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专栏:【渡过·周末版】顿悟 : 那个愚痴的我执

(一) 

我患重度抑郁伴焦虑,康复最终源于2017年3月学佛念经。(参见作者在本公号发表的文章《与“黑狗”同行》)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的心态如湖水一样清澈,心情像湛蓝的天空,生活像湖边盎然的绿树、草丛。我的生活乃至生命获得救度、重塑。为此,我写下小诗: 

彷徨人生十字路,

凄苦缠身断崖头。

福缘皈依佛净土,

修心智慧有渡口。 

对于学佛人来说,不是简单的在佛菩萨面前烧几柱香,磕几个头,为自己祈求,之后想做什么做什么,甚至骂人、偷盗、敛财和邪淫。做不了好人,拜佛也没用。 

上香、念经是心灵上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获得真正的智慧,洗去心灵上的污垢。是学佛修心的第一步,而付诸于实践才是修行的关键。《礼佛大忏悔文》云:“我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贪瞋痴”被称之为“三毒”,修心修行就是要放下“贪瞋痴”。 

学佛一年来,我的重度抑郁症虽然好了,但是“贪瞋痴”依然或隐或现伴随我左右。尤其是贪名利,爱虚荣,瞋恨最爱自己的人;还有就是愚痴地用小聪明看待问题,放不下,看不开。 

说到顿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今年5月15日,正是四月初一,与一更加我执的郁友私聊中,我幡然顿悟。真可谓人皆有佛性,她的言谈激发了我。人的一生中,缘生缘起,众生彼此促使渐次开悟。 

下面是我和这位郁友的对话: 

我说:你不要纠结了,放下一切,心地自然宽了。 

她说:我恨他(老公),我痛苦。 

我说:随缘吧,我也偶尔看我老婆不顺眼。 

她说:你结婚多少年了? 

我说:三十多年了,不是冤家不聚头,夫妻前半生是善缘,后半生是恶缘。 

她问:你生病期间,你老婆没给你看吗? 

我说:看过,不止一次,北京安定医院都去过。 

她说:那你还恨她? 

我心里被她的问话戳了一下。妻子正在洗碗筷,透过玻璃看着她两鬓的白发,再想想三十年来,她伴我一路走来;特别是我患病之后,她也备受煎熬。我两眼湿润了。 

三十来年,风风雨雨,她和我种过地,养猪养家禽,还摆过地摊,打过临工。在我患病期间,她说话、做事小心翼翼,我一直不仅不领情,而且时常冲着他发脾气。 

此时,我眼泪夺眶而出,我哽咽了。 

我对郁友说:你使我顿悟了,感恩! 

我改了口气说道:你瞋恨老公,其实你自己心里最难过,由此而烦恼、痛苦,不是伤害自己了吗?这实际上是源于“贪”和“痴”。

她又问:为什么呀?我不明白。 

我说:我们固然很痛苦,但是自己患病,给家人也带来很大的伤害。其实他们没有责任非要为此付出代价。你贪,希望丈夫给你更多的爱,而一般人根本不了解咱们这种病;你“愚痴”,不明白得抑郁症自身因素是主要的,不应该怪罪他人。 

她说:你真是这么想的?我说:感恩你,我要写出来。 

(二) 

佛说,佛在众生中间,人皆有佛性。 

后天的生活污染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心生烦恼、痛苦、失望甚至绝望。 

回首康复前的我,再看看正在被抑郁症煎熬或努力走出抑郁困扰的郁友,他们的言谈交流中隐约有我的影子一一愚痴的我执。 

我们大多数人都执着于贪瞋痴中以及衍生出”疑、慢“,而不知缘由。    

执着于贪。佛经上讲的“三毒”之首就是贪,贪食、贪色、贪财、贪情、贪名利地位。人生在世,吃喝玩乐,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拘泥于其中。 

年轻时谈恋爱,被人家抛弃了,远隔千里我写了千言讨伐信,恨不得飞去揍她一顿。现在想来,其实是没缘分。 

前几天一个看过我文章的女孩子,失恋后买上鲜花苦苦在人家门前等候三个小时,之后不止一次地要找人家讨个说法。我说,你太“贪情”了,不是你的争不来,是你的跑不了,别再“贪”了! 

贪财,是人之共性。我年轻时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执着于财富,为此而奔波劳碌。看到周围的人们纷纷富裕起来,我心急如焚“寝无眠,惹心烦”,直想改行。 

按理说跳出农门已经不错了,但贪欲使我还不满足,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初没改成行还是好事情呢!改了行当了官,没准早因为腐败锒铛入狱了。而当初,那个痛苦、不平衡、怀才不遇,现在看来,都不够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尘埃! 

(三) 

在不住的比较中,欲望也在不停脚步。不曾想,与此同时为自己套上了精神枷锁。 

为中考奖金的多少与领导争辩,努力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评优选模不会放过一丁点机会,甚至影响同事关系; 

为晋升职称而绞尽脑汁,发表更多的论文,弄更多的荣誉证书…… 

贪欲就像一张吞噬健康人生的魔网,使我一步步沦陷。就连朋友聚会,同事请客,一旦被落下,就像失恋一样痛苦,因为我觉得我被小看了。   

想想:贪念,就像箭射向天空,天空哪有终结!我现在明白了,只有贪,才有痛苦、忧伤、失望甚至绝望,直至死亡。“无欲自然心如水。我们少一些欲望,就远离痛苦。” 

舍,是对付贪念的一剂良药。于是,我问心无愧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参加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患重病的陌生人。 

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障随。今天,我放下贪念,明白了人活在世界上除了必需的物质财富外,更大的意义在于从奉献社会中获得乐趣,获得一种与生俱来的洒脱。 

作者微信号:LLC1093473028

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渡过,这是由《渡过——抑郁症治疗笔记》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旨在科普知识,记录案例,联合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


 

 

 

◀扫描关注

相关文章