我的生活内容并没有变,我的任务也丝毫没有减少,我还给自己制定了许多学习的计划,但我已经可以做到忙而不乱,从容生活了。
三、未雨绸缪,让每一分钟都变得有意义。
我一直相信“未雨绸缪”一定比“到时候再看”有效率。明确计划也是明确目标,人生很长,应该有未来的规划,也应该有眼前的安排,而一点一滴的习惯培养和知识积累让我慢慢看到希望。
我现在依然延续着去年的习惯,提前一到两小时到校,在别人休息的时间做自己没时间做的事情。但是这个时间里,效率是最重要的,写周计划让我心中每天都有一个目标,不是盲目的,不是想起什么就做什么,而追求高效率地利用时间,让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一板一眼的生活会很累。但对我来说,寻找一种连自己都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是很艰难的,而我的计划和安排,让我告别了空虚,重新肯定了人生的价值。
今天写下这些,我觉得充实也感动。充实于我终于不会为虚度年华而郁郁寡欢;感动于这几年的挫折和痛苦终于没有打败我。我不再愿意跟别人说陷入一个恐怖漩涡中有多么可怕,我不再倾诉我这样一步步让自己好起来其实有多么不容易。不堪回首的,终于可以过去了。
坚硬的部分是结痂之前最脆弱的部分,而我慢慢懂得了人生中一切的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就像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而陪伴我慢慢变好的不仅仅有家人,有朋友,有书本,还有我的计划本。
时至今日,写计划本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已经成了绝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在这个自认为是阶段性胜利的时刻,我想把一些心得写下来。
(一)
我的计划本有三个:月计划、记账本以及周计划。
月计划是比较粗略的安排下个月工作和生活的本子;记账本用来记录经济收支;对我来讲最有用的是周计划本,用来详细地安排每周的生活和工作。
下面以周计划为例讲讲我的心得。
首先说说我为什么要写周计划。
从自身性格来讲,我是一个性急且焦虑的人,虽然很多时候故作沉稳,但遇事总是觉得忙乱;加上生性敏感,做事有较强的责任性,无论干工作还是与人交往,总是想要把事情做好。对我来讲,生活中一切的事都是能够压垮我的稻草,都是负担。所以比起其他人,我大多数时候都活得很累。
再说我这几年的状态,自从当了妈妈,我的记忆力严重下降,与以前相比有天壤之别。我像是换了一个人,每一天,任何一件小事我都会忘记,“我忘了”是生活的常态。工作忙碌的时候,我总是会忘记重要的事情,这种忘记让我变得更加焦虑抑郁,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
2015年,当我休完产假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有点力不从心。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刚开始带高一的时候,我总是把工作带回家里做。那个时候孩子不到一岁,即便我在电脑前备课改作业,她也会很乖,不会打扰我。随着她慢慢长大,对我的依恋越来越多,我对她的陪伴少,她慢慢开始表达不满意,我在家工作就不那么现实了。
于是我开始调整时间。2016年开始,我不再带着工作回家做,只要在家,一定全身心地陪孩子。但是工作又要搁置下来,后来我开始延长在学校的时间,经常放弃睡午觉,保证我比别人到校的时间多一两个小时。但这样也并没有减少我的焦虑。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慢慢发现,我没有了自己的生活。除了工作、孩子,就是吃饭睡觉。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我变得非常压抑痛苦,很长时间里,在可怕的情绪中走不出来。
一些事情之后,我认为自己必须寻找精神出路。我必须多学一点东西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怨气冲天。我想到要做很多事,读书、写作、健身、参加社交活动,以及为了恢复身体必做的理疗。可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支持,但是我唯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二)
基于这些原因,加上机缘巧合,我在2017年初看到网上流行计划本,于是买回来开始写,尝试管理自己的时间。
每周周末和每个月的月末,我会开始安排下一阶段的生活,具体到每天的工作、上课的内容、家庭中需要解决的事情、自己的阅读学习计划、孩子的生活、做理疗的时间等等。我按照轻重缓急、主次快慢把它们排列好,写下来,每天早晨翻着看看。
当然,我承认刚开始是没什么效果的,有时候还觉得死板麻烦。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周计划,并且这个本子开始成为我的随身物品,有任何重要的事情我都会把它记在上面。与学生的谈话,我的读书计划和进度,家庭中很多事情的记录,都能找到。有时候同事记不清哪天学校安排了什么事,我一翻周计划本,马上知道了。
事实证明,写周计划的的确确带给了我实质性的好处。它不是手机里的备忘录,也不是电脑上的Excel表格,它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到、能让我乱糟糟的生活慢慢变整齐的本子,也是能让我在一段时间里险些崩溃的心慢慢有了活力、变得从容的本子。
(三)
最后,我把坚持写周计划的益处,归纳如下:
一、告别焦虑情绪,找回失去已久的快乐。
很想诚恳地对一些人说,假如你也是一个不太适应新生活的新妈妈,假如你的生活里也像我一样有很多很多忙不完的事情,假如你也在全世界的人都要求你做一个贤妻良母的时候还想着必须有一点自己的空间,那么可以试试我的方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有时候看起来零零散散的时间,当你可以把它整整齐齐地变成有条理的安排,那些时间也可以让我们干成很多事情。
记得有同事问过我,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什么?我坦诚地说,这三年,我从来没有过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我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和孩子。
但是,自从我开始管理自己的时间,我也重新学了很多东西,读了几本有意义的书,写了近100页读书笔记,还跟我的学生们一起完成了很多计划。这本身就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和成就感。现在我依然没有一个人清闲的时间,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二、用有限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自律才能自由。
当我的生活从一盘散沙变成积木一样方正整齐的时候,我开始觉得,两年前的那个崩溃悲观的自己,真的要慢慢走出来了。
我开始不再怀疑生活是无意义的,我开始不再那么抱怨别人,抱怨新的家庭剥夺了我的自由也剥夺了我的时间。我醒悟了一切都是因为我不适应,我还没有懂得用自律去获得自由。而今天的我,发现有限的时间同样可以完成许多许多的事情,这是多么令人高兴!我的生活内容并没有变,我的任务也丝毫没有减少,我还给自己制定了许多学习的计划,但我已经可以做到忙而不乱,从容生活了。
三、未雨绸缪,让每一分钟都变得有意义。
我一直相信“未雨绸缪”一定比“到时候再看”有效率。明确计划也是明确目标,人生很长,应该有未来的规划,也应该有眼前的安排,而一点一滴的习惯培养和知识积累让我慢慢看到希望。
我现在依然延续着去年的习惯,提前一到两小时到校,在别人休息的时间做自己没时间做的事情。但是这个时间里,效率是最重要的,写周计划让我心中每天都有一个目标,不是盲目的,不是想起什么就做什么,而追求高效率地利用时间,让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一板一眼的生活会很累。但对我来说,寻找一种连自己都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是很艰难的,而我的计划和安排,让我告别了空虚,重新肯定了人生的价值。
今天写下这些,我觉得充实也感动。充实于我终于不会为虚度年华而郁郁寡欢;感动于这几年的挫折和痛苦终于没有打败我。我不再愿意跟别人说陷入一个恐怖漩涡中有多么可怕,我不再倾诉我这样一步步让自己好起来其实有多么不容易。不堪回首的,终于可以过去了。
坚硬的部分是结痂之前最脆弱的部分,而我慢慢懂得了人生中一切的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就像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致自己
- 渡过专栏:【《渡过3》节选】之六:青春对
- 渡过专栏:【青年精神科医师访谈】胡俊武: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顿悟 : 那个愚
- 渡过专栏:【《渡过3》节选】之五:第二次
- 渡过专栏:一位大二女生的自述:在清华,随
- 渡过专栏:【《渡过3》节选】(之一):“救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我渴望,有一天
- 渡过专栏:《渡过3》后记:致意曾经努力的
- 渡过专栏:《渡过3》自序:召唤的声音
- 渡过专栏:“疯狂是人类真相的一部分”:一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关于性,关于亲
- 渡过专栏、;十年躁郁交替,我从未远离职场
- 渡过专栏:【《渡过3》节选】之三:丢失的
- 渡过专栏:晨夕:我与《渡过3》的故事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我很爱我的小姑
- 渡过专栏: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
- 渡过专栏: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
- 渡过专栏:这就是我“感谢”生病的原因
- 渡过专栏:在路上:一切尚好,简简单单
- 渡过专栏:“渡过”公号成立社群联盟(附社
- 渡过专栏: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在
- 渡过专栏:“渡过”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
- 渡过专栏: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
- 渡过专栏:双相,我愿与你握手言和
- 渡过专栏:在正确和善良之间,我选择善良
- 渡过专栏: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 渡过专栏:任凭前路艰难,我亦无所畏惧
- 渡过专栏: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我打不开
- 渡过专栏:放心吧,会好的!
- 渡过专栏:瞬间与永恒——关于摄影的哲思
- 渡过专栏:认识这头“野兽”的真面目
- 渡过专栏:【启事】第二期“写作疗愈”班将
- 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碎片人生,砥砺
- 渡过专栏:【渡过 · 假日版】打开内心,让
- 渡过专栏:【王智雄专栏】之四:答患儿家长
- 渡过专栏: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一:八年求索,揖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二:心灵成长之路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三:重构家庭秩序
- 渡过专栏:【炼狱地图】之四:临床治愈是真
- 渡过专栏:就业是最好的康复——探访心智障
- 渡过专栏: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我们是被神
- 渡过专栏:孩子得抑郁症,是父母的错吗?
- 渡过专栏:【渡过 · 周末版】外婆的家,我
- 渡过专栏:改变性格,实现康复: 一位大学
- 渡过专栏:【爱心 · 福利】为来京看病的孩
- 渡过专栏:陪伴者手册(提纲) || 渡过
- 渡过专栏:【“渡过”社群讲座】 强迫的机
- 渡过专栏:“渡过”将启动“陪伴者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